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南亚国家共产党动态分析

作者:戈铭

发布时间:2014-03-21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南亚地区国家除马尔代夫外,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和阿富汗 都有共产党组织的存在,这些共产党组织力量大小不一,其中有较大影响的是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印度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等。

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按其理论策略的差异和为谋取生存和发展空间采取的具体道路不同,分为走议会道路的体制内共产党、采取暴力革命手段进行武装斗争的体制外共产党两大类。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尚处于低潮的今天,这两大类共产党近年来在南亚尤其是印度和尼泊尔都颇有影响,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领导的左翼阵线地方政府到2010年已经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3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2009年1月后改称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还曾在2008年8月到2009年5月掌握尼泊尔政权。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资产阶级加大对工农权益进攻的大背景下,这两类共产党都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 经济危机下南亚共产党的斗争行动与举措

1.组织领导反危机的抗议示威和罢工运动

南亚地区经济在本轮危机中遭受了严重打击,主要表现为工厂倒闭、失业率上升、陷于饥饿和贫困的人口增加,通货膨胀严重,主要生活资料如食品和燃油价格上涨过快,已经到了让劳动人民不堪重负的程度。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2009年有4700万人陷入贫困,其中1900万人到4000万人分布在南亚。印度仅2009年贫困人口就增加了1360万人 。南亚各国的工人示威、农民抗议活动不断。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积极参与和组织各种抗议活动,揭露危机的实质,批判资本主义采取的救市措施是劫贫济富,宣传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唯一替代,扩大党在工农群众中的影响。

2010年7月5日为抗议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印共(马)和印共联合包括主要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在内的政党发动了全国各大城市总罢工,总罢工导致许多学校和商业机构纷纷关闭,主要城市的航空和陆路交通大瘫痪。7月29日,印共、印共(马)等政党的议员还在人民院绝食静坐抗议通货膨胀对民生造成严重影响。

2.各党对危机及危机下的国际和地区形势的看法

2009年11月20至22日,印共(马)和印共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共同主办了第十一次国际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工人和人民的斗争、替代方案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阶级运动的作用”。巴基斯坦共产党、孟加拉共产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斯里兰卡共产党参加了大会。

会议发表宣言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性危机的表现,向人们表明了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的激化,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运用革命手段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必要性。资本的政治代言人试图掩盖资本和劳动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正是危机的核心所在。

就此次危机的后果和影响,巴基斯坦共产党指出,2009年生活成本上升了至少20%,超过20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都是饿着肚子入睡。

印度造反共产党指出,经济危机以来,印度国内的通货膨胀严重,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最为迅速,给劳动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印度造反共产党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辛格政府进攻,团结在共同纲领下,以工农的统治取代资产阶级的统治,以使经济为所有人提供繁荣和保护而服务。

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指出,尼泊尔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但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也在出口、就业和外出劳工的汇款等不同领域受到了严重影响。

孟加拉国共产党认为,萧条的经济要求彻底改变听命于世界银行和西方的政策,这些政策导致了该国不可控制的物价上涨、工厂倒闭、失业、饥饿、贫穷和基础设施的缺乏。孟加拉国与中国、缅甸、尼泊尔和印度接壤的国际地缘政治情况,尤其是它的敏感的东北地带以及孟加拉湾已经使它成为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焦点。美国尽一切努力遏制中国,帝国主义已经在该地区的国家间制造了紧张和冲突。孟加拉共产党正处于与帝国主义的阴谋及其掠夺孟加拉国自然资源的企图作斗争的最前沿。

巴基斯坦共产党指出,由美帝国主义发动的所谓反恐战争使整个南亚地区都陷于不安状态。现在没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城镇是安全的,夺去上百条生命的自杀式炸弹袭击成为家常便饭。这样的情形被帝国主义用来博取对战争的支持,结束战争状态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印共(马)指出,历史已经证明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正是法西斯主义趁机兴起之时,但“我们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认为,帝国主义全球化和美帝国主义的强盗主义行径正在促进世界革命的来临,并证明革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原因,南亚地区在21世纪的头十年会成为世界革命的风暴中心。无产阶级革命者应该通过联合整个民族解放运动、民主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建立广泛的反帝联合阵线把革命进一步推向前进 。

