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不好打,俄罗斯想赢只能靠两招!

subtitle华山穹剑      2022-03-11

俄乌战争进入第15天,战况越来越深入,但消息反而少了,似乎非常焦灼,俄军是不是掉战争泥潭了,要完!

但实际上24日战争爆发,俄军上中下三路全军突击时,喊大帝V5、闪电战一击得手的,也是这些人……

战争是个技术活,普通人平时又不关注这些,难免像追剧一样,但实际上决定胜负的,并不总是打打杀杀,甚至就是吃饭穿衣决定的……

俄乌战场的情况非常复杂,这也是战争看起来有点诡异的原因!

一、闪电战就不是这么打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俄军如果能打出闪电战,肯定早干了。

但乌克兰并不是菜鸡,刚独立时,军力是世界前五水平,核武器、战略轰炸机、远程导弹这些大杀器,数量仅次于美俄,之后经西方多次阉割、实力大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销毁的图160战略轰炸机,至今仍是顶级大杀器

不过乌克兰毕竟是从苏联脱胎出来的,气质上拿捏的还可以,现有军队约20万人,数量不算少,法国军队也就21万人,德国18万人。

乌克兰的最大问题是独立后一直在折腾,没好好搞过建设,人均GDP只有3700美元,是欧洲最穷的国家,自然也没钱给军队升级装备,陆军的坦克、火炮,空军的战斗机数量,都只有俄军的10-20%,海军更是只有2艘军舰。

这种差距要硬扛,肯定没法打,但好在乌克兰面积不小,有60万平方公里,和我国四川+重庆差不多,比法国还大点,人口4150万,只比欧洲大国的德、法、英、意少一些。

这就是战争潜力,硬扛没戏,但别人想一口吃掉也不容易。

而且乌军还有个巨大优势常被忽视,那就是对俄军非常非常熟悉,熟悉到基层官兵互换到对面,工作起来毫无不适。

道理也不复杂,他们两国军队本来就是一家,都是苏军嘛,军事理论,作战方法就是同一个套路,俄军那边一个冲锋、一个战术迂回,乌军这边马上就心领神会了……这仗确实也不好打。

这种情况,我国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碰到过,中越两军也是过于熟悉,即使我军优势很大,早期作战时一度也很棘手。

另外,大伙经常会被“闪电战”的名字误导,觉得碾压嘛,就应该快如闪电,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我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下: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军从巴士拉一路突进到巴格达,500公里用了19天,每天26公里。

当时的战况已经可以直播,CCTV连续多天跟踪报道,请的嘉宾是张召忠,这是局长的第一次出镜,不过直接掉坑里了,局长觉得美军太冒进,这么孤军深入就是自寻死路……没想到美军真的直捣黄龙,活捉了萨达姆。

当时一堆专家直呼看不懂,直到信息披露后才明白:当时的伊拉克被制裁数年,物资极度匮乏,好不容易拼凑出几支部队,大多还被美国策反了,出工不出力。

大伙看出来了吧,在敌军无力抵抗的情况下,美军每天推进26公里,速度已经不算慢了!而乌克兰首都基辅离边境差不多有100公里,俄军在2-3天推进到城下,这速度算是快的。

可见,并不是俄军能力不行,而是闪电战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举击溃乌克兰更是不切实际的作战目标。

普京前半生的工作是克格勃,虽然不是作战部队,但毕竟是军事组织,相关训练肯定不缺,事实也证明普京的军事才能相当阔以:出道即巅峰,刚当上总理,就亲自指挥平定了车臣叛乱,之后在2008年又挫败了格鲁吉亚的军事挑衅。

而前文聊的那些内容,都是些军事常识,普京不可能不懂,这仗安排成“三线开局、全面开花、慢慢推进”自然有其深意,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俄罗斯的3个目标

苏联解体后,北约一直在东扩、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博弈的双方是北约和俄罗斯,即便战火发生在乌克兰,掰腕子的双方也没换。

所以,普京提了3个停火条件,表面说的是乌克兰,但喊话却是冲着北约去的:

1、乌克兰永久保持中立

2、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

3、西方承认克里米亚主权属于俄罗斯

乌克兰保持中立,意思就是不能加入北约,否则沿着边境线部署军力,俄罗斯就没办法防御了,这情况和当年的朝鲜战争一样,我国的态度是半岛上闹归闹,但不能过38线,必须保留一定的军事缓冲区。

俄罗斯的想法也差不多,我在以前文章《超过一半美军环伺中国》,详细说过俄罗斯对北约的三次反击,这次乌克兰战争,其实是俄罗斯第4次反击,他们看到美国想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东亚,瞅准机会、奋力一搏。

