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敲定甘榜峇鲁发展蓝图? 居民:哄骗卖地手段


透视大马

甘榜峇鲁居民不认为,甘榜峇鲁发展蓝图可在今年6月敲定。(档案照:透视大马)
甘榜峇鲁居民不认为,甘榜峇鲁发展蓝图可在今年6月敲定,而且有关5374名地主中的半数已同意卖地供政府发展只是一种手段。

“部长指50%的地主同意的说法也不正确,他们还要看过买卖文件的条款后再做决定。”

甘榜峇鲁地主与土地继承人组织(Pewaris)秘书再努丁说:“搞不好这50%的地主看过文件后只剩下10%同意。”

他声称,卡立说有50%地主已同意卖地只是一齣戏,旨在获得居民同意以把地段交给政府。

他对《透视大马》说:“这是吓倒居民的宣传,制造好像很多人都同意及准备把他们的地段交给政府发展的现象,卡立试图玩弄心理战术。”

他补充,有关课题至今没有最新进展,而甘榜峇鲁发展管理机构(PKB)举办的小型讲座,也只是一再重复部长宣布的最新征地献议声明。

“地主与土地继承人要看的是买卖条款,说明会上讲解的只是循环的信息,毫无新意。”

阅读更多

拉玛沙米提醒赛沙迪·“拍敦马马屁别扯到我”

(槟城22日讯)槟州第二副首长拉玛沙米促土著团结党青年团长兼青体部长赛沙迪,若对方要拍首相敦马哈迪的马屁,他不介意,但别提到他的名字。

本报记者今日针对赛沙迪的言论,要求拉玛沙米回应时他说,事实上,是他先叫赛沙迪闭嘴。

“何要他要先批评我?我从来没有针对他说过一句话。”

APEC后交棒也需定日期

他说,赛沙迪该长大了,行为不可以像一个没有纪律的小孩那样。

拉玛沙米说,没有一个希盟领袖在逼马哈迪退位。在上届大选中,要求改变的选民支持了马哈迪,同时,如果没有安华推动的改革运动,2018年的政权改变不会发生。没有公正党和行动党联手,国阵不可能倒下。

他说,希盟领袖询问首相交棒日,并不会带来动荡,也不会影响马哈迪的工作。即使马哈迪要在APEC会议之后交棒,也需定个日期。

他提醒赛沙迪,2018年大选前已有协议,即马哈迪任相“约两年”。

希盟部分领袖最近不断催促首相马哈迪择日交棒,赛沙迪反击这些“安华同盟”,叫他们“管好自家的事!”

阅读更多

佐哈里:藉“安华同盟”论·“赛沙迪党选争支持”

佐哈里阿都:赛沙迪是为了在土团党党选中获支持而发表激烈言论。
佐哈里阿都:赛沙迪是为了在土团党党选中获支持而发表激烈言论。

(双溪大年22日讯)公正党吉打州主席拿督佐哈里阿都说,土著团结党青年团长兼青体部长赛沙迪只是为了要在土团党党选中得到支持,才会发表“安华同盟”言论,并谑称这就是所谓的政治。

他今午受询时回应赛沙迪言论说,这是赛沙迪的政治手法,他不愿置评。

他坚持,首相敦马哈迪之前就已答应2年后交棒,他因此必须履行承诺。

“不过他(敦马)现在还是首相,我当然会支持他。”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1-23

阅读更多

南湖镇终站落实无现金系统·可用电子钱包买巴士票

阿兹兰沙(右起)、卡玛鲁丁以及陆兆福派发新年礼袋给予回乡的乘客。
阿兹兰沙(右起)、卡玛鲁丁以及陆兆福派发新年礼袋给予回乡的乘客。

(吉隆坡22日讯)配合政府极力推广的无现金社会,吉隆坡南湖镇综合交通终站(TBS)现已落实使用电子钱包购票系统,民众将可使用3家电子钱包平台即Touch n Go、Boost及G-Cash购买巴士车票。

交通部长陆兆福今日前往南湖镇南湖镇综合交通终站巡视农历新年的长途巴士售票情况与车站运作,并派发礼袋给现场民众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交通部将全力支持政府推动的无现金社会,并呼吁公共交通业者共同支持无现金社会政策。

陆兆福透露,怡保的巴士总站此前已经率先落实电子钱包购票的系统服务,因此自己亦向南湖镇综合交通终站管理层发出“挑战”,要求落实电子钱包购票的系统服务。

“最终,南湖镇综合交通终站管理层在一周内就完成了这项政策;目前,民众可使用Touch n Go、Boost及G-Cash电子钱包在售票柜台和自动售票机购买巴士车票。”