美韩在“天安”号事件后的一系列举动,在朝鲜半岛制造了紧张形势。印共(马)、印共均认为,韩国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编造关于“天安”号事件的谎言,把朝鲜半岛局势推向了战争的边缘,并完全支持朝鲜关于采取强硬措施对付战争挑衅的声明。

二、经济危机下体制内共产党面临的形势

南亚各参加议会选举的共产党除了印共(马)、印共、尼联共(毛)和尼共(联合马列)之外,得票率都很低,对国内政治生活构不成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使南亚各国面临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参与议会选举的共产党也面临了不小的困难,印共(马)和尼联共(毛)在这方面的遭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印共(马)地方执政地位难保

1.印共(马)遭执政以来最大选举失败

在印度政坛享有厚望的印共(马)元老、西孟加拉邦前首席部长乔蒂•巴苏于今年1月逝世。巴苏的去世似乎成为印共(马)由盛转衰的标志。2009年人民院选举和今年7月西孟邦的加尔各答市议会选举的失利,使印共(马)面临执政33年来的最大困境。

2009年5月在印度人民院第15届大选中,印共(马)从上届43个席位下滑到16个席位,在全国性政党排名中,印共(马)从第三大幅下滑至第八。印共也从2004年的10个席位下滑到4个席位。而在地方人民院选举中,在共产党执政的三个邦,除小邦特里普拉邦的人民院议席继续被印共(马)包揽外,印共(马)与印共在喀拉拉和西孟加拉两邦均失去议会多数席位 。在今年5月30日结束的西孟加拉邦最大城市加尔各答的市议会选举中,印共(马)惨败给其在西孟的最大对手——1998年才成立的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英文简称AITC,也译为草根国大党),向对手交出市政大权。评论认为,这预示着印共(马)在明年西孟加拉邦大选中将全线失败,从而失去执掌三十多年的西孟邦政权。

为反思选举失败,总结教训,2010年8月7-10号的印共(马)召开了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印共(马)在分析在大选中失败的原因时,认为一是选举策略失误,非国大党、非人民党的替代路线没有在选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将害怕改变现状的选民推向了国大党和人民党。二是长期执政对党的组织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任人唯亲、玩忽职守等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滋生和蔓延。三是由于印共(马)领导的左翼政党加人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四年的联合执政也使得国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具有合法性,得到人民的信任,使国大党在竞选中大获全胜。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为党在明年提出了11项任务,包括在人民党领导的邦与之斗争,在左翼力量薄弱的地方展开工作,反思土地征用政策等 。

2.印共(马)失败原因简析

印共(马)执政的三个邦尤其是西孟邦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都属于印度的落后地区。印共(马)得以在这三个邦长期执政与实行了较其它邦彻底的土地改革从而得到农民支持有很大关系。印共(马)主导的土地改革主要是基于印度政府上世纪50年代颁布的《土地最高限额法》,即邦政府从地主和富农手中征收超限额土地,分配给农户,另一做法是根据宪法修正案保障佃农的租赁权具有永久性和可继承性。这一改革在初期确实是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因为它突破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关系,但这也无疑只是使农民具有了小生产者的地位,广大农村还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有限,而且单个的小农无法抵御天灾人祸,随时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这样的土改无疑只是暂时解决了获得土地的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的发展问题,这样的土改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土改。目前印度农民破产的现象十分普遍。据印度政府统计,过去13年内,印度已有约20万农民因债务问题自杀 ,自2003年以来,印度大约每半个小时就有一位农民自杀身亡,在印共(马)执政的喀拉拉邦,农民的自杀率是印度“自杀五大邦”之一 。因此,印共(马)的土地改革局限性十分明显,在经过其最初优势之后,现在已经不能成为印共(马)吸引农民的政策优势。加上经济危机对农村的冲击,大批小农破产,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领导农民在征地问题上与西孟邦政府斗争,塑造出一种捍卫穷人的姿态,从而成为西孟邦选举赢家。

在经济政策上,印共(马)实行的实质上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譬如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展经济,大力扶持小型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参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强化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等等,与国大党等资产阶级政党的经济政策趋同,这样使二者的选民范围在城市高度叠加,对选民的竞争非常激烈。国大党执政期间,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前的四年里,印度经济增速高达9% ,还执行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城乡赢得不少支持。

