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美国将举办的“民主峰会”表态。此次美国邀请台湾与会,王毅除了惯例的表达反对美方给台独错误信号之外,几段对民主的表态,同样值得注意。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私利。一个国家是否民主,归根到底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是由某个外国指手画脚、妄加判断。
美国如果只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断定哪些国家民主,哪些国家不民主,实际上就是在世界上搞唯我独尊,制造分裂,这本身就不是民主。
民主不应被“标签化”。如何实现民主,应由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和民众的需求,具体加以推进和实践。衡量民主的标准应该看是否符合本国人民的需要,是否使本国人民有足够的参与感、满足感、获得感。而不是由美国出问卷,各国答题,美国来打分。
确实,现在国际主流听到中国大陆称呼自己为民主,莫不讪笑,对于西方来说民主之模范是同样西方民主的地方——比如此次美国民主峰会邀请的台湾。
但什么是中国大陆认为的民主?因“历史终结论”而一炮而红的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2014年就已经出书“更改态度”,表示政府能力與国家建设,才能决定谁能在21世纪具备竞争力。

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将代表台湾参加美国民主峰会。(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
对于大陆社会而言,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大陆社会认知的民主?王毅的话中其中一句,“是否使本国人民有足够的参与感、满足感、获得感”应可代表。
西方各界(香港、台湾也是如此),往往会以“什么事情能不能谈论”、“网络审查”、“管控民众言论”等作为民主和人权的重要准则。但对于仍在致力于铲除基层贫困的大陆社会而言,“每个人能过上好日子”、“每个阶段都能发展更好”是最基本的民主及人权。
“政府必须把人民照顾好”以及“官员必须对人民负起责任”,在经济、在灾难来临、在方方面面,这是大陆民众在看待“民主”(人民作主)和人权(人民权利)的最基本基础,有此基础才能再往上叠加(比如不能够动辄删除网络言论等)。
这个概念同样充分体现在这次新冠疫情,西方媒体将焦点放在大陆高效治理背后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大陆社会则非常讶异西方社会放任诸多死亡,认为“死这么多人,为什么政府安然无恙,这是民主吗”?
至于外界最常质疑中国的“人民缺乏政治权利”,认为人民都有权选择执政党,这是人人平等参与政治的权利,更是“民主”的最具体落实。但是对于大陆民情而言,“国家建设治理”的成果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有贪腐能够举报,官员能服务于人民,这些“具体的好处”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之政治权利,“谁有选票”无法定义哪个国家的人民绝对就有政治权利。新兴民主国家中,更有许多人人能投票,但政府无能贪婪、社会动荡的案例。
不论是民主还是人权,中国过去数十年的起飞使社会坚定了“实践是唯一真理”,这当中自然有诸多不完美,但就算是在言论非常开放的胡温时期,探讨民主者众,但多半聚焦于希望能改善自身,而非“改变中国的体制”。
中国大陆与西方之裂痕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成语充分代表大陆人民如何看待自身与政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为了长久执政,不断革新自己,以自身成绩获得执政合法性。同样,外界会质疑大陆内部的问责系统、以及“程序正义”(法治缺乏,人治盛行)的问题,大陆政府近年不断强调“依法治国”也是想改革过去一些老问题。
西方制度与中国模式本来应该是相互并存、互相借鉴的。在过去可以常听到大陆民众表示“西方制度也有好有坏,中国也同样如此,要理解中国的复杂性”。这话说了十多年,但近年逐渐在互联网舆论场上演变为讽刺“西方灯塔国”,甚至认为中国模式“屌打”西方。
这是成长于中国崛起的年轻一代,对西方“执政成绩不怎样,还不断妖魔化中国”的不满与回击。与此同时西方面对自身的问题与中国崛起,媒体上也越来越多“中国崛起强化专制政权合法性”、“中西方是体制之争”的文章。
近年中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告诉外界“不要妄图改变中国政治体制,同样中国崛起后也不会改变他国政治体制和干涉内政”,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简单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概念。但冷战阴影难除,以中国的庞大体量,西方目前无法接受“这两种模式能和平共存”之说法(就算明白现实已经如此),动辄以“威权体制扩散”解读,将中国与过去的苏联并排放。
大陆民意又不耐于西方舆论妖魔化自身,中西方舆论场对彼此的恶意就这样不断上升。
这并不是一个能简单解决的问题,北京的对外宣传一向是短板、西方国家自己的问题难解、加上台海议题,各种因素相加,注定了未来一段时间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对中国之不友好。不过,中国崛起也注定了,更多西方精英得花时间去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