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源‧加影補選是政壇大製作

《星洲日报》2014-02-08 10:49

或許駕車人士必須感謝加影補選,因為這場補選,政府緊急剎車,用賠償逾4億令吉的方式,確保15條大道今年內不調漲過路費。

這顯示政治仍然超越一切,之前相關部長表明過路費的調漲勢所難免,否則會摧毀經濟,但是補選一來,還是政治優先,財政改革可以慢慢來。

其實,這場由安華策劃、製造的補選,對巫統來說,也相當重要,巫統須制止安華勝出。

首先,比起卡立,安華更難以對付。卡立是商人出身,政治花招不多,若安華擔任大臣,以他和巫統的恩怨,勢必會讓中央與雪州政府的矛盾尖銳化。

卡立之前同意有條件讓中央政府接管及重組雪州水供,州政府原則上也同意落實興建冷岳河2濾水站的計劃,一旦安華上台,這些協議可能生變。

其次是讓安華直接掌握雪州的政治資源,將對巫統構成威脅,因此巫統領袖會設法阻止安華當上大臣,特別是前首相馬哈迪。即便安華中選為加影州議員,也還有雪州蘇丹這一關。

安華製造補選有一石二鳥的作用,即試圖化解雪州公正黨的權力鬥爭,制止阿茲敏覬覦大臣職,把雪州搞到一團糟,這也能讓安華找到一個政治平台,延續其“邁入布城”的夢想。

所以,公正黨和民聯已經策動,把加影補選定格為“進軍布城,策略之需要”,讓加影選民意識到補選的必要性,而非浪費公帑的權力遊戲。

不管以何種角度來看,也不管你支持國陣或民聯,加影補選完全是政治謀略,與人民利益無關。

安華可以安排一切,以達致其政治目的,但其中還有一些變數,不在其掌握之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安華有70%勝選的機率,包括天時、地利的優勢。

現在人民不滿物價高漲,政府不調高大道收費,恐怕也無法消弭這股情緒,這讓安華佔據了天時。

而加影靠近吉隆坡,屬於發展迅速的城鄉,居民可輕易獲取各種資訊。

況且雪州人民在505大選展現對民聯的堅決支持,投選民聯的雪州馬來選民據說增長超過5%。加影有48.50%的馬來選民及40.28%的華裔選民,它又接近布城,符合民聯所說的“方便攻入布城”,這是地利。

但是,安華在人和方面恐怕還要加一把勁,因為阿茲敏和卡立不咬弦,伊斯蘭黨青年團團長蘇海占之前也表明,儘管伊青團支持安華上陣,但不代表同意他成為雪州大臣。野心勃勃的伊黨,豈會甘願為人作嫁?大臣人選考驗了民聯的忠誠合作程度。

巫統方面也肯定會有“揭發安華真面目”及反擊的行動。首先,加影補選拖延55天才投票,是有史以來最久的一次,有點不尋常。

3月23日才投票,可以讓國陣和馬華有更充裕的時間備戰,以化解不利因素。

百物漲價是國陣的致命傷,相信國陣政府會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減輕人民生活負擔,包括在補選期間分發一馬援助金。

同時,控方針對安華肛交指控獲判無罪釋放的上訴案也將在2月中於上訴庭聆審,此案會否爆出其他內情或節外生枝,令人關注。

此外,雪州也可能爆發新的風波,從而打擊雪州民聯政府和領袖的形象。

無論如何,國陣治理國家的政績始終無法在短短一個月內提昇,以滿足加影選民的期望,包括改善治安、遏止貪污及杜絕政府部門的浪費行徑;執行力低落、缺乏改革的意志力是城市選民離棄國陣的主因。

而且,國陣也很難讓選民專注於安華信譽和公正黨內部問題,選民會更加關注國家課題,這是國陣和馬華獲勝的障礙。

民眾致力於追求兩線制,以建立民主和開放的國家,但是兩線制已經被政治人物所騎劫,淪為政治工具。

最近一連串的政治鬧劇暴露了政治人物的素質,只有淨化政壇,兩線制才會帶來民主效益,終止沒完沒了的惡鬥,希望加影補選是一個起點。

(星洲日報/風起波生‧作者:林瑞源‧《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