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访俄,为何而去?

2025-03-31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记者

一对老朋友又要见面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于3月31日至4月2日对俄正式访问。这将是他与俄外长拉夫罗夫时隔1个月后再聚首。

中俄双方将谈些什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全球带来诸多“变量”之际,中俄关系——这一动荡世界中的恒量——又将如何前行,给世界带来什么?

沟通,对表,打前站?

长期以来,中俄关系高位运行,去年和今年都堪称两国关系的节点年。

去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习主席与俄总统普京三次面对面会晤。

一系列元首互动中,外界不但关注普京访华时的“热闹”,更看出中俄联合声明的“门道”——近1万字中出现130次“合作”,北极航道、图们江合作等均赫然在列。

正如习主席所言,两国携手走出了一条大国、邻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

今年是二战胜利80周年。中俄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将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节点。

此外,随着今年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俄美关系有所缓和,乌克兰局势或现转机,种种变化也令中俄高层频密互动,加强协调。… 阅读更多

“中国走在缅甸地震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媒叹息:美国呢?

2025-04-01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当地时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7.9级强震,已导致逾2000人死亡。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响应,中国火速驰援,中方救援队是国际社会中第一支抵缅的救援队。截至3月31日,中方救援队已救出6名幸存者,首批人道主义救灾物资也已抵达缅甸。

这一幕被美国媒体看在眼里。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削减美国对外援助之际,这些美媒感叹道,特朗普颠覆了美国在国际救灾中的角色,现在,中国和其他国家正主导缅甸地震救援工作。

当地时间3月29日,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抵达仰光国际机场,是抵缅的首支国际救援队。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网站

其他国家已经动员起来,而我们没有

“美国救援队尚未抵达,中国已经救出6名民众,并承诺提供140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31日报道称,这些行动让中国走在了这场美国基本缺席的国际救援行动的最前线。… 阅读更多

特朗普威胁轰炸伊朗,哈梅内伊硬刚美国!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5-04-01

昨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番口无遮拦的言论,再次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

他在接受NBC采访时扬言,如果美国与伊朗无法就核问题达成协议,那么,美方将对伊朗发动“前所未有的轰炸”,并对其相关产品“征收二级关税”。

美国这是要对伊朗进行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打击。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一直没有消停过。一会关税,一会俄乌;一会要吞并加拿大,一会要“收回”巴拿马运河;28日还派万斯到格陵兰岛踩点,现在又闹伊朗核问题了……

谁也不知道他这是唱的哪一出,快80岁的老人了,还这么喜怒无常,想到一出是一出,难怪连大女儿都不爱理他。

由于美军刚刚轰炸了也门胡塞武装,他紧接着就对伊朗发出军事威胁,德黑兰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据英国《电讯报》援引伊朗高级将领讲话报道,“一旦遭到美国的任何攻击,德黑兰将打击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

伊朗方面警告称: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土耳其,一旦你们的基地为美军所用,就会成为无差别打击的目标。… 阅读更多

马六甲海峡或迎来:中美关系下的“惊涛骇浪”!

来源:华山穹剑   

当华盛顿在2023年通过《远洋供应链安全法案》时,新加坡港务集团连夜召开战略委员会会议。

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举行最后一场公开听证会时新加坡前总理、现任资政李显龙随即提前调整了他在“新加坡海事周”的演讲主题,谈论中美关系下的惊涛骇浪

——这不是新加坡对某些商务和技术条款的贸易焦虑,而是对全球地缘经济和治理体系剧烈震荡的本能警觉。

近日,李显龙在新加坡海事周进行主题演讲,演讲后与陈庆珠教授进行了一场“炉边对话”,演讲和对话的核心内容,皆事关中美关系和全球地缘变局。

324日,李显龙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 2025)主题演讲(图源网络,侵删)

324日,李显龙在第19届新加坡海事周(Singapore Maritime Week 2025)炉边对话(图源网络,侵删)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2004-2024年担任新加坡总理,现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是一位久经全球阅历的资深政治家。

