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宜:从Mat Kilau电影成功谈起

发布于 2022年07月15日 06时00分 • 最后更新 7小时前 • 栏名:非同凡想 • 评论: 林德宜

林德宜:从Mat Kilau电影成功谈起

近日称霸大马票房冠军的马来电影《Mat Kilau》,不只以抗英领袖Mat Kilau和其在1880年代于彭亨与英国殖民统治斗争的虚构描绘吸引了大批观众,也牵引出许多争议。

锡克教徒联合会的马来西亚分会就公开谴责《Mat Kilau》电影将其他族群描绘成“反派”,以及有关影片具争议和令人反感的场景,将可能导致本国种族和宗教关系不和。

从这部电影中,我们也可提出其他重要质问。

其中有:

1.学者和历史学家批评了电影中主要情节、主题和人物的历史准确性。电影的免责声明:“电影中的人物和事件是虚构的”应该可提醒观众,有关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也许种族和宗教宣传是次要目标。

2.公众也关注,是否应该用纳税人的钱来资助私人公司开拍的电影,如果是,电影票房收入又要如何分配于电影制片人和纳税人。尤其,这部电影在首13天的票房收入达到了5130万令吉。这票房收入一部分应该归属国家电影发展局(FINAS),国家电影发展局是该电影主要赞助商,并为电影的数百万制作预算做出了贡献。然后,FINAS可以用此收益来资助其他具有教育价值的电影制作,例如有关环境保护和文化主题的。锡克教徒联合会和其他民族主义组织肯定会同意这建议。

3.这部电影的重点是关于反英斗争的历史人物。这可以为类似的电影开创先例,讲述在反抗殖民统治历史中,相比起Mat Kilau斗争情况更困难和更长抗争时间的其他人物或组织。通讯及多媒体部副部长拿督扎希迪近日声明,通讯部正计划拍出更多依据我国历史事迹的电影,以打入国际市场,从中可以推断出这种情况很大可能发生。

“由于我们正在规划迈向奥斯卡之路项目,通讯部也在寻找与各方合作,寻求赞助和其他方式。通讯部已与本地大学和电讯公司接洽以协助我们。”

解禁马共电影?

4.在获得官方认可后,公众能否期待看到更多类似以反英战士为主题的电影,例如马来亚共产党人的故事?马共从1930年代到1989年,活跃了50多年,是争取马来亚独立,反英和反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

在这方面,内政部应重新考虑,解禁对阿米尔拍摄于2006年的电影《最后的共产党员》之禁令。有关电影虽得到电影审查委员会批准,却被内政部禁公映。

5.除了像陈平这样著名的马共领导人之生平和时代故事,许多不仅在马来西亚,也包括世界各地的人们——尤其在当今性别意识抬头的世界里——人们是愿意付费去观赏任何拍摄杰出反殖民运动领袖的电影,如马来左翼领袖珊西娅法姬(Shamsiah Fakeh)和苏丽娜阿都拉(Suriani Abdullah)是如何克服性别鸿沟,这对她们那个时代的女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正如马哈尼慕沙在其的文章,“1942-89年马来亚共产党女性角色”一文所指出,在大多数游击队抗争中,女性在父权制战争环境下,往往被表现为护士、无线电操作员、信使和男同志的附属角色。在马共,女性领导人不仅要经历各种艰辛和危险,与男同志面对著同样的游击战,并且通过个人的智慧、努力和牺牲,成为受人尊敬的领导人,这些都可是卖座电影的好题材。

6.尽管,《Mat Kilau》电影情节是虚构的,但这部电影也可引发人们去思考一些重要问题,即谁才是真正引入英殖民者的祸首,让英国人接管了彭亨和其他马来联邦,并改变了马来人和移民社会的生活面貌。

虽然在这国家只留下了少数对抗英殖民者的英雄印记,但电影制片人和其他考虑拍类似电影的人,如果他们要以当前电影制作中也很流行的以反派人物为主题,他们就有很多选择。在殖民时代和独立后的马来亚和马来西亚,有关叛徒、合作者、朋党和反派的故事,可说成千上万,足于拍成可匹配好莱坞电影。

对于过去一直面对著严格审查制的本地电影人和影视界人士,如果《Mat Kilau》电影的成功,能开创本地电影和艺术的自由与独立新时代,这连锁效应肯定值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