而自1997年以来为了吸引投资,西孟加拉邦的左翼阵线政府甚至采取某些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政策,如禁止IT业和应用IT服务业罢工,为企业提供税务优惠,削减社会开支。反罢工的法律及对抗议征用土地的农民开枪的行为,已经疏离了工农群众,导致其大幅度倒向国大党联盟。使印共(马)与农民和工人产生了对立,终于导致在2009年的选举失败。

3.印共(马)党内面临分裂危机

以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巴塔恰吉(Bhattacharjee)为首的印共(马)地方派与党中央领导集体之间的内部分歧由来已久。众所周知的是,2008年7月地方派反对党中央撤回对国大党政府支持的决定,认为这促使国大党与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结盟,并将2009年人民院的选举失败也归咎于此。有评论认为一旦印共(马)失去对西孟加拉的政权将加重这种分裂。2010年7月5日的全国各大城市总罢工更是将二者的分歧明显暴露出来。

西孟加拉邦地方派批评印共(马)中央联合持印度教至上观点的人民党发动罢工。他们认为这样做破坏了左翼阵线作为地方自治主义的主要反对者的形象,并损害了印共(马)在明年西孟加拉邦的选举中赢得穆斯林支持的努力。西孟加拉首席部长还认为总罢工和其它抗议活动妨碍了西孟加拉邦成为一个对投资者最为友好的邦的努力。

但有评论认为,西孟加拉邦地方派与印共(马)中央分歧在于印共(马)应该追随什么样的右翼路线,是应该更新与国大党的伙伴关系还是发展与反对党包括人民党的合作。两派虽有分歧但都支持西孟加拉邦参与中央政府的清剿毛派分子的“绿色狩猎”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了压制部落反抗印度为大企业的旨在剥削当地森林和矿产资源的投资项目而开放中东部丘陵地带。

目前两派的分裂主要在于路线及政策之争,短期内还不会造成组织的分裂。但在喀拉拉邦已经出现了组织分裂:邦首席部长阿诸善南丹和党委书记维亚原相互攻击,激烈的权力斗争甚至一度导致两人抛开对方,各自组建自己的党务系统和政务系统。这直接导致了印共(马)在该邦大选中失利。

(二)尼联共(毛)再度执政前景黯淡

1.尼联共(毛)选举形势及分析

自尼联共(毛)放下武器参与议会政治以来,虽然曾上台执政,但是,由于没有肃清国内的封建势力,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社会主义改造,还自我限制武力,因此,执政根基不稳,2009年5月尼联共(毛)主席普拉昌在担任总理职务八个月后就被迫辞职下台。

在2010年7月21日开始的尼泊尔总理选举中,本届议会第一大党尼联共(毛)主席普拉昌达在历经七轮选举仍无法胜出的情况下,于9月17日宣布退出竞选。

尼联共(毛)在本届议会成为第一大党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民战争的成果和人民解放军威慑力量的存在,但随着尼联共(毛)放弃武装斗争,可以预见在下届议会选举,它将丧失第一大党的优势。尼泊尔总理选举的僵局表面看起来是各党在“人民解放军”武装整编、土地问题和马迪西人的自治要求等问题上矛盾分歧很深,无法取得共识,实质是尼联共(毛)没有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并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围剿下陷入困境的一种反映。

即便普拉昌达能在选举中胜出,也不得不继续向国内的封建保守势力、国外干涉势力妥协,成为尼国内继尼共(联合马列)后又一支参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政党。共产党不应该对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给予过多信任。尼泊尔政府军2010年8月2日宣布新招官兵,尼联共(毛)认为此举违背了和平协议,并宣布人民解放军将于次日开始招募新兵,招兵将补足由于联合国核查而造成的减员。这表明,尼联共(毛)解除武装确实不是个明智的战略。

2.组织状况:分裂与合并同时进行

在尼联共(毛)选择放弃武装斗争,加入议会体制前后,党内的激烈交锋不断,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坚持武装斗争。2009年因此出现了严重的组织分裂,当年2月,尼联共(毛)正式分裂,该党原政治局委员亚达夫指责普拉昌达领导的尼联共已经变成了“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党,他将延续发动人民战争推翻封建王朝的尼共(毛)的革命精神,重建尼共(毛)。目前已经有不少对现状不满的尼联共(毛)党员及尼联共(毛)下属的塔鲁解放阵线、马迪西解放阵线等加入亚达夫的组织。有评论认为,照这样的速度下去,普拉昌达的联共(毛)将变成亚达夫的尼共(毛)的一个小分支。