陆兆福:放眼公交全无现金购票

阅读更多

安华:尊重2018年协议·“希盟别再谈交棒课题”

(吉隆坡22日讯)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呼吁希盟内部的所有人,别再公开谈交棒课题。

“我呼吁希盟各方别再公开谈论政权转移课题,尊重(希盟)在2018年1月所达成的共识。”

“我已经保证会支持首相敦马哈迪领导国家,尤其是强化经济。”

他发表文告说,希盟和敦马哈迪已经多次重複将根据协议,促成整个交棒计划。

安华强调,希盟上下应尊重这个决定,以便整个交棒计划能在和平及有秩序的情况下进行。

昨日,青年及体育部长兼希盟、土青团团长赛沙迪点名炮轰9名“安华死忠支持者”,形容他们“没完没了”的催促及施压首相敦马哈迪交棒,并质问他们这么做,如何能让马哈迪好好治理国家?

这9名遭赛沙迪批评的希盟领袖为蓝卡巴星(行动党武吉牛汝莪区国会议员)、拉玛沙米(槟州第二副首长)、佐哈里阿都(公正党国会党鞭、吉打州主席兼双溪大年区国会议员)、刘天球(行动党双溪比力区州议员)、阿都拉沙尼(公正党加埔区国会议员)、阿克玛(公正党青年团团长兼新山区国会议员)、拉菲兹(放假中的公正党副主席)、苏克里拉扎(公青团组织秘书)及赛胡先(公正党元老)。

阅读更多

冯绍雷:解决经济难题与四年后政治目标挂钩,这是普京的巧妙安排

2020-01-22 07:28:27     来源:观察者网
导读

1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召开“梅德韦杰夫辞职后的俄罗斯形势”内部研讨会,冯绍雷教授在会上做主旨发言。本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而成,略有删减。

【文/ 冯绍雷】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当地时间1月15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宣布俄政府全体辞职。16日,总统普京签署法令,任命现任联邦税务局局长米哈伊尔·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n)担任新一届政府总理,并增设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一职,由梅德韦杰夫担任此职。

普京、米舒斯京(右)图片来自新华网

当前形势很复杂,各方评价也不一样。一线外交人员提供的信息不仅很扎实,还有前瞻性的策略在其中。今天在座有很多来自北京、上海各地的专家,我尽量提高效率,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一点个人看法,希望能对我们理解当前局势有所帮助。

首先从这次研讨会主题来看,俄罗斯政府现阶段改组之后,其改革是否还有调整,主要是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普京经过前面的四年任期,他的路线选择有较大可能还是会延续下来。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不同的争议,比如经济领域,最近几天我看了各方的分析,无论是东方、西方还是俄罗斯国内的自由派、保守派都有不同说法。

阅读更多

鹿野:普京的身后事,你看明白了吗?

这一事件标志着梅德韦杰夫及其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势力已经不可能接班了,当然,告别了新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选择社会主义。新接任总理的米舒斯京之前外界对他了解的不多,但是就其履历来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技术官僚,之前的工作中主要是重视增加税收和发展高科技。因此,俄共对其上台投了弃权票,认为未来还要对他再看一看。不过基本可以确定,他不会像梅德韦杰夫那样出于意识形态而盲目地推崇新自由主义,会更加重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文为作者鹿野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鹿野:普京的身后事,你看明白了吗?

近日来,俄罗斯的总理易人和启动修宪,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其实还有一件关注不太多,但是影响力毫不逊色的事件,就是在梅德韦杰夫辞职同一天的2020年,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突然“告病”并任命车臣政府主席胡奇耶夫暂时代替自己履行职权。这几事标志着普京已经开始为身后事进行布置,各方面的解读很多,笔者也想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阅读更多

利比亚:西方失败的地方,各方讨价还价,俄罗斯获胜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2 08:55:58

利比亚国际和平会议

2019年1月1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场关于利比亚的国际会议,除了默克尔参加,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萨科齐、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意大利总理朱塞佩·康迪,美国国务卿迈克庞培,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非洲联盟领导人以及卡塔尔、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代表。利比亚人自己根本没有被邀请参加这次会议。

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有这样的代表,许多评论家对会议的结果表示怀疑——“对所有的好与坏”,其结果的措辞相当含糊,执行和监督机制难以理解。

会议一结束,各国领导人就前往机场,只有默克尔和联合国秘书长参加了简报会。
此外,记者指出,俄罗斯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三分钟的双边谈判中谈论利比亚冲突的次数比所有与会者一整天都多。

