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12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华人用筷子吃饭,这是中国而不是马来西亚的身分,大马的吃饭方式是用手吃饭。
他指其实华裔在许多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和泰国都能良好融入,但却无法很好地融入大马社会。
“若华人要融入我国,就必须如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般,完全以原住民(indigenous)作为身分认同。”
马哈迪今日在其新书《抓住希望:为新马来西亚继续奋斗》推介礼上,这么说。无论如何,他认为巫裔也应该学习华裔的价值观。
他举例,泰国就曾有华裔他信出任首相,他们以泰国人的方式生活,泰国华裔之间则说泰语,而不只是说中文:“他们都融入了泰国社会,甚至宗教信仰,但这在大马没发生。”
马哈迪:认同祖籍地 导致大马人被分化
马哈迪认为,很多人以祖辈出生地作为族群身分认同,是导致大马人被分化的原因。
他指大马的华裔说华语,而且是使用中国的国语,其实本地华人理应是说本身籍贯的方言,如广东话、福建话等。
“你是华人,你说中文,你采纳中国的官方语言,(其实)这里的华人应该说的是广东话、福建话或其他,但因为你一直看向中国,当中国采纳华语(Mandarin),你也采纳华语,你遵守的到底是谁的政策?”
不过,他认为大马很宽容,能接受华裔这么做,这样也让华裔难以被同化。反之,当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来马后,被同化成巫裔,他们说马来语,行为也像巫裔。
“所以,(若)要让华社完全被接纳,那么他们也应该像这些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人学习,完全融入土著居民的生活。”
马哈迪不认同强制同化
对于大马需否如印尼般强制同化华裔,马哈迪表示不认同。
他指这是因为印尼只有10%华人,若他们不融入印尼人的生活,就会觉得自己被孤立。
“大马有26至30%的华裔和10%印裔,他们都保存本身文化及习俗。”
马哈迪说,大马争取独立时,需来自各社群的合作,而当时这些社群都坚持保持自己的身分:“因此就算他们成了大马人,也需保持其身分及他们和所来自的国家的联系。”
“他们并非如祖辈般,是在中国出生再到这里,他们是在这里出生和成长,但还是和之前的国家连接起来,这分化了大家。”
无论如何,马哈迪指尽管大马是由三个主要种族组成,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和宗教,但仍稳定和平共处。
他也指各族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华裔要华校,尽管遭一些巫裔反对,但华校也一直存在:“大马的未来有很多潜能,若大家要以种族作为身分认可,其实没问题,但各族需合作,因为彼此有许多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