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平:东亚合作为何能逆势向前

东亚合作系列领导人会议12日到15日召开。面对疫情冲击,东亚合作不仅没有褪色,反而逆势向前。

东盟国家联合自强,成功创造“10+1”“10+3”等同心圆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坚持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不将双边议题引入多边场合等原则,形成具有东亚特色的区域合作模式。

东亚合作肇始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属于“危机驱动型”。受金融危机冲击,东亚各国货币和宏观经济环境受到严重打击。在此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独善其身,必须抱团取暖。以《清迈倡议》为起点,以建立外汇储备基金为抓手稳定金融秩序,开启了东亚务实合作的先河。

“10+3”(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10+3”合作在财政金融、粮食、减贫、灾害管理等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建立65个对话与合作机制,形成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以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大使级会议(CPR+3)和工作组会议为支撑的合作体系。今年4月举行的“10+3”抗击新冠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成为东亚各国共同抗疫的行动指南。与会各方就继续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加强药物和疫苗研发合作,确保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等达成共识,并设立特别基金支持东盟国家应对疫情和探讨建立重要医疗物资储备。经过东亚各国精诚合作,东亚抗疫合作走在了地区乃至全球合作前列。

历史经验证明,“10+3”合作具有应对两次金融危机、印度洋海啸以及“非典”、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等传染性疾病的宝贵经验,有着门类齐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对于地区合作具有引领作用。

“10+1”(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东盟与韩国、东盟与印度等)合作是东亚合作的基础,其中中国与东盟合作更是东亚合作中最具活力、最具成效的,是“10+1”合作的典范。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第一个启动与东盟的自贸区谈判,开辟众多“10+1”合作的新路径和新模式。2020年前9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同期中国对东盟全行业直接投资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76.6%,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为54.7亿美元,同比增长6.6%。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国与东盟贸易和投资逆势双增长,而且中国与东盟首次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事实都充分表明中国与东盟合作具有强大的潜力。

这次疫情期间,中国与东盟探讨建立方便人员往来的“便捷通道”和货物通行的“绿色通道”,并在疫苗合作、医疗物资保障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2020年是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双方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方面具有较强合作潜力。2021年将是中国与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双方在减贫、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方面有着广阔合作空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等干扰着东亚合作进程,特别是个别大国试图把“脱钩论”强加给东亚国家,这与时代潮流和地区合作大势相违背。20多年的东亚合作经验充分证明,越是面临危机,东亚合作就越具有动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东亚合作的巨轮都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赵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