很明显,今天,莫斯科和安卡拉是影响利比亚内部冲突的主要参与者。… 阅读更多

宿敌新怨:美国或再陷中东泥潭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田文林 时间:2020-01-22

2020年新年初始,中东便爆发2011年以来最大“黑天鹅事件”——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遭美国暗杀。该事件使原本高度紧张的美伊关系雪上加霜,同时也使美国在中东难以全身而退。可以预见,正反经验教训只会坚定伊发展自己核能力的决心,而美国在中东维持霸权的成本也将日益加大。

暗杀“用力过猛” 美伊矛盾难解

苏莱曼尼事件的发生偶然性中有必然性。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始终将伊朗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对其围堵遏制。这次特朗普下令暗杀苏莱曼尼,实际是美国持续加大对伊朗围堵遏制力度的最新体现。美国敌视伊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这是由美国的全球战略决定的。美国作为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海洋大国,其在欧亚大陆的核心目标,就是防止出现潜在挑战者,阻止欧亚大陆内部整合,为此想方设法制造纠纷、动荡、冲突,以便使美国从容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冷战时期,美国对欧亚大陆的“巨无霸”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度陷入战略对手迷茫,搞不清谁是主要对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很快将恐怖主义锁定为主要威胁,将中东视为美国塑造“国际新秩序”的主要突破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大国,日渐成为美国的打压重点。伊朗素有大国抱负,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并将“反美反以”作为基本国策。

阅读更多

美国伊朗的攻防转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正
来源:北京日报2020/01/22 11:43:24作者:滕宇鹏

 

2020新年伊始,中东局势风云突变。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外遭美军空袭身亡;1月8日,伊斯兰革命卫队向驻有美军的两个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了数十枚导弹进行报复。但从深层次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看,美国和伊朗斗而不破的可能性更大。

美伊之间的

“最大公约数”

对美国而言,对伊朗遏制政策的核心并非与之开战,而是“极限施压”。暗杀苏莱曼尼已经是近年来遏制伊朗的重要“战果”之一,特朗普甚至吹嘘“功绩超过奥巴马击毙本·拉登”。特朗普的新年冒险性价比不低。而且,特朗普从竞选时就一直声称要把精力用在重振美国国内经济,主张从中东撤军,不想继续为中东战争花钱。如果特朗普选择进一步“玩火”,极可能导致与伊朗陷入新一场中东战争泥潭,这对一心谋求连任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个噩梦。因此特朗普的决策团队很可能会选择“见好就收”。

阅读更多

法媒文章:全球隐秘“水之战”早已打响

法媒文章:全球隐秘“水之战”早已打响

参考消息网1月18日报道法媒称,1995年凯文·雷诺兹执导的电影《未来水世界》设想地球被海洋覆盖,人类不得不生活在人工岛上。主角们踏上寻找“旱地”之旅,那是无望的人类眼中的神秘乐园。唉,可惜科幻并不是科学。因为目前的趋势恰恰相反,水资源日益稀少且珍贵,而且对水资源的觊觎可能会引发冲突。根据相关标准,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水资源压力”。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月10日发文指出,水资源不能一概而论: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淡水不仅占比仅为2.5%,而且这在当中,1.5%是以冰川形式存在的。最后这1%来自江河湖泊和含水层的淡水。人们对水资源的使用方式解释了这种必要生存资源为何出现紧张:农业用水占70%,工业占20%,生活用水仅占10%。

专家们担心的因素包括:失控的人口过剩(20世纪人口数量增加了3倍且增势并未变弱)、密集农业及其对灌溉的海量需求、绕不开的工业化模式和耗水巨大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还有分配不均的难题,这是必然的。联合国为衡量淡水可用量与实际消耗量之间的失衡制定了一个“水资源压力”指数。每年人均水资源可用量低于1700立方米则面临“水资源压力”。阅读更多

教授:2030共享繁荣愿景没特质

(吉隆坡 21日讯)马来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蒙特伦斯指出,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SPV)不是一个新政策,反而是新经济政策(NEP)的重复版本。

他说,一经比较,会发现两者的主要目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没有自己的特质,没有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见解和解决方案,重复新经济政策的方案。”

“一开始,我以为在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有著本质上的不同,毕竟目前已经与1970年代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完全不同。”

埃蒙特伦斯指出,如果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跟随新经济政策的概念,但是必须考虑如何实践在高度全球化的经济模式。

最引起埃蒙特伦斯关注的是,两者都明显强调土著政策;尽管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一再强调没有人会被遗漏,但是该份文件的论调依然是一个种族较为其他种族落后,还清楚分别出土著与非土著经济,这已经违反希盟的竞选承诺。

