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德·国会的错误示范

《星洲网》2020-07-19 20:00:00

上星期国会,第一天开始场面就是PG级,未成年人得有成人陪伴才可以看相关的新闻,更进一步就是18SX级了,18岁以下不宜。家中父母看到如斯场面,慌忙地要把画面给蔽了。这种反应就像第一次主持会议的新任议长阿兹哈那样,看到议员们越来越出格的演出,想要关掉麦克风,却找不到按钮,尴尬了。

这种场面当然不会只发生在上星期,在这段会议期间,类似场面会因着某个议员的即兴演出而成为一种必然;这样的必然也不是今天才有,事实它已经是国会的“传统”。这得感谢那些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入流的,却再三被他们选区大部分选民投票中选的议员,每每都有机会登堂入室,两下子就把庄重的国会殿堂沦为电视上的荒唐整人秀舞台。

那些小丑男议员的名字在这里我是不想提了,反正随着网络的发达,有关他们的“演出”和相关新闻会在云端上被记了下来,抹也抹不去。而那些不断成为受害者的女议员,也无须在此重复,造成多度伤害;同样的,云端上也少不了她们的记录,只要某个男议员口出狂言,她们又被提堂再成为“证人”。

国会议员之间的语言霸凌,甚至足以构成仇恨,不只是污染了国会,此彰显民主精神的立法殿堂,通过主流媒体及网络社交媒体不断重播,广泛地传播,一再地映入人们的眼帘,包括那些已经懂得上网、读报纸和收看电视新闻的中小学生。他们不断地吸收,会以为这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并不会对个人乃至社会带来伤害。

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区,就很现实地反映了类似言论已经不再是不入流、低俗,甚至可以说是“常态”。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普及,负面言论和歧视性的言语已经出现暴增的现象。网民用各种动物来为被敌视的人贴标签,用性器官来问候持不同意见的人,不一而足,没有最不堪,只有更不堪。

网络是匿名性,某些网民变得肆无忌惮。过去的5月,脸书公布了第一季的社群规范执行报告,揭示脸书针对不同争议性内容所删除的贴文数量,其中关于仇恨言论的删除数量,创下两年以来的新高。报告统计,从今年1月到3月,就有高达960万则涉及仇恨言论的贴文被删除,是去年同期的2.3倍。这一笔数据反映了某些网民因着匿名性,心理上也不觉得发表这些言论是违反哪些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做起来就不会认为有问题,会对社会构成什么负面影响,也不觉得会贬低自己的人格。

根据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委员会的一项数位行为调查,受访的逾万名12岁以上的网络使用者,当中有4%坦言自己在网络上的发言,比真实世界更激烈,比两年前的调查增加了2个百分点。如果情况不被制止,相信会继续恶劣下去。在我们这里如果有相同的调查,相信结果会相去不远,甚至有可能是有过之而不及。

在我国,社交媒体的留言区的乌烟瘴气,令到许多人是无法直视。某些网民因为在网络上张贴了污辱宗教,或者足以引起种族冲突的敏感贴文,包括对王室不敬,被绳之以法控上法庭的新闻时有所闻,人们必须引以为鉴。言论自由不是提供便利让我们胡乱发表不实的言论,也不是让我们为所欲为破坏社会和谐。

研究发现,人们的这种歧视性行为和霸凌手法不是天生。幼儿园时期的小孩是色盲的,单纯的,但年纪越大,越是相对的懂事,就变得会敌视以至歧视和自己长得不一样的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因为歧视性而口出狂言,不是与生俱来,是大人加诸孩子的。大人们常常不自觉,不经意的在孩子面前说出这些话;当然有大人是直接的表现出来,小孩就自然地模仿起来,他们不懂得分辨,既然大人们是这般,那必然是符合“普世价值”。

再说,国会里那些衣冠楚楚的大人物们也是那一个样,他们在国会表现不像代议士,可是人们却称他们“尊贵”的,岂不更说明了歧视行为和低俗言论是契合上流身分的举止。最近让人更不解的是,这些负责立法的议员,自己照顾不了自己的嘴巴,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却用来对付监督他们举止的媒体。

社交媒体上的贴文和留言可以被删,提供这些平台的公司和媒体必须做好严格的把关,不要让网络上的歧视和霸凌现象恶化下去。国会的那群政客又得由谁来把关?看来主持会议的议长不具足够的威严震慑那些国会老鸟,第一天的表现已经让人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保留,随时又被那班演技炉火纯青的政客玩弄于股掌。法例上议会常规常发挥不了作用,其他法律则鞭长莫及,看来必须靠教育选民装备好金睛火眼,不要再被政客蒙骗,以为他们是好人,正人君子,送他进国会,却活脱脱一个无赖痞子。

作者 : 张立德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