阅读更多

总监批评公仆爱用英语 “语文出版局维护国语”

总监批评公仆爱用英语 “语文出版局维护国语”

(八打灵再也30日讯)国家语文出版局前总监说,该局负责人最近批评使用英文时,并没有呼吁在官方活动中只使用马来文。

曾于2019至2022年担任该局总监的拿督阿邦沙烈胡丁向“自由今日大马”表示,国家语文出版局始终优先考虑使用马来文,同时鼓励掌握英文、淡米尔文、阿拉伯文和华语等其他语文。

“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都很常见。”

他说,国家语文出版局的目标是加强马来文,就像其他国家维护自己的国家语文一样。他说,使用英文是为了特定目的。

他是在针对现任国家语文出版局总监哈扎米博士受到批评之后发表谈话。

哈扎米上周表示,官方已对大马公民在参加的政府活动中使用英语的公务员发出了谴责。

哈扎米还提到了在公共场合使用英语的情况,包括“Back to School”和“KL Car-Free Morning”等节目的名称。

过分强调英语或损国语地位

阿邦沙烈胡丁表示,过分强调英文可能会损害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地位,忽视其文化和历史意义。

阅读更多

Hydroshoppe声称拥有30年 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

阅读更多

习近平料4月中旬访马越柬 计划在大马停留3天

阅读更多

【独家】大马2017年落实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地质学家:大部份建筑具抗震能力

阅读更多

国盟在沙巴的野心/黄春鑵

作者:黄春鑵

由于任期的限制,沙巴州议会最迟会在今年12月以前解散,举行新一届的州选。鉴于沙巴州选是2022年全国大选以后,第一场州级大选,故也成为了各路政党备战下一届大选的前哨战。在选举来临时,势必有许多政党竭尽所能地争取支持,以求获得好成绩,并为下一届大选造势。

而在沙巴的3股主要势力,沙盟、沙巴巫统和民兴党吵得不可开交时,有一股势力,也开始进入沙巴,并有想要在选举中突围,夺下执政权的野心。这股势力,就是在西马已经相当强大,现将目光投向了东马的国盟。

国盟实际上在东马并非如希盟那般的小股势力,他们也曾拥有过辉煌的历史。在2020年的沙巴州选时,国盟就吸纳了不少本土领袖,如现任首长拿督斯里哈兹兹等人,在选举中大胜,最终和国阵结盟,成为州政府的领导者。但随着哈兹兹等人在2022年大选后选择退出,另组沙盟以后,国盟在沙巴的势力,除了一位纳闽的国会议员,全部都被沙盟挖角,根基近乎全毁。

阅读更多

中方798舰单刀直入,强闯美航母编队!

来源:华山穹剑   

菲律宾海最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戏,美国海军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成了主角,但真正抢戏的却是中国海军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798玉衡星号。

这不是普通的跟踪游戏,而是硬碰硬的实力对决。

卡尔文森号刚结束与日韩的联合演习,火急火燎地赶往中东,准备对付胡塞武装,却没想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舰队,号称“钢铁舰队”,带着四艘护航驱逐舰和补给舰,自以为防御滴水不漏。

但我方798舰就像个“隐形刺客”,利用自身高超的航行技术,精准预判对方航向和速度,从后方猛然单刀直入,成功逾越美军多重阻拦,强行加入卡尔文森号编队,距离航母的距离不到20海里。

这一过程就像是“鲨鱼冲破鱼群”,干脆利落又霸气十足。

美军急了,舰长和指挥官吓得满头冷汗,不得不启用卫星通信数据链,切换到卫星通信,防止被收集电子数据,生怕自家信号被监听。

咱们的798舰不仅仅是个“速度机器”,更是个高精尖的电子侦察平台。

阅读更多

逆天:美国防长在硫磺岛羞辱美军,赞美二战日军“勇敢”

来源:风闻     作者:后沙月光       2025-03-31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每逢二战重大纪念时刻,日本人总是很不安。