他说,在希盟竞选宣言承诺要从种族基础的政策,转换成以人民的需求为基础的政策。

“需求为基础的政策可以让所有人一起进步,当以种族论调来谈论公共政策时,只会依据种族分裂国家。”

阅读更多

希盟领袖有权提出质询  拉玛沙米:赛沙迪应“闭嘴”


拉玛沙米说,没有人强迫马哈迪立即卸下首相职位。(档案照:透视大马)
民主行动党的拉玛沙米指出,土著团结党青年团长兼青体部长赛沙迪应该“闭嘴”,让其他希望联盟领袖有权在首相权力移交课题上向出质询。

槟州第二副首席部长拉玛沙米发文告指出,赛沙迪应该“闭嘴”,而不是质疑人民公正党和行动党领袖的民主权利,他们只是要求首相马哈迪履行希盟协议。

他补充说,没有人强迫马哈迪立即卸下首相职位。

“(我们只是希望)他确定一个明确的日期,将权力移交给公正党主席安华。”

赛沙迪点名炮轰希望联盟9名领袖,要求他们尊重希盟共识,停止催促首相马哈迪下台。

这名青年及体育部长今日(21日)在其脸书专页发表帖文说:“停止要求我们的民选首相下台,请尊重希盟所达成的共识。”

赛沙迪将拉玛沙米等人命名为“安华支持者”,指他们一直在推动权力移交事宜。

“谁可以告诉我,我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他同意希盟主席理事会的共识由马哈迪出任过渡首相,但没有确定交接日期。

阅读更多

美国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缔造者怒斥特朗普

2020-01-21 12:00:43     来源: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我一直在想,特朗普怎么有脸面对自己呢?面对子孙后代呢?又如何面对美国和全世界的公民?我真的不明白他是怎样做到的。”

当地时间20日,《巴黎气候协议》缔造者、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执行秘书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res)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

在谈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时,菲格雷斯难掩怒气。她告诉CNBC,特朗普根本无法说服自己以及世界,也不能证明美政府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法是正确的。

《巴黎气候协议》缔造者菲格雷斯,图自Getty Images

“特朗普,你怎么面对自己和子孙后代?”

接受采访时,菲格雷斯正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WEF,也称达沃斯经济论坛2020)。此次为期四天的经济论坛,有多国政策制定者和商界领袖与会,会议将集中讨论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

该论坛一直以来被外界批评与真实世界脱节,但菲格雷斯强调,其举办目的正是在于帮助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跟踪《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

阅读更多

牛弹琴:武汉肺炎疫情,带给世界的五点启示

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20-01-22 08:53:18

像深水炸弹一般,新型冠状病毒这两天在朋友圈刷屏,有过惨痛的教训,我们更谈之色变。武汉人估计也万万没想到,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城市,这次世界知名度,可以说超越了任何历史时期,居然是因为这一非常事件。

新媒体时代,传播确实不一样了。这肯定不是好事,形势还非常严峻。当然,既然这样来了,那就理性加以应对,恐慌不解决任何问题。但必然地,这一非常事件,给世界带来诸多启示,至少五点吧:

启示一,中国人,真要管住自己的嘴!

教训真是惨痛的。17年前的那次疫情,被证明就是祸出口出,病毒最初来自中华菊头蝠,果子狸与它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这次武汉疫情,按照钟南山院士的分析,很大可能,来源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一句话,还是吃出来的。广东人好吃,大家都知道,武汉人现在也这么能吃!当然,这个世界,最爱吃的民族,莫过于我们中国人了。但都吃出这样的疫情来了,我们难道不应该认真反思吗?我们真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了?… 阅读更多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今天我想说的并不是国内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是把目光放到大洋对岸的美国,看看号称世界最发达国家对流感的控制力度。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估计:从2019年9月29日至今,美国至少有1300万人感染流感,其中12万人住院接受治疗,死亡人数达到6600人!

同志们,这可是6600人!

500

要知道当年SARS最猖獗的时候,中国内地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这还是2002年的事,当时中国的医疗水平跟世界一流水准还差很多,但依旧能够将死亡人数控制在极限。

更可怕的是,美国医疗部门还没有控制住流感,甚至还有人怀疑流感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如今已是2020年,一个流感就让美国死亡6600人,不禁令人深思。

阅读更多

瑞典环保女孩:光种树是不够的,网友:光罢课有用?

