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间站操作界面满满都是中文语言。
当中国的航天科技一再突破及奔向太空,更开启了华夏民族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
自此,中文也开始成为浩瀚太空上,另一个重要人类语言。
中国自行研发的空间站已开始投入营运,而美国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将按计划在2024年退役,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当年美国拦阻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免太空高端科技扩散,却料不到中国在受辱后以极短的时间攻克空间站技术,现在看回去,真的应了一句:当年你爱理不理,现在让你高攀不起!
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是由世界6大太空机构及16个国家联手;而中国则以1对16的实力,追逐飞天梦。
空间站的建设,是为人类航向更遥远太空做好准备,华夏民族的飞天梦不会止于“天宫”空间站,朝向太空其他星球载人航天,是其挑战的目标。
当年,美国等在国际空间站设下“中国人不可进入”,现在“天宫”在天,算是一洗耻辱。
至今,除了美国,中国已和17个国家合作,以在空间站进行太空科学实验,而其空间站的操作系统采用中文。中文是继英俄文之后,另一个天上文字。
不在“天宫”合作名单内的全球航天大国美国,对中文的应用,很有意见。美国宇航局就认为,中国空间站上面的操作系统采用中文,是对美国在太空权威的挑衅。
对此,一些网民说,中国空间站不用中文,那用什么?
为了进入中国空间站,各参与国的宇航员已经在学着中文。德国宇航员马天,一名航天材料专家,他从2012年起开始努力学中文。“就如,要在俄罗斯‘联盟号’飞船上工作,各国宇航员都必须学习俄语一样,未来在中国的飞船或空间站工作,一切也都会使用中文。”
中文,不论在天或地,已越来越重要。虽在短期内无法超越英文,不过世界各国对中文的重视度已在大大改变。
不过,回望马来西亚华裔,报考数据却显示年轻一代开始“放弃”这古老难学的语言。
最明显的例子是,报考大马教育文凭(SPM)华文科的考生连年减少,从2018年的5万2000多人下跌到2020年4万8000多人。
这是华文教育警讯。这不啻反映年轻一辈不重视本身的母语;其二是完全没留意到正在“翻天覆地”走向世界前沿的华夏世界。
世界形势在变,难道华裔新一代却“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