乌克兰的军事化,也是北约一手搞起来的,军事装备非常烧钱,乌克兰人均GDP 3700美元,和菲律宾差不多,哪有钱搞军备,2014年后,北约不仅支持乌克兰扩军,还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破坏这些设施,就成了俄军的重要工作之一,到3月5日,俄军摧毁了约2100处设施,

不过战争要停火,还是得看北约的意思,否则俄军一撤,北约又跑回来搞军援建设,那仗就白打了。

最后一条是要让西方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这事挺尴尬,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西方进行了大量制裁,但之后就不了了之,等于是默认了。

现在俄罗斯重提旧事,意思是说这事不能默认,借着战争一次把话说清楚。这就有点强人所难,要是北约随便答应,今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

而且战争爆发至今,都是乌克兰人顶着,北约国家没死一个人,犹如隔岸观火,怎么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

事情难就难在这里,板子不打在身上就不会疼,既然不疼,那谁甘心让步,向对手妥协?

这就是俄军快速突进后,为啥又慢下来的原因,乌克兰死再多人,背后的北约大佬一点都不疼,即使全歼乌军的20万人,也不会有太大效果,而且民族悲情一旦被激发起来,乌克兰很容易招到40万、80万士兵,难道全杀光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板子打到北约国家身上?

只有他们疼了,大家才有机会坐下来谈。

三、俄罗斯的2块板子

美国是北约的带头大哥,如果板子能打在美国身上,效果肯定最好,但自从出兵阿富汗以后,美帝变得十分小心,打叙利亚、利比亚时,一直是推着盟友往前冲,自己躲后边。

但欧洲这次也学聪明了,也没出兵呀,普京总不能挥师西进吧!

办法还是有的,俄罗斯手中的板子有两个:一个是能源、一个是难民。

欧洲最怕的是天然气涨价,去年欧洲的天然气就暴涨了800%,现在俄乌爆发战争,天然气再度暴涨,8日的最新价格已经超过3.5欧元/立方,约人民币24元/立方,别嫌贵,这还是批发价,老百姓买到手得26-30元/立方。

下图是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管道之一,占到输欧天然气的15%,去年12月,北溪2号线审核到了关键时刻,俄罗斯就减少了这条线的输送量,战争爆发后更是停止了供气,供应缺口越来越大,欧洲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暴涨。

第一个跳起来的是德国,他们不仅不让烧煤发电,近几年连核电也禁了,打算今后全用天然气,现在天然气暴涨,一下就受不了,德国是欧盟的大佬,直接就决定了欧盟的态度。

不仅天然气暴涨,石油也暴涨到115美元/桶,这下连美国也感受疼了,美国是坐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油价大涨会直接拉高物价,他们1月的CPI已经是40年来的最高,这下也坐不住了。

战争爆发前,美国一直把金融制裁当最大武器,威胁俄罗斯胆敢“入侵”,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不过真到了这一天,金融制裁的画风变得十分搞笑,美国和欧洲纷纷表示制裁不针对能源市场……

这就尴尬了,俄罗斯就是个加油站,能源行业占GDP超过30%,能源出口占比超过50%,如果制裁不针对能源行业,那还制裁个毛线!

俄罗斯第二个板子是难民,这板子虽然打不到美国,但欧洲非常头疼。

自从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被打烂,阿拉伯难民来了一波又一波,欧洲各国尤其是西欧的富国,成了难民们的最爱,但随着难民数量越来越多,社会的负担越来越大,疫情闹了两年,欧美都在靠印钞过日子,难民的负担,随时可能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乌克兰战火又起,他可是4150万人口的中大型国家,战火不停,会有多少难民产生?

战争爆发才10天,已经造成近140万难民,随着战争深入,今后会有更多的难民去欧洲,联合国难民署估计乌克兰将会产生400万难民。

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估计,如果战事一直持续、久拖不决呢?

久拖不决!灵魂就在这个“拖”字。

美帝最初的意思,就是想把俄罗斯拖在乌克兰,拖得越久,胜算越大,但乌克兰并不是阿富汗,乌克兰是大平原,交通便利,另外乌克兰紧挨着俄罗斯,补给线并不长,到首都基辅也就是100来公里,如果安排得当,作战成本并不会太高。

大伙看出来了吧,俄军其实也想拖!

俄罗斯的两个板子,能源和难民,都是拖得越久、效果越好,打在欧美身上会越疼……

从最近几天的情况看,俄军的战术就是:边打边谈,也在拖!

四、小火慢炖,急不来!