而尼联共(毛)自身在分裂的同时也在与国内其它共产党组织合并。2009年1月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与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火炬)合并,4月又与尼泊尔共产党(统一)合并,成立新的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普拉昌达担任党主席。

2010年4月22日在列宁诞辰140周年之际,尼联共(毛)主席普拉昌达号召尼泊尔各派共产党团结起来,组成尼泊尔惟一的共产主义中心。

3.尼泊尔两大共产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今年是尼共(毛)发动尼泊尔人民战争十五周年,尼泊尔的另一大共产党组织同时也是尼联共(毛)在议会中的最大对手之一——尼共(联合马列)将人民战争称为是“尼泊尔人民遭受了极左组织以‘人民战争’的名义发动的暴力运动” 。

而普拉昌达2009年12月称,当前尼泊尔政局之所以不断向对抗的危险方向推进,主要是因为执政联盟的大部分政党,尤其是尼共(联合马列)和大会党都是印度控制下的傀儡。

在此次选举中,尼共(联合马列)坚持“中立”,导致普拉昌达无法获得简单多数胜出。因此,两个党目前在尼泊尔的政治生活中虽然有相互合作的一面,但其关系还是相互对立、竞争的一面多,在可见的将来合并的可能性不大。

4.尼联共(毛)理论观点的变化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尼联共(毛)召开了为期近3个月的中央委员会会议,并通过了题为《目前的形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的决议。决议认为,尼泊尔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并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将把国家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解放出来。要在“和平、宪法、国家独立、人民至上、毛派领导的全国政府”等口号的基础上,在立法机构和街头开展有计划的斗争,发动群众挫败反动势力的阴谋,从而实现民主革命的战略目标。会议指出,当前尼联共(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涣散、思想混乱,面临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1.发动群众运动;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3.推进和平进程、制定新宪法;4.加强党的建设等。此次会议还宣布了人民运动第四阶段的抗议纲领,强调通过宣传来提高人民的民族觉悟并揭露外国代理人的阴谋 。

与之前所持人民战争的理论观点相比,尼联共(毛)很显然已经放弃了武装斗争道路,代之以群众运动或称人民运动,即主要是通过主要是通过和平示威和罢工维持在尼泊尔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并达到一定政治诉求的目的。2009年12月和今年的5月尼联共(毛)在全国了举行两次大罢工,2010年4月6日,尼联共(毛)按原定计划在全国各地组织了群众集会和抗议示威,热烈庆祝尼泊尔人民运动节,并宣布尼泊尔毛主义人民运动第四阶段开始。总体看来,这些行动效果有限,并不能达到预定目标,而从此次选举来看,尼联共(毛)在尼国内的政治影响力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从另一方面反映尼联共(毛)从激进转向温和路线的例子是,2009年8月尼联共(毛)副主席普拉卡什(此人是原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火炬]总书记)说,尼联共(毛)与革命国际运动(RIM)南亚毛主义政党及组织协调委员会(CCOMPOSA)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只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关系 。而事实是,尼联共(毛)的前身尼共(毛)是成立于2001年7月的下属于革命国际运动的南亚毛主义政党及组织协调委员会的创始成员。而革命国际运动则谴责尼联共(毛)背叛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

三、体制外共产党:在武装斗争中生存发展

1.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打压

在毛派政党中,影响最大的是尼联共(毛)和印共(毛),随着前者退出武装斗争,现在最大的毛派武装当属印共(毛)。相比体制内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共产党组织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其生存空间在反恐的名义下不断被压缩。2009年6月印度政府继美国政府之后将印共(毛)列为第34个恐怖组织,对其采取了凌厉的围剿攻势。美国则在物质、情报和武装人员训练上支持印度对毛派武装进行清剿行动。

2009年6月中旬,印共(毛)武装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拉尔噶乡攻打警察局,在印度中央政府的敦促下,西孟邦由印共(马)领导的“左翼联盟”政府于6月18日起实施“拉尔噶行动”,出动军警对毛派武装开展清剿。6月22日,印度中央政府内政部根据《防止非法活动法》,宣布印共(毛)为非法组织,为在全国彻底打击毛派武装在法律上铺平道路。

自2009年11月起,印度政府为打击纳毛派武装又展开“绿色狩猎行动”。2010年7月2日印共(毛)第三号人物、著名理论家兼发言人阿萨德(Azad)遭暗杀,这被认为是政府针对该党及毛派武装的“绿色狩猎”行动所为。

