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0月下旬,随着英、法两国彼此威胁制裁、扣押渔船、召见大使,这一系列风波显示出巴黎方面仍对9月15日时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Boris Johnson)联手撕毁和澳大利亚法国签署的潜艇建造合同一事怀恨在心。这场延续的风波也让外界重新回想起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华盛顿会交给堪培拉怎样的武器呢?
9月中旬时,曾有消息指出,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及航太系统公司已准备给澳军潜艇提供反应堆,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J. Austin III)将军亦出面干预澳军潜艇核材料的供应。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工厂将承接该工程。澳大利亚军方可能会在美国弗吉尼亚级和英国机敏级之间择一采用。

对法国来说,澳军一开始就要求新潜艇能兼容美军弗吉尼亚级潜艇相关设备的要求而今已成为一种提示。澳方在2019年后多次因项目进展吹毛求疵的态度也可以理解。而今,澳方需要等待至少20年来迎接这艘新潜艇。(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到10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澳大利亚国防杂志》的消息展示了该国核潜艇计划的最新动向。根据这些来自于澳大利亚军政高层的消息,澳军未来不会选择租借美军舰艇,会在阿德莱德的工厂组装一艘。但这种“造舰”进程是漫长且令人堪忧的。
澳大利亚海军司令米德(Jonathan Mead)将军指出,澳大利亚国防部已基本圈定采用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澳大利亚国内厂商亦将参与此次核潜艇造舰项目。但澳方仅能参与40%的造舰工作,即潜艇前半段的船舱等部分。含反应堆及后部艇身的其他60%的部分将在“其他国家”完成制造后再运往澳大利亚总装。这意味着澳方已无法自行决定工期。
就澳方获取潜艇的周期来说,米德将军给出的答案亦令澳方失望。此前,澳大利亚各界根据协议可能取得的美军弗吉尼亚级潜艇或英军机敏级潜艇的平均工期,猜测交付时间在6年至10年不等。而今,米德将军第一次披露了莫里森当局制定的“第一艘潜艇2040年下水”的远期规划。它意味着澳军要在20年后才能取得第一艘核潜艇。

莫里森身边的美国军工产业集团人士成了他选择弗吉尼亚潜艇、制定造船计划的重要推手。(Getty)
米德将军在接受《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采访时强调这个计划是莫里森“亲自制定”的,他本人至今仍不清楚这个“下水”指的是潜艇完工还是入役。虽然到2022年,一个英美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将前往澳大利亚展开一年半的“判研”,并决定澳方是否应加速工期,但该潜艇核心机件的加工终究不是澳大利亚所能决定的。
考虑到莫里森的委任的海军造船委员会主席温特(Don Winter)是美国前海军部长,莫里森当局组织的潜艇咨询委员会也包含弗吉尼亚级潜艇的生产商,即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及其母公司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的高管,这意味着莫里森20年造舰的计划是美国军工集团知情后为其推送的方案,对此,澳方也是无计可施。
至此,从美、英、澳三国签约到澳大利亚取得潜艇的20年内,澳大利亚海军将会为了这个“为印太地区建立安全伙伴关系”的“国际联盟”而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它意味着澳军在获得第一艘自己的核潜艇之前,要先在美国潜艇上度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与美军一同卷入中美对峙的局面。美国《国会山报》还在10月7日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美方可以先帮澳军训练一两组船员,以此配合美方在“印太”地区的行动。
事实上,澳大利亚国内对于“核潜艇”的前景也是不乐观的。《澳大利亚人报》早在9月30日就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美英澳协议至少会让澳军获取潜艇的周期拖延10年。澳大利亚不能把未来一两年内的“安全挑战”寄托在未来二十年乃至四十年的核潜艇造舰过程中。它意味着堪培拉的政界、财经界人士逐渐意识到自己被消费的现实与风险,但他们已无力改变被莫里森当局掌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