当然,它不是因为当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不安,而是做贼心虚。所以,日本人总是会不择手段地去“对冲”舆论。

而美国一些政客为了眼前的地缘政治利益,也不惜去配合日本做这种颠覆历史的勾当。

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受邀出席在硫磺岛举行的所谓“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

对美国来说,这场纪念活动本应称作“硫磺岛战役胜利80周年”,因为它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一场转折点式的胜利。

然而,美国国防部长不仅首次出席这类联合纪念活动,而且赫格塞思在致辞时还发表了逆天言论:

“我们不会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和日本士兵展现出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以及美日两国的盟友关系间永垂不朽,他们的英勇事迹永不褪色。”

石破茂表示:我们真诚地希望永远不要再发生战争惨祸的历史。面对战争,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将悲惨的战争教训跨越世代传承下去。… 阅读更多

距白俄罗斯边境十来公里,走丢几个美国兵!

来源:新民周刊     2025年03月31日

文 | 笑 饮

尽管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于当地时间3月26日访问华沙时,曾对外宣称,4名在立陶宛演习期间失踪的美国兵已经死亡,但外界未必相信吕特所言。原因在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和美国陆军方面都表示,搜救行动并没有停止!

图片

当地时间3月26日,马克·吕特访问华沙

01

好巧不巧,这4名美军失踪之地,位于立陶宛靠近白俄罗斯边境的沼泽地里。最初的报道称,4名士兵失踪地,亦即美军演习地点,距离白俄罗斯边境不足十公里。而之后,据环球时报转引美联社等多家美媒报道,隶属于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师第一旅的4名失踪士兵,是在训练演习中,驾驶M88“大力神”装甲救援车陷入沼泽。

该车已经被发现,距离白俄罗斯边境约15公里。但从沼泽深处约5米的距离打捞出车辆后,却仍未发现4名失踪美军中的任何一名!

笑饮感觉,这事确实挺怪的。

图片

当地时间3月27日,立陶宛,救援工作持续中

要知道,M88装甲救援车,更专业一点的称法是“重型设备救援战斗通用升级提取系统”,是美军使用的最大最重的装甲救援车之一,重达50吨,其主要功能为修理或者更换战车在交火中受损的部件,以及解救陷入泥潭的人或车辆。… 阅读更多

人资部长办公室澄清 “沈志强没部长顾问”

(吉隆坡31日讯)人力资源部长办公室澄清,有关“某人为人力资源部长顾问”的传言并不属实。

“办公室想要强调,人资部长沈志强从未委任任何个人担任人资部长顾问。”

人资部秘书长阿都哈金今天发文告指出,任何有关部长办公室或人资部内部职位的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向当局查询。

阿都哈金是针对一家网媒报道作出澄清;报道指一名拥有“丹斯里”头衔,且曾是人资部长顾问的商人,涉嫌向公众索取1000万令吉。

据报道,警方已逮捕这名在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拥有30年经验,但涉嫌收取千万令吉贿金,“协助搞定”洗黑钱案件的丹斯里商界名人。

警察总长丹斯里拉扎鲁丁证实,警方将召开记者会说明案件详情。

阅读更多

佩通坦挺过一“劫”,解放军“大礼”,来得正是时候

来源:华山穹剑   

最近,泰国政坛刚刚结束了一场政治风波,佩通坦这位年轻的总理,顺利通过了上任后的“首次大考”。

 

佩通坦通过了反对派的不信任质疑

 

提起佩通坦,就绕不开她的家族背景。她的父亲他信、姑姑英拉均为泰国前总理,同时也是华裔家族成员。他信家族的祖籍地,是中国广东梅州,早在2005年,他信便携家人回乡“寻根”,并在中方的帮助下,找到了其母亲当年在梅州的故居和亲戚;之后他信家族还多次前往广东焚香祭祖,并且和当地宗亲们同吃同聊。

