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膨料持续严重化 经济学家:改变经济结构势在必行

(吉隆坡5日讯)我国今年的通货膨胀率堪比往年来得高,尤其是饮食费高涨影响民生,而经济学家认为,尽管通膨是全球化的问题,但以大马的自身条件,如今是时候改变经济结构,提高粮食自给率,以减轻不明朗的因素带来的影响。

其中,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谘询总监拿督蔡兆源称,尽管这几天的劳动节及开斋节连假,许多餐馆及旅游胜地出现排长龙的现象,但只是适逢大开放及连假而出现的现象。

他对《东方日报》说,我国当下的通膨率,因饮食费的通膨最为严重,这显示民众将会保持较为谨慎的消费,以减少日常开销。

蔡兆源点出,大马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也有适合种植农产品的土地,但却相当依赖进口食品,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政府也应该出台更好的政策来改变经济结构。

他说,我国除了白米仍需进口之外,连辣椒、包菜、芒果及椰子都依赖进口,这是说不过去的事,政府应出台更好的政策来鼓励农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我国在1990年进口食品的逆差是10亿令吉左右,但到了2020年则高达200多亿令吉。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谘询总监拿督蔡兆源。
亚企理财中心税务与财务谘询总监拿督蔡兆源。

 

据国家统计局的进口依赖率 (IDR)显示,我国在2020年进口食品逾555亿令吉,出口食品则是338亿令吉,逆差达到217亿令吉;而我国农产品进口的依赖从1987年的7.3%至2015年已到达13.7%。

他说,在这一轮的通膨下,他相信政府短期内也会通过更多的津贴方式来控制食品价格,但国库已相当吃紧,这并非长远之计,改变经济结构已势在必行。

他提到,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问题,政府在强调企业自动化、数码化、高增产值之馀,也不能忽略农业的发展

此外,蔡兆源及税务专家孔令龙在接受访问时皆提到,如今通膨率是由多种情况而导致,外在因素包括了中美贸易战仍持续、俄乌战争还未看到句号,此战役影响了天然气价格与食品短缺、新冠疫情影响了供应炼及令吉走势疲劳等。

孔令龙指出,我国的通膨问题料会继续持续下去,而因令吉过去几年走势疲劳,我国在疫情之前就已开始出现通膨问题,疫情来袭更加剧了通膨问题,尤其是2020年行动管制令导致供应链断层,如今仍未安全复原并暴露通膨问题。

税务专家孔令龙。
税务专家孔令龙。

 

他说,俄乌战争除了影响2个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及油价,更深远的影响是继供应链断层之后,世界贸易也跟著断层,包括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制裁。

为此,他认为,我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战略性的举措,以增加国人的收入及解决通膨问题。

他说,以大马统计局发出的声明,我国在今年2月通胀率升2.2%,其中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增长3.7%,这说明了普通老百姓最深受此趟通膨的影响,因此短期内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增加国人的收入,而最低薪金制只能解决部分低收入者的问题而已。

他指出,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加我国及企业的收入,因此需要有更大的决心来招揽外来投资等,以增加更多较高薪金的就业机会,而这些必须实实在在并且拥有政治决心去做,而非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