目前,印度政府针对毛派武装的围剿已经进行了半年,结果是地方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受到袭击,伤亡惨重。现在印政府正在考虑动用包括空军在内的正规部队清剿毛派武装。

印度定性的本土恐怖组织有27个,是世界上本土恐怖组织最多的国家。但媒体将各种恐怖袭击都习惯性地算到毛派武装头上,这使印共(毛)染上了浓厚的恐怖主义色彩。印共(毛)中央就今年5月发生的火车出轨事故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这一事故与该党无关,批评媒体任意栽赃,对向印共(毛)抺黑的行径表示愤慨 。

南亚其它国家的毛派武装同样处于非法状态,规模及影响都比较小。

2.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体制外共产党生存的土壤

依附于中心发达国家的南亚国家农村地区的贫穷落后状态依然突出而尖锐,在就使这些国家毛派武装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目前除马尔代夫和巴基斯坦外,其余六国均有数量不等的毛主义政党及其武装存在。

以毛派武装最为活跃的印度为例,“两个印度”现在常被用来形容在印度1991年以来经济改革中获益的富人和远远被抛在后面的穷人两者之间的巨大分化。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印度非政府组织最新调查报告,印度有21%的人口、超过2亿3千万人处于营养不足状态,占全球饥饿人口27%,高居世界之首 。印度毛派武装的势力范围就集中在“两个印度”中代表着绝望生存状况的那个农村印度。目前,包括印共(毛)在内的毛派(也称纳萨尔派)武装在印度12个邦的125个地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活跃区域相当于印度国土面积的40%。他们还在印度中部和东部的不发达地区形成了一片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的“纳萨尔地带”。印度内政部2004年曾估计,毛派武装的成员数字可能在5万到12万之间,核心成员约有9300人,掌握着大量常规武器和自制武器,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最具实力的反政府武装力量 。

印共(毛)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打击地主武装、维护贱民、妇女和部落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武力来确保当地农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当地穷人的收入。甚至为地方修建灌溉系统、提供医疗服务等等,从而得以在农村立足。它的经济来源一是对工程项目和工商企业征收10%的“税费”,二是以武力迫使官吏交出贪污所得。印共(毛)在策略上,推崇人民战争,采取游击战术,使警方奈何不得。

只要南亚社会的封建残余一天不肃清、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的严重不平等和两极分化不消除,南亚毛派政党及其武装的存在就不会消失。

3.南亚毛主义政党与其它武装组织之间联系的加强

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毛主义政党除了通过南亚毛主义政党及组织协调委员会(CCOMPOSA)这一平台进行经常性的情报和信息共享、交流之外,还与南亚地区其它武装组织发展横向联系,相互支援、壮大声势。2009年10月印共(毛)总书记指出将“在武器上支持斯里兰卡猛虎组织重建并开展斗争” ,另外,印共(毛)等毛主义政党也与克什米尔的武装组织建立有经常性联系,这些组织之间建立武器、情报、人员网络,互通有无,牵制政府打击力量,扩大生存空间。

4.对尼联共(毛)持强烈批评态度

尼联共(毛)放下武器,参与议会政治之后,不仅在舆论上给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的各毛主义党派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还使这些党派在失去了一个强大的盟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战略和策略上的被动局面。毛派武装都认为尼联共(毛)犯了修正主义的错误,走的是投降路线,因之对其持强烈批评态度。

2009年7月印共(毛)就在一封公开信中批判普拉昌达背叛革命。印共(毛)认为,将武器封存,把人民解放军限制在宿营地受联合国监管,相当于在多党民主的名义下放弃了人民战争和阶级斗争,这危及了在十多年人民战争中取得的成果。

2009年,阿富汗共产党(毛主义)认为尼联共(毛)背叛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尼联共(毛)坚持革命的党员、解放军战士向党的领导层施加压力,以尽快结束这一可耻的状况。

综上所述,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不论是参与议会政治还是走武装斗争道路的共产党,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形势,这样的形势主要来自于全球化下国际帝国主义力量横向加强的结果,也与各共产党理论、政策上的失误有关。

南亚国家共产党面临的压力从短期看不会减轻,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共产党都始终要以发展社会主义力量、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为指向,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最终立于不败之地。(注释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