从他信时代开始,泰国便与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中泰自由贸易协定、基建合作,以及备受瞩目的中泰铁路项目,都是他信与英拉在任时推动的重要议程。可以说,这个家族一直主张“亲华”政策。

佩通坦上任后,也延续了其家族一贯的对华友好风格。包括加强旅游、贸易,与中方联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并推动中泰铁路二期工程落地等。

截至目前,位于泰缅边境的电诈团伙几乎已经被一网打尽阅读更多

社评:缅甸救灾让“命运与共”再一次具象化

来源:环球时报   2025-03-30

缅甸3月28日发生7.9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震源深度30公里。这是缅甸近百年来遭遇的最强地震。有专家形容地震“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中国的云南、广西、贵州,泰国全境以及越南、老挝等地均有震感。截至3月30日中午,缅甸官方报告死亡人数达到1700人,另有3400人受伤,约300人失踪。这场灾难不仅考验着缅甸的国家韧性,更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当地救援工作目前不容乐观。强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道路、桥梁、机场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遭受大面积毁损,医疗用品严重短缺。从灾区前方传回的画面令人揪心,尚有相当数量的灾民被掩埋在废墟下。由于缺乏机械设备,人们甚至徒手搬钢筋水泥救人。随着救灾进入“黄金72小时”的最后阶段,来自国际社会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可以说分秒必争、刻不容缓。

缅甸呼吁的国际援助已得到多方响应。联合国宣布拨款500万美元启动救援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已准备向缅甸提供医疗物资。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印度等国迅速向灾区调派救援人员和物资,欧盟、爱尔兰、韩国、新西兰等组织和国家宣布将提供援助,美国也表达了援助意愿。然而,考虑到灾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当地薄弱的基础设施,当前救援力量与灾区需求仍有差距,挽救生命的努力应高于一切。

阅读更多

记者深入缅甸震中核心区:当地80%建筑被损毁

2025-03-31     来源: 央视新闻   作者:林曦

当地时间3月30日,总台记者赶往此次缅甸地震震中最核心的位置,即曼德勒和实皆省交界处。

前往实皆省:道路严重坍塌

途中,记者看到路面出现非常严重的坍塌,路面上的碎石还在不停地往下落。然而,这条路并没有被完全封闭,因为封闭后民众就没有可以再通行的路段了。来往的车辆仍在这一糟糕的路面上行驶。越往实皆省的方向走,越接近震中的核心,类似损坏的情况就越发严重。

  总台记者 林曦:路况非常差,全是这样的深坑,我们仍然在往前挺进。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是这样的情况。

实皆市:阿瓦大桥部分坍塌

  总台记者 林曦:我现在来到实皆省实皆市,是最接近此次地震震中核心的地方。我身后是伊洛瓦底江的阿瓦大桥。大桥由10个桥面组成,现在有6个桥面完全坍塌,陷入河中。好在大桥已经改建成了火车专用的通道。地震发生的时候,没有火车经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在实皆省,记者看到,建筑受损、路面坍塌受损情况明显更加严重。消防局、电影院等建筑都几乎坍塌。… 阅读更多

数十万人参加,土耳其爆发“罕见规模示威”

2025-03-31   来源:长安街知事

据参考消息援引德新社3月29日报道,数十万伊斯坦布尔民众29日参加了土耳其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之一,抗议政府以及被解职的埃克雷姆·伊马姆奥卢市长被监禁这一引起争议的事件。

数十万人参加,土耳其爆发“罕见规模示威”

伊马姆奥卢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报道称,在一封在大规模集会上向人群宣读的信中,伊马姆奥卢呼吁人们团结起来反对他遭“非法”逮捕一事。示威者聚集在一起,要求释放伊马姆奥卢。

上周在被捕后已被解除伊斯坦布尔市市长职务的伊马姆奥卢指责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扼杀民主”。

