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马最需要的是什么?
大家的答案应该是:疫苗。
答案正确;不过,有了疫苗之后呢?
根据慕尤丁和凯里的宣布,未来两个月,将有1600万疫苗来到;而我国订购的疫苗总数,也超过人口80%的接种目标。如果国际疫苗生产商能够如期供应,大马应该可以避免像是台湾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疫苗短缺窘境。
有了疫苗,也要有施打接种能力。
在这方面,进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全国已有280所接种中心,还有300所陆续有来;私人医院和诊所投入接种,流动接种所和得来速(Drive Through)接种方式,也已经展开。
到目前全马已打了300万剂,约200万人已经接种至少一剂。每日接种数已经突破11万剂,向每日15万剂进军。大马人均接种比率,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超越区域其它国家。
有了疫苗,有了接种能力,如今需要的是国家凝聚力。
在一项重大灾难之下,国民基于共同的目标,愿意放下个人利益和党派歧见,找出行动共识,建立对制度和彼此的信任,全国上下全力以赴。
这就是国家凝聚力。在战时和天灾,一个国家能够渡过难关,重新站起,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社会成员是否能有国家凝聚力。
如今,面对世纪病毒,我们需要的正是国家凝聚力。
譬如,80%目标免疫人口之中,有52%人民自动登记接种疫苗,而另外的48%还没有登记。
这48%群众,一部分是缺乏讯息和登记管道而未登记;而更多的是还在观望,或是不愿意接种。
即使已经登记者,还有很多临时缺阵,登记了而放弃。吉打和吉兰丹,就有万人没有出现,造成资源浪费,也成为防疫缺口。
甚至还有组织和个人,在社群之间散播各种谣言,捏造虚假的疫苗消息,指疫苗会改造人体DNA,或导致重大伤亡,也有人指不符合宗教教义,乃至渲染疫苗隐藏微晶片,注入体内以监视人民行动。
更多人是出自私心,要等别人接种之后,看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别人做白老鼠,自己捡现成便宜。
疫情当前,疫苗在望,这种社会的离心力,是抗疫的隐忧。
即使疫苗来齐,但若是半数人口不愿意接种,大马还是无法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病毒会在群众之间继续散播,疫情无法解决,经济和社会活动不能解封,医疗系统终要崩溃。
大马是年轻的国家,缺乏历史的记忆,能够让全体人民在面对重大考验时团结一致,祸福与共。
我们没有经过真正的考验,政治宗教和社会分化也很明显,人民对政府和制度的信任程度偏低,要产生共识,进而建立国家凝聚力,不是容易的事。
然而,在这个艰难时刻,时间不在我们这一边。感染人数高居不下,变种病毒株来袭更为剧烈,我们不能无休止的继续争论,也不能虚耗下去。
不同的政党和族群领袖,要以大局为重,对隔离封锁和接种疫苗达致共识,向各自的群众基础传达防疫的必要。
政府作为领导者,也要让所有人民感觉他们受到关注,得到协助;政策有确切有效,让人民产生信任感。
是否召开视讯国会,是否自动登记或奖励接种,乃至于是否强制接种,都可以考虑,也值得尝试;重点是战胜冠病,才能解救国家于万劫不复。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