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國家空轉了一年

《星洲日报》2014-02-15 10:49

大馬在201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進一步下滑,在180個國家中名列第147位,創下歷史新低;令人擔憂的是,這或許是國家在去年大選後,陷入無方向困境的縮影。

505大選後,各種問題爆發,國家領袖卻沒有拿出領導力,任由國家空轉,有可能在今年陸續公佈的其他國際排名中,會得到慘不忍睹的成績。

在大選之前,對於提振新聞自由,政府還有一番作為,包括撤銷印刷及出版法令中規定印刷媒體每年更新准證的條文,但大選後新聞自由卻處處受到掣肘,比如內政部一度凍結英文周報《熱點》的出版准證,及最近撤銷The Edge集團旗下的英文新聞網站《FZ.com》的出版准證。

新聞的尺度是放寬了,但是媒體和民眾獲取資訊的自由卻繼續受到阻撓,譬如大馬職工總會及13名消費者無法檢閱雪州水供公司(Syabas)的特許經營權合約,只能上庭要求查閱,卻在日前被聯邦法院駁回。

更糟糕的是,政府在去年10月間修改刑事法典,闡明若公務員在任職期間或行使權力把取得的政府資訊泄漏給外人,可被罰款高達100萬令吉,或監禁1年或兩者兼施。

1972年官方機密法令已經嚴厲管制資訊的流通,再加上阻止公務員披露政府資訊,很容易引發舞弊和濫權。

主流的馬來文和英文媒體的新聞取向也還是一面倒,這屬於受引導的新聞自由。

與此同時,恐懼和壓迫的氛圍則在提昇,賀歲短片風波是最好的例子。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是孿生兄弟,沒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就成為點綴品。

凡此種種,是造成大馬的排名落後於極權國家――緬甸的原因。

大馬的新聞自由排名創下新低,反映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要提昇國家文明和管理水平,就必須有付出和犧牲。

再舉一個例子,國家銀行自吹自擂說:隨著政府削減開銷和津貼以避免信貸評級下調後,我國成功將去年的財政赤字縮減至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9%。

但開銷真的降低了嗎?

馬六甲州政府在半年前委任8名國陣州議員為“副行政議員”,最近還為他們添購8輛市價共120萬令吉的本田雅廓官車。馬六甲是一個彈丸小州,需要17個正副行政議員嗎?

柔佛州務大臣莫哈末卡立日前宣佈,柔州公務員從3月1日起,向州政府貸款購屋一律免利息。

登州大臣阿末賽益並非科學家,卻隨同科學家前往南极洲考察。

這一邊廂中央政府推行11項撙節措施,削減應酬費、減少用電量,另一邊廂,州政府卻大開水喉,豈不矛盾?況且截至2010年,州政府還拖欠中央政府155億6千500萬令吉的債務。

若有從上到下的嚴謹財務管理,就不會出現類似暴發戶、亂花錢的行徑。

事實上,政府的財政改革是搖擺不定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就警告,政府不允許大道調漲過路費,將不利經濟表現,或導致評級機構下調大馬經濟前景評級。

在加影補選到來之際,恐怕又會大派錢,忘記了削減開支的承諾。

政府理財不慎,最終還是由人民買單,百物漲價將是民眾短期無法擺脫的夢魘。

國家政治改革也陷入空轉的狀況,種族政治反撲、族群關係惡化、興權會主席瓦達姆迪辭去副部長及上議員職,顯示國家前路崎嶇。

值此種族和宗教主義抬頭的時刻,政治領袖應該挺身而出、撥亂反正,把國家引向正軌,但一些領袖不只沒有壓制極端分子的氣焰,反而去附和。

種族和宗教主義不斷分化人民,加深城市和鄉區居民的分歧,加上朝野的政治角力,危及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新聞自由的排名是一個警鐘,告訴我們要“多做事、少說話”。我們已經浪費一年的時間,不能再蹉跎下去了。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