打仗就是打钱,很多战争并不是人死光了,而是钱花完了,如何把自己的消耗降到最低,把自己的板子打到啪啪响,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1979年中越曾打过一仗,原因是越南那会很膨胀,不仅试图吞并柬埔寨和老挝,还不断蚕食我国边境,造成我边民的伤亡,我国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越南的挑衅进行了大规模反击,这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我国用兵一向非常谨慎,这次反击战也是惩罚性质,教训一下,老实了就算了,所以只打了28天就结束,但估计很多同学不太清楚,这场仗并没结束,之后甚至持续了10年。

后期战斗变成了边境拉锯战,规模不算大,我国这边基本是师级单位作战,每隔两年就换个军区上去,所以这十年也叫“十年轮战”,大伙比较熟悉的“猫耳洞”战术,就发生在这里。

现在回头再看“十年轮战”,会发现这是神来之笔,小成本慢慢打,仗不停、看看谁在经济、政治上耗不起。

当年上去1个师打仗,对中国来说几乎没影响,全国经济发展、工作生活都很正常,但越南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大国,没多久就从地区小老虎变成了病猫。

俄乌战争至今已经12天,前后反差很大,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等着看普京的笑话,但随着战况的转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过味了:俄军很可能在打一场超限战,灵感神似我军的十年轮战。

这一点在基辅包围战上看得就很明显,基辅地处大平原,工作生活很方便,但从军事角度上看无险可守,几乎毫无价值,但基辅毕竟是首都,政治意义重大,包围了基辅,可以敲山震虎,牵制乌克兰国内和北约的军事力量。

而且基辅离边境只有100公里,补给方便,是个很好的“轮战”目标,只要长期围城,乌克兰就会处于战争状态,干不了别的。

另外一个可以轮战的地方是乌东,俄罗斯族人在这里占到4成,是当地多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会长期支持俄军的工作,而且乌东也是乌克兰最富裕的地方,补给便利。

乌克兰目前经济比较落后,工业大头是油气行业,主要就在乌东两州。

石油工业分布

而在农业方面乌东优势也很大,战争爆发后国际粮价大涨,很多人才注意到乌克兰是农业大国,这方面我在文章《俄乌之争助推粮价,中国粮食安全吗》有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多说了,简单上两张图,同学们感受下:

小麦产区分布

葵花籽产区分布

简单总结一下,如果乌克兰全国工业平均分数是100的话,乌东的顿涅茨克是172,扎波罗热州是184,而西乌的利沃夫,也就是北约准备作为军援基地的那个州是47,切尔诺夫策州是24,如果把农业水平也算进去的话,这个差距会变得更大。

大伙看出来了吧,乌东是乌克兰经济最好的地区,俄军在这里又受到民众支持,就像我军在解放战争一样,老百姓自发送吃喝、送穿戴,被小车推着走向胜利,俄军在乌东完全可以长期、低消耗作战。

也就是说:围困基辅也好、乌东持久战也好,消耗并不是太大,俄军完全可以长期“轮战”,三年五年耗下去,只要局部地区处于低烈度战斗,油价、天然气就降不下来、难民也会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

这样俄罗斯的两个板子,才算打到北约的大佬们身上,他们真正疼了,才会坐下来谈,战争才有早日结束的希望!

尾声

说了这么多,大伙可别误会,觉得我是给长期战争找理由,助长战争的危害,其实只有真正看清战争背后的利益关系,才能对症下药,尽快让战争结束。

很多时候,看似残忍的霹雳手段背后,反而是菩萨心肠,低烈度、长期轮战对于俄罗斯、乌克兰来说,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最少的。

换个角度来看,北约不断拱火、不断提供武器,甚至给平民发武器,真的能减少战争伤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知道是不是高油价和难民潮,开始产生效果了,乌克兰10日主动表示“乌方准备讨论中立地位”。

北约东扩是所有矛盾的核心,如果乌克兰愿意保持中立,确实会向和平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不过双方还在交火,假消息满天飞,只能谨慎乐观,事情没这么简单,美帝难得把战火烧起来了,而且是场大火,能不能把俄罗斯挖坑埋起来,就看这次了,哪能轻易的收场?

俄罗斯更是拼死一搏!普京年岁已高,这一战他自己应该预期很高,一是让自己的政治生涯有个高光收尾,另一方面也想给民族、子孙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这一战也不容有失!

但是俄罗斯的国力、军力摆在这里,做不到速胜,即便是持久战,也只能是低烈度的,依托离基辅近的地理优势,再依靠乌东强大的民意支持,把战争拖入低消耗的轮战模式,这可能胜算最大的方法。

小火慢炖!让高价能源、让汹涌难民潮,来决定战争的胜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