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马来语就不是大马人?/黄金祥

 

【灼见】不讲马来语就不是大马人?/黄金祥
《南洋网》2021年11月21日

吉打州政府在没有和业界商讨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不再更新博彩店执照。首相署部长依德里斯日前受访时,对提问的网媒女记者,语带挑衅的说:“如果你的丈夫是赌徒,你能接受吗?”

一旁的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拿督阿旺哈欣,显然对女记者以英语提问感到不悦,用马来语质问她:“你用马来语发问啦!你是马来西亚人吗?”

作为政府高官,被记者访问时不正面回答,还因为对方的女性身分和语言,作出霸凌攻击,这已不是第一次发生的事。

政坛老叟姑里,也曾被拍到,当一位女记者向他以英语发问时,他露出蔑笑:“你是马来人吗?我只说马来话。”,然后转身离开,不予理会。

今年5月,吉隆坡发生严重轻快铁相撞事故,时任国家基建公司主席达祖丁在记者会语带轻浮,笑称是“两列车亲吻”。记者会结束前,他询问凤凰台的一位女记者来自哪里,当她回答说来自中国时,达祖丁一脸不屑的说:“No wonder lah!(难怪啦!)”。他的出言不逊,事后惹来舆论的集体轰炸。

政治人物被来自不同语文媒体的访问,记者为了精确表达问题的重点,以自己熟悉,而对方能够听懂的语言发问,多少年来都是惯例。我们常在中国外交部的发布会,看到各国记者以英语对华春莹提问,也不见这位泱泱大国的发言人,要求对方以中文发问。偏是我国一些一朝得志的小政客,脑袋里只装着宗教、种族与性别偏见。

“爱国党”偏爱批同族

政客的傲慢与无礼,普遍引起公众,包括许多开明马来人的愤懑。记者会不是国会,如果外国记者以英语发问,难道尊贵的部长也会质问对方:你是不是大马人?或者其实是担心丢脸,无法以简单英语作出回应?

就算是本地记者以英语提问,就可以无限上纲到国家与公民身分去?这难道不正好反映出部长无法正面回答问题,刻意顾左右而言他?

我不由联想到,本地的中文论坛,也有一群“爱国党”,喜欢动辄搬出国语来批判自己的同族。在他们眼里,如果你没有一大群马来朋友,而且国语不流利,成天只是在中文圈子里混,那么,你一定不爱国。

有些网红和所谓的学者,仗着自己精通三语,工作与生活上常和不同族群人士打交道,就给别人设标准:唯有和自己一样的,才算爱国人士。

这种论调,在牵涉到中国军机逼近大马领空,或者“祖国” 与“祖籍国”等的争论时,就有人拿出来大作文章。不是大秀自己的国语能力,就是挑战他人到马来面簿群发表意见,然后把对于中国的赞扬与中华文化的认同,上纲上线为“叛国”,建议对方“剪掉身分证移民中国”等等。

多少年来,极端政客动辄以“共产党”、“Pendatang”,“Balik Cina”来羞辱大马华裔公民,早已成了他们捞政治资本的指定动作之一。如今,有一批被成功洗脑的华裔网民,也以语言能力来说事,把马来语不流利,或者只习惯用中文的人,归纳为“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

依据这些人的论述,估计大马应该修宪,把“精通马来语” 或者“拥有马来人朋友”,纳入成为公民的必要条件之一。甚至修改国安法律,把“赞扬中国、自认中华民族”列为叛国罪。当然,赞扬或认同日本、台湾、欧美等,就不在其列。

同时,本地中文媒体记者朋友们千万要留意,下回访问大人物时,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宗马来西亚人,不论对方是马来人或华人部长,甚至是外国大使,记得务必一律以国语发问,保证你会被吹捧为最爱国的记者。

看懂这些荒谬言论,就不难理解,何以上述的极端政客,气焰越来越嚣张,越来越不可一世;原来,他们除了得到保守势力的支持,也得到一批志同道合、同声同气的华裔“爱国党”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