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胀特工队,我有话说/陈金阙

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于6月29日宣布成立抗通胀特工队,由通讯与多媒体部长丹斯里安努亚慕沙领导,其成员包括财政部长东姑扎夫鲁、农业及食品工业部长拿督斯里罗纳建迪博士、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拿督斯里亚历山大南达林奇、首相署(经济)部长拿督斯里慕斯达法及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莫哈末祖基,群星闪耀,共同协助人民应对生活成本上涨的挑战。

我在今天才写这个特工队,迟了7天,算不算太迟了呢?不迟不迟,且听我细细说来。

首先,积极向外推广国语,国语造诣水平高深的首相,为这个特工队取了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马来名:“Pasukan Khas Jihad Tangani Inflasi”。

发布民调仓促撤下

由于最近各方突然间对国语的应用敏感起来,隐隐然还带了误用可能招来罚款的暗示,所以,为了安全起见,笔者也找了一些马来字典的翻译。其中,前两字意思毫无疑问是“特工队”,至于“jihad”这字,来头不小,意指圣战。

首相是要表示事情的严重呢,还是抛书包抛过了头,不得而知,希望是前者。

不过,一些媒体为了对国语、对首相的发言表示慎重,还真的照直翻译成“抗通胀圣战特工队”。不晓得有没有人联想到远在中东的塔利班圣战部队呢?

再说说这个特工队的后续,一直讲下去,不晓得的看到的人觉得有趣,还是再也看不下去。刚开始,首相办公室在推特发起民调,询问民众是否赞同成立这个“特工队”,能更有效解决物价上涨的问题,过后却突然撤下。据说,原因是超过90%网民看衰,所以仓促下架,你说呢?

拆穿西洋镜尴尬了

我7月5日写这稿,是因为首相说特工队在每周一和周四开会两次,并在每次会议后召开记者会。

特工队果然是特工行动,一刻都不能缓,在6月30日(周四)就进行首个会议,讨论集团垄断问题。

第一次,姑且当他们是热身吧,不抱任何期待。但是,7月4日(周一)就不同了,特工队没有开会吗?怎么我查看新闻网页,特工队没有发布会议记录呢?每周两次见报,解决民生通胀问题,是不是成了首相的顺口溜呀?既然许多网民不看好,特工队不更应该交出成绩,让大家改观吗?

看来不是。人民对政府的一举一动越来越有看法,政府的随兴而言,也越来越难取信于民。如果一直走回老路,希望用小钱小利笼络民众,或者巧言令色忽悠人民,只怕西洋镜拆穿了,尴尬的是自己。

特工队,几时开会呀?要不要向您的顶头上司说,大家这么忙,每周两次发表开会记录真的过于频密,太强人所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