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这场记者会展现了“大国该有的样子”

来源:环球时报     2022-03-07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3月7日下午在中外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27个问题。王毅的回答直击重点,清晰透彻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观点。人们的一个突出感受是,这是一次坦诚且务实的记者会,也是中国形象的一个缩影——既从容自信,又坦率真诚,它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总基调,生动展现了什么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王毅的开场白用寥寥数语对国际形势和中国立场做了精准概括。100分钟的发布会,“合作”出现了80多次。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大背景下,中方强调合作尤其具有不寻常意义。正如王毅所述,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中美外交两条路线的激烈竞争: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中国的选择是毫无疑问的,更是言行一致的。

乌克兰危机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记者会上,王毅再次表明中国立场,表达了愿意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意在需要的时候同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斡旋的积极态度,还提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的六点倡议。讲公道话、做公道事,这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负责任姿态,这与美国“走到哪就乱到哪”形成鲜明对比。谁才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一目了然。

过去一年,国际环境整体上变动荡了,但它也反过来磨砺了中国外交。纵观这一年,中国外交愈发成熟稳健,表现可圈可点:

中国同欧盟的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了180个;中国与东盟关系像“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一样快速前行”;中俄关系成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是一座座合作共赢的丰碑。

人们注意到,记者们的问题以及王毅的回答,三分之二左右或直接或间接与美国有关,这真实反映出了中美关系的巨大牵动面。是谁在乌克兰问题上火上浇油、激化矛盾?是谁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是谁不愿意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是谁在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谁把拉美视为“后院”?又是谁在南海和台海兴风作浪?王毅没有点名,但答案其实都是不言自明的,世界对此的认知也将越来越深刻。

美国出于扭曲对华心态的外交动作愈发偏狭、极端,但中国没有陷入和它赌气升级的恶性循环。中国在坚决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维护国际道义和规则的同时,也一再敦促美方“重拾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正如王毅所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如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既是人类社会没有遇到过的课题,也是两国必须共同解开的方程式。这就是中国外交的心胸,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与美国让世界为自己内部危机埋单的“抽血”行为不同,中国始终希望国内发展能够最大限度惠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做的都是为世界“补血”的事。刚刚顺利闭幕的北京冬奥会和正在进行的北京冬残奥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欢聚与团结时刻,此外,在为全球抗疫提供实质性重要支持、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以及大力开拓南南合作等方面,中国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外交始终保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底色。协助海外同胞接种新冠疫苗“春苗行动”在全球推进,已惠及180国数百万人次,同时,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把抗疫延伸到海外公民的国家;孟晚舟女士被无端扣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网友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赞扬。这些都给了中国人莫大鼓舞——伟大的祖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

“世界要好起来,大国必须作出表率”,中国正在成为这样的表率。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增加了这个世界的确定性,促进了和平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对于这一点,时间过去越久,它将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