单独执政VS联合政府/南洋社论

第15届全国大选为期14天的竞选期进入“下半场”,希盟开始抛出战情一片大好的声音,甚至声称希盟有望单独执政。

实情是否如此,此刻谁也证实不了,但选战很多时候打的就是心理战,这一点,则许多人都懂。

没有单一政党或联盟可在本届大选以简单多数票胜出,是政治分析员的一般看法,换言之,大选过后出现联合政府的可能性极高,而砂拉越政党联盟(GPS)几乎已被“认定”将成为来届政府的“造王者”。

各党等着拥抱GPS

在这个节骨眼上,最让希盟感到忧心不已的是,GPS曾不止一次表示其完全没有跟希盟走在一起的意愿;也就是说,希盟要入主布城,唯有“自食其力”。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难理解希盟之所以喊出可单独执政的原因,倘若不如此,选民或会产生“既然希盟无望执政,唯有在国阵和国盟中二选一”的想法。

另一方面,除非GPS对布城政权毫无兴趣,否则大选过后,其必须寻找结盟对象;在西马半岛,国阵和国盟都等着敞开双手拥抱GPS,而这个局面一旦出现,也可说是合乎常理。

可话说回头,希盟单独执政也好,GPS选择跟国阵或国盟组成联合政府也罢,在政治发展的角度而言,也属于健康现象,这除了不违背民主民意,也跟政治道德没有冲突。

选民患上政治冷感

一言以蔽之,政治的冲刺或政党的结合,都必须以民为本,而不是光从政党或集团本身的利益出发;5·09大选后的政治乱象必须被引以为鉴,同样错误若重犯,那将是大马莫大的悲哀。

5·09大选一张选票换来3个政府的惨痛经历,选民记忆犹新,一些选民甚至因此患上前所未有的政治冷感症,而要是他们最后肯改变主意,为11·19大选投上一票,为的就是制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反对党提出的政坛两线制概念,来到2008年3·08大选,在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党联手炮制“政治大海啸”之后出现曙光,三党很快组成民联,在2013年5·05大选抗衡国阵。

当两线制宣告落实当儿,伊党宣布脱离民联,随后公正党和行动党再联合国家诚信党另立炉灶,成立希盟,并在土著团结党后来的加盟下,于2018年5·09一举推翻国阵61年政权。

可就在两线制看似有望生根之际,却突发第7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于2020年2月辞职事件和紧接而来的“喜来登政变”,“好好的”两线制顿时成了泡影,大马政坛也从此陷入多事之秋。

大马政坛将何去何从,你会期望11·19大选给出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