来源:海疆综合2020/01/22 11:44:01作者:蛋炒饭

 

1月21日,达沃斯经济论坛在瑞士开幕,这次的主题是“凝聚全球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通贝里也出现在这次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在首日的讨论中,通贝里谈到气候问题,她表示自她在2019年达沃斯论坛呼吁人们关注气候问题以来,已经一年过去,世界几乎没有变化。除此之外她还表示“种树是件好事,但这远远不够,只有停止排放才能让大自然恢复”。

对此,网友们直接回怼“光罢课有用”?

毫无疑问,通贝里所谓的“只有停止排放才能让大自然恢复”是无稽之谈。就拿全世界都在关注的温室效应来说。目前,对温室效应影响比较大的是二氧化碳,而根据全球碳循环示意图(黑色代表自然过程,红色代表人为过程)不难看出,目前大气中碳的主要来源还是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海洋释放的碳。

当然,并不是说人为源的影响不大。恰恰相反,人为源才是导致目前气候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就好比天平,原本自然源和温室效应处于天平的两端,相对平衡的。当人为源加入突然加入其中,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

阅读更多

中缅全面经贸合作意味着什么 习近平访缅重启“两洋战略”

撰写:   2020-01-21 18:28:00

 

2020年1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并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举行正式会谈。这是2015年昂山素季大选获胜,迫使缅甸军政府移交政权之后,近年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访问缅甸,也是中共对于缅甸政策的一次重大转折。

一旦缅甸对中国实施全面合作,中国西南腹地通向南亚、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就将重新打开。从成都、重庆经昆明的货运专线、高速铁路、油气管道将直接绕过马六甲海峡直抵南亚、中东和非洲,不仅将军事上突破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布局,而且在经济上,中国将成为拥有太平洋,也间接拥有印度洋出海口的“两洋国家”。

2020年1月17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右)在内比都总统府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中缅冰释前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P)

2020年1月17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右)在内比都总统府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握手。中缅冰释前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AP)

能源方面,中东的石油不仅可以从缅甸进入中国将缩短近1万公里的航程,而且凭借缅甸位居世界第十,约32亿桶石油、2.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储量,一旦得到开发,也将不亚于又一个中东。同时,缅甸还有相当丰富的水电资源,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5.4亿千瓦相当于23座中国三峡水电站。在物产方面,除了享誉世界的缅甸翡翠之外,缅甸还有丰富的森林、橡胶、矿产资源,以及产量颇丰的农产品资源。… 阅读更多

京沪先后与布拉格“友尽”,捷克不要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

来源:后沙 作者:后沙 时间:2020-01-22

继去年10月北京市解除与捷克首都布拉格“友好城市”关系后,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也宣布解除与布拉格“友好城市”关系并暂停一切官方往来。

1579622442393.jpg

布拉格新市长一上任,就直接踩到中国的外交红线,他不但跑到中国台北叙旧情(短暂留学),还将台北称为“首都”,要与其结为“友好城市”,同时,以关心人权为名在市政厅升起Z独旗帜,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布拉格如果再折腾下去,就会出现“蛇吞象”现象,即市政府“逆向行驶”导致捷克与中国良好关系遭到破坏。

由于捷克实行分权制,民主嘛,总统泽曼也无法改变市政府决定,为了避免外交风险,泽曼决定在4月份自己前往北京参加欧中17 +1峰会,原计划是由第一副总理哈马切克参加。

无论被称为中捷关系“保护伞”的泽曼如何努力止损,布拉格的疯狂行径必将让整个捷克为之付出代价。否则,以后欧洲奇葩政客也可能有样学样。布拉格新市长不值一提,我也不想分析他的政治背景,他极有可能一手拿新台币,一手拿美元,而买单的是他的国家。

阅读更多

俄罗斯新政府就位,防长、外长留任,俄专家解读来了!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博雅琪】

1月21日稍早时候,俄总统网站发布公告说,俄总统普京当天签署命令,任命新一届俄政府成员。其中,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留任受到不少俄媒和专家的关注。

绍伊古(左)与拉夫罗夫

21日接受俄新社采访时,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解读说,绍伊古和拉夫罗夫的留任意味着,普京对俄目前的防务和外交政策都十分满意。

“这说明,普京对俄罗斯的防务外交政策总体上很满意,他认为没有必要改变这一点。他也明白,更换部长更有可能给我们的外交政策带来新的压力。”

拉夫罗夫(左)与绍伊古

与此同时,科尔图诺夫还强调说,这也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向其他人发出的信号,包括向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即无论(俄罗斯)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都具有一致性。”

此外,接受俄罗斯《消息报》采访时,科尔图诺夫还进一步评论说,“说到拉夫罗夫,当然,他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受到了包括他对手在内的不少人的尊重。因此我认为,取代这名(俄罗斯)现任外交部长并非易事。”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