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取悦世界”

撰写:2022-01-27

计划于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已进入倒计时,在疫情冲击、一些国家高调进行外交抵制的背景下,本届冬奥会的溢出效应明显压过了作为体育盛会本身的意义,比如抵制者将其作为追问中国人权状况的舞台,参与者将其视作展示与中国外交关系的窗口。

对于作为主办方的中国,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五次考察冬奥场馆的习近平而言,冬奥会还承载着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自信和重塑国家形象的使命。习近平在一次考察中特别提到,“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将即将举行的冬奥会作为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并不意外,也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对于百年变局的阐释,已经成为习近平过去几年的重要论述。自2018年外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几乎每次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都会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另一方面,今次冬奥会是在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两年之际举办的,疫情爆发前人们可能对百年变局没有切实感受,待疫情爆发之后,已经没有人对此抱持怀疑,人们开始相信大变局真的来了。再加上冬奥会所引发的“效应”,不管是质疑与批评,还是期待与赞赏,都印证着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中国,中国确实如习近平所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事实上,今次冬奥会放在百年周期里,可以是百年变局的缩影,放在2008年奥运会和今次冬奥会的时间周期里,也是两个截然不同中国的缩影。只不过,这样的中国之变,以及背后的中国之治,还是很难被外界认可和接受,而且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担忧乃至恐惧更甚。基于此,中国试图通过今次的冬奥会“展示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以及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在傲慢与偏见的笼罩下,可能会最终落空。因为中国想要借此向世界展示一个重信守诺、立体的中国,不少带着意识形态眼镜的人却只能从中看到一个“不再取悦世界”、“高高在上”的中国。

1月26日,BBC发表题为《北京2022与2008:两届奥运和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文章,其中并没有对中国之变与中国之治的阐述,而是将“截然不同”的关键锁定于人权状况与“消失的空间”。

该文写道,“当夏季奥运会开始时,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得以利用这种善意来展示中国,凸显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引人注目的新建筑杰作、繁荣和有趣的城市,以及一个变得更加开放的社会——它蕴含着前卫的艺术场景、地下乐队和越来越多的外来思想。2022年,这个国家的新领导层已经有了不同的优先事项。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对全球认知的态度更像是:我们在20世纪遭受了百年屈辱、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当我们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应有的地位时,应该由你们其他人来包容我们。”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新华社)

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新华社)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此前一天发表题为《不再取悦世界:一届展现习近平全面愿景的冬奥会》的文章,该文作者为佐证“中国不再取悦世界”的论点,给出了一系列论据:不理睬人权活动人士和世界领导人的批评、间接警告奥运转播商和赞助商不要受抗议或抵制呼声左右、拒绝了国际奥委会的方案转而采取比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通过对于这些论据的罗列,该文作者得出结论——“中国不再需要证明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而是要宣告习近平领导下的一个更繁荣、更自信的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全面愿景……如今已很少有人像在2008年时那样,幻想授予中国主办奥运会的荣誉能缓和该国的威权政策。中国那时寻求的是满足世界的条件。今天,世界必须接受中国。”

虽然BBC和《纽约时报》从一贯的立场出发,对中国“不再取悦世界”提出批评,但也都不得不承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今天的中国,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世界影响力,早已不再是2008年时的中国。这样的中国,并非傲慢到“高高在上”,也无需卑微到“取悦世界”,而恰恰是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具体实践与经验总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并正在由此建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

有了自信,才可能变得从容、笃定,才可能在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经过过去百年成就与问题的双重变奏,中国正在回归以我为主的平常心,一些对中国带着傲慢与偏见的国家却还沉浸在昔日旧梦中,以为中国“取悦”自己、看自己的脸色行事才是正常的,所以当中国开始变得自信、变得不惧怕“被骂”,他们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为据理力争,只能继续揪着人权不放,继续围绕新疆、西藏、香港乃至台湾问题做文章,想当然地忽略了新疆恐怖主义从肆虐到绝迹的切实变化,西藏过去几年经济民生的改善,香港经过修例风波的重创正在由乱转治、由治及兴。这些具体的变化并不难看到,变化背后不同于西方的治理模式也清晰可见,只是当意识形态压倒一切,头脑注定与现实脱节。

回到本届冬奥会,中国也只是抱持着平常心,实事求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无关“取悦”,更无关是否“高高在上”。比如在办奥理念上,习近平多次谈到“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既突出科技、智慧、绿色,也强调要节俭,这与一贯的大场面铺排非常不同;再比如对于冬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虽然中国的清零政策在不少国家选择“躺平”之际显得另类,但中国依然一以贯之,习近平也表示“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发生”,在疫情尚未有效遏制住的当下,这也是另一种实事求是,毕竟谁也无法全然排除疫情的发生。至于习近平所期待的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道路,展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这不只需要靠实践检验,还需要时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