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90后,已经开始读《毛选》了(三)

3

在得知有这样一个机会后,一开始毛泽东是很兴奋的。

他设法为自己和同学们筹集到了数万大洋的路费。

但在出发前夕,筹够了钱的毛泽东却决定留在中国。因为他根据之前自己和萧瑜考察的经验看,想要找到救中国的路,不了解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欲改造中国,有两件事是最为急迫的:其一,是对中国历史上的治理经验加以系统地整理与批判;其二,是做实地的调查研究,而这两项当务之急的工作,都不能在国外做。

这时的李立三还很迷茫,他听了部队老长官、辛亥革命元老程潜建议:“小伙子,离开部队后,去读书,去看看世界吧!”,选择赴法国留学。

萧瑜一直对国外有兴趣,他也选择了去法国。

那群少年中,毛泽东是少有的拿得出钱,却选择留下来的人。

一去一留,为大家日后走上不同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笔。

1918年,教员曾和萧瑜、蔡和森等人一起创办了“新民学会”,想要集合大家的力量讨论解救中国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信奉上了无政府主义。

当时,马列主义是世界潮流,但在社会主义传到中国之前,无政府主义被当成社会主义的一种传进来了。

无政府主义因为强调个人自由,反对独裁,还有一定的个体之间的互助,所以确实很容易被当成社会主义的一种。

教员和新民学会的小伙伴们一度也非常推崇无政府主义。

在求学的过程中,萧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直到回国后,他依然还停留在无政府主义那里。

但是,这段时间,毛泽东却验证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他不仅在和同学一起互助共学的过程中验证了小团体的无政府主义不可行。

1920年,张敬尧被赶出湖南,谭延闿管理湖南的时候,教员又趁机构想了一个“湖南共和国”,这个计划比当初小团体的实践更大:

在“湖南共和国”内要“建立以民为主的真政府,自办银行、实业,自搞教育,成立工会农会,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

而且,他不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把构想仔细写了出来,登在了长沙《大公报》上。

当然,湖南军阀肯定不同意,因为他的计划等于是要废军阀的权。

湖南自治运动搞了半天,最后不了了之,又回到了军阀高压统治下。

在种种主义上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却始终没有结果。

选来选去,教员最终还是看向了北大期间认识了的共产主义。

1921年,萧瑜给毛泽东寄来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颇不认同俄式革命为正当,而倾向于无政府普鲁东式的革命,这种革命从教育入手,以教育为工具。”

毛泽东马上写信反驳说,不认同子升兄的主张。因为国内的种种现实已经说明了,温和的改良走不通。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要等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1921年元旦,毛泽东带着他和小伙伴一手建立起来的新民学会,让大家举手表决,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几种方法,从社会民主主义到无政府主义都有,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即使认同布尔什维克的,也在方式方法上有不同意见。

曾经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里彻底分道扬镳。

毛泽东并不孤独,萧瑜没有选择共产主义,但李立三选了。

可即使同样是共产主义,对于要走什么路线斗争的问题,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