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闻里总提到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究竟是个什么庞然大物?(四)

​也许今天,我们很难理解这四个字的重量。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赶上了好时候,没有战火硝烟,没有一穷二白,没有饿殍遍地。

我们有幸享受到完整的基建设施,富足的成长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即使在疫情肆虐全球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底气,依然可以拿出50万亿的新基建计划,保证一切正常运转。

我们强大了,强大到有时候甚至会忘了,这一切的基础,是和平,是稳定。

边疆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绵延5600多公里,与八国接壤,多民族人群和文化聚集在这里,丰富的石油矿藏资源埋在地下。特殊的地缘政治和社会背景使得新疆的治理充满了复杂性和重要性——

既要保证民族团结,又要维护边疆稳定。

而兵团,就像是介于“文”和“武”之间的,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存在。

60年多年来,兵团建设新疆,沙窝变楼房,牛车马车变成火车汽车,新城市拔地而起,大新疆日新月异。

60多年来,兵团造林近百万亩,兴修大中小型水库上百个,建起一个个纵横交错的戈壁绿洲。

60多年来,兵团搞工业、办工厂、开荒地,到今天,兵团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

新疆,不但是他们的新家,更是他们打下来的基业。

所以,很多兵团二代、三代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新”字,新疆的新,他们出生在这里,这里是他们的“根”。

他们建设新疆,是为自己的家奋斗。

他们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自己的家。

今天,当我们在通报里看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

但其实,正是因为他们给边疆带来的稳定与和平,才有全国各地今天安逸的生活。

这些白发苍苍的老兵,终其一生去保卫的,是他们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有许许多多的人,曾经为我们的家奋斗、奉献、牺牲,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被后人记住。

今天,假如你有看到这一则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故事,希望我们能一起,记住他们。

王震将军和那些已经离世的老兵们,选择把忠魂埋在天山脚下,继续守望着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以下是读者的评论。编者注。


作为兵团子弟,其实我们也没觉得自己苦,苦的是我们的父辈。
这张图大家觉得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
是1981年之前的照片,为什么我这么肯定?
因为我小学同学的家就住在这张图下方那一大堆媒前面那排房子,而她家是1982年搬过去的,当时住房紧张,就把这个堆煤的地方清理了,然后把前后的房子都修正后,提供给各个企业的职工居住——两间屋子,差不多五十平,但是有个一百平左右的院子,各家还可以在院子里自行搭建“小房子”,一般也能搭建一个四五十平的居住环境出来。

  • 这些前辈是共和国的擎天柱!
  • 有一个时期差点取消,幸好保留下来,成为稳边固疆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