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亚鸿赠送《社会论坛》书刊给詹绍莉,王瑞国(左起)、林子量、蔡亚汉及庄慧贞陪同。
《社会论坛》专题主讲嘉宾蔡亚汉说,槟州的华教民族事业需培训接班人,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他指出,任何组织、政党都需重视栽培年轻接班人,并笑言连老千也需要培训,而华教面对艰难的议题,若没有适当的培训,推动华教的工作很容易洩气。
蔡亚汉周日在《社会论坛》推介及讲座上道出华教路上的披荆斩棘,当年槟州的独中一度“寿终正寝”,以韩江为例,人数从3千多下降至300人,维护华教之士一家一家去访问,过后才让独中起死回生,进而有今日的稳建发展。
《社会论坛》是由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主办、槟城槟华校友会联办。

黄亚鸿:华教、教育、文化是共同体
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副主席黄亚鸿说,华教、教育、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却又各有不同的内涵,对我们的华文教育的走向有帮助。
“时代发展太快,从《华教论坛》到《社会论坛》,探讨的议题更加深刻。既然《社会论坛》与中国学者常有交流,中国不论是科技或社会学也都走在前头,希望两地更多交流,在文化建设上,一起为两个国家贡献。”
庄慧贞:华校与华教发展艰辛应珍惜
槟华校友会主席庄慧贞说,我国华校与华教的发展经过艰辛的旅程,为此我们务必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希望华社继续资助推动华文教育,并提高华教的质量和强化华教的竞争力。
她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友族同胞们把孩子送去华校就读,接受华文教育,所以身为华裔的大家,有什么理由不支持母语教育及不关注华校与华教的发展。
林子量:独中教育肩负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使命
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副秘书长林子量说,语文只是学习的载体,懂得文字而不懂文化如同行尸走肉,因此华文独中教育,负有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使命,让学生学习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出席者有马来西亚华教研究会秘书长王瑞国博士、槟州独中教育基金会主席詹绍莉、槟华独中校长廖静仪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