目前,伊马姆奥卢所在的共和人民党正呼吁提前举行大选——这需要在议会中获得五分之三多数批准。

报道提到,共和人民党领导人厄兹居尔·厄泽尔谴责3月19日发生的所谓“埃尔多安的政变企图”——即伊马姆奥卢在他的伊斯坦布尔住所被拘留一事。

现年53岁的伊马姆奥卢上周因腐败指控被捕,并被解除市长职务,目前被关押在伊斯坦布尔戒备森严的马尔马拉监狱。

阅读更多

格陵兰岛新领导人:美国不会得到格陵兰岛,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2025-03-31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3月28日,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组建新一届自治政府,延斯-弗雷德里克·尼尔森出任自治政府总理。据路透社30日报道,尼尔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强调,格陵兰岛不属于美国和其他任何人,格陵兰岛的未来将由该岛居民自行决定。

美国总统特朗普29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再次宣称,美国将吞并格陵兰岛,并威胁要动用武力占领该岛。特朗普说:“我们会得到格陵兰岛。是的,100%会……我们很有可能在不动用军事力量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但我们不会排除任何选项。”

针对特朗普的言论,尼尔森30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发文回应说:“特朗普总统声称美国正在‘获得格陵兰岛’。让我明确一点:美国不会得到这里。我们不属于其他任何人,我们决定自己的未来。”

尼尔森表示:“我们不能出于恐惧而行动。我们必须以和平、有尊严和团结的方式作出回应。通过这些价值观,我们必须清晰、冷静地向美国总统表明,格陵兰岛是我们的。这是过去,是现在,也将是未来的情况。”… 阅读更多

曹观友: 现代化也勿忽略传统 文化传承是社区和谐关键

《中国报》2025年3月31日

理事和嘉宾共唱生日歌,欢庆大伯公街庇能陈氏宗祠174周年纪念。桌子后方左起为陈嘉达、曹观友、陈福华、陈朋成。

槟州首长曹观友说,在槟城迈向精明州,追求数码化及科技化时代,文化的根也不能被忽略,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大家更要珍惜传统与族群价值。文化传承,正是维系社区和谐与认同感关键。

“今天,槟城作为文化遗产城市,也誉为文化瑰宝,皆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槟州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宗教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此设立了槟城和谐机构、槟州非伊斯兰宗教基金委员会,以及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协助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在宗祠会馆的维修及维护工作中,州政府都会尽力让宗祠这份珍贵的文化资产得以保存、焕发新光彩,为未来世代留下历史见证。”

曹观友周日(30日)出席槟城大伯公街庇能陈氏宗祠庆祝成立174周年纪念宴会时表示,陈氏宗祠之所以能够持续至今,也正是因为族人之间长期保持团结一致,彼此扶持、共度挑战。… 阅读更多

光靠公务员加薪难养廉/南洋社论

《星洲日报》2025年03月30日

根据《南洋商报》日前封面报道“公务员加薪变加贷”引述专家分析,说明因经济、社会压力及攀比心理因素影响,加薪后的公务员对贷款的需求骤升。

原本政府给公务员加薪,改善待遇,是要激励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可现在却担心公务员会被讹骗,担心他们借贷压力大,会分心而影响工作,还可能涉贪,损害廉洁形象。

在我国共有130万公务员,97万的退休公务员,为培养及养护规模如此庞大的团队,政府的确要费尽心力。

公务员加薪了,却反而欲求多了,原以为加薪能养廉,可似乎未有预期所要的正面效果,反而导致廉政危机。

其实,要养廉,可不是简单地加薪就一定能做得到,还须加强惩治腐败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倡廉立法的强制规定,加强对权力部门及公务员有效率监督机制的防范规定,还要有重典惩治的惩戒规定,才能遏制贪污腐败。
看一堤之隔的新加坡,被评为全球廉洁度排名第3,亚洲第一,便是反腐的好榜样。

选贤任能

为了遏制公务员滥权谋私,聚敛财富,他们有严格的利益回避机制,还强制公务员申报财产,还以严格标准,选贤任能,对公务员的聘任须经过严格考核,有完善的奖惩、晋升、汰除机制。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