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制氧机又与日谈抗中 中媒:莫迪心有芥蒂

(北京28日讯)中国援助印度制氧机首批800台从香港空运至印度,一周内还将有一万台运抵,中媒讽印度总理莫迪对中国有芥蒂,才收到中国制氧机,就和日相菅义伟通话要“抗中”。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菅义伟26日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电话会谈,传达了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以及允许海警局使用武器的“海警法”的严重担忧。

报道说,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双方就双边及通过日美澳印“四边机制”(Quad)合作的重要性达成一致,还确认了为克服冠病疫情将紧密合作。

对此,中国媒体《国防时报》发文称,莫迪政府显然对中国存有芥蒂,前脚才收到中国的制氧机,后脚就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勾搭”起来。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中方愿随时根据印方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六国外长视讯会议能为印度战胜疫情提供助力。

德国之声引述印度媒体回顾,去年,当冠病疫情在中国最严重时,印度向中国提供了15吨医疗用品。去年2月,莫迪也曾致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将为抗疫提供援助。… 阅读更多

社评:疫苗自私,美国应是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如今全世界都在议论美国的疫苗自私,这个对全球人权谈论最多的头号发达国家一直拒绝向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出口疫苗。华盛顿看来铁了心要先让所有美国人接种完,彻底“独善其身”后再“兼济天下”。

到目前已有超过1/4美国人接种完了两剂疫苗,40%接种了一剂疫苗。由于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种,美国被预测将在5月中旬以后出现“疫苗过剩”。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缺少疫苗,比如非洲的纳米比亚有大约250万人口,迄今只有128人接种了两剂疫苗。

疫苗问题上“美国优先”的丑陋表现是被印度疫情海啸引爆的。印度已经形成人道主义灾难,该国呼吁美国放开对印度疫苗关键原材料的出口,遭到了美方拒绝。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冷冰冰地表示:美国最重要的是首先让美国民众免疫。对印度南非等呼吁暂时放弃对疫苗专利的保护,华盛顿更持拒绝态度。

迄今为止,美国几乎没有对全球抗疫做出任何实际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抗疫应对一败涂地,没能提供正面经验。口罩、呼吸机等去年世界紧缺物资,美国是疯狂的进口国。华盛顿还在很长时间里攻击世卫组织,破坏全球抗疫合作。辉瑞疫苗是美国的最大抗疫产品,但直到眼下主要用来保护美国人,少数盟友跟着沾了点光,亦很有限。… 阅读更多

社评:疫苗自私,美国应是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如今全世界都在议论美国的疫苗自私,这个对全球人权谈论最多的头号发达国家一直拒绝向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出口疫苗。华盛顿看来铁了心要先让所有美国人接种完,彻底“独善其身”后再“兼济天下”。

到目前已有超过1/4美国人接种完了两剂疫苗,40%接种了一剂疫苗。由于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种,美国被预测将在5月中旬以后出现“疫苗过剩”。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缺少疫苗,比如非洲的纳米比亚有大约250万人口,迄今只有128人接种了两剂疫苗。

疫苗问题上“美国优先”的丑陋表现是被印度疫情海啸引爆的。印度已经形成人道主义灾难,该国呼吁美国放开对印度疫苗关键原材料的出口,遭到了美方拒绝。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冷冰冰地表示:美国最重要的是首先让美国民众免疫。对印度南非等呼吁暂时放弃对疫苗专利的保护,华盛顿更持拒绝态度。

迄今为止,美国几乎没有对全球抗疫做出任何实际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抗疫应对一败涂地,没能提供正面经验。口罩、呼吸机等去年世界紧缺物资,美国是疯狂的进口国。华盛顿还在很长时间里攻击世卫组织,破坏全球抗疫合作。辉瑞疫苗是美国的最大抗疫产品,但直到眼下主要用来保护美国人,少数盟友跟着沾了点光,亦很有限。… 阅读更多

印度医学会副主席称莫迪为“超级传播者”

《凤凰网》2021年04月28日 13:29:58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边子豪】“达希亚说,莫迪总理已成为‘超级传播者’。”《印度论坛报》26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印度医学会(IMA)副主席达希亚当日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对印度目前严峻的新冠疫情负有责任,他还称莫迪为“超级传播者”,指责他不负责任地组织大型政治集会,甚至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允许庆祝大壶节。

《印度论坛报》报道截图

《印度论坛报》报道截图

“当医学界正在努力让人们了解强制性防疫规定时,莫迪总理毫不犹豫地在大型政治集会上讲话,置所有防疫规定于不顾,”达希亚说,“医用氧气短缺已成为全国各地许多患者死亡的原因,而一些氧气项目仍在等待联邦政府批准,但莫迪政府并没有关注到如此重要的需求。”

据报道,达希亚还抨击莫迪称,联邦政府错误地试图将失败的责任推给私营医疗部门和邦政府。达希亚提到农民在疫情中抗议一事,称莫迪自己没有负责任地采取行动,他在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大规模集会,这造成了严重的新冠传播威胁。

阅读更多

美国南加州海域发现27000多桶或含DDT的废物

责任编辑:鞠峰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28

【文/观察者网 鞠峰】

据美联社27日报道,美国海洋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附近海域的海底,发现了27000多桶或含有滴滴涕(DDT)的废物。据科学家估计,共或含有350吨至700吨滴滴涕。一直以来,该海域被怀疑是二战时期的一个巨大的海底有毒废物处理场。

另有化学教授表示,如果有毒物质已经泄露,需要对海水、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进行采样,评估危害。

具体地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在南加州海岸圣卡塔利娜岛(Santa Catalina Island)到洛杉矶海岸间145平方公里的海底,发现了27345个“桶状物体”,并发布了高清图片。这里的海底沉积物以及当地生态系统中,曾发现高浓度的毒性化学物质。

过去的航运日志表明,南加州的工厂曾把这片海域当成可以随意倾倒的“垃圾场”。但1972年,《海洋倾废法》出台,这种行为才被禁止。

这些污染物一直长眠海底,直到此次研究找到其具体位置。… 阅读更多

美国南加州海域发现27000多桶或含DDT的废物

责任编辑:鞠峰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28 11:45:41

【文/观察者网 鞠峰】

据美联社27日报道,美国海洋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附近海域的海底,发现了27000多桶或含有滴滴涕(DDT)的废物。据科学家估计,共或含有350吨至700吨滴滴涕。一直以来,该海域被怀疑是二战时期的一个巨大的海底有毒废物处理场。

另有化学教授表示,如果有毒物质已经泄露,需要对海水、海底沉积物、海洋生物进行采样,评估危害。

或含DDT的桶状废物 图自美媒

具体地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在南加州海岸圣卡塔利娜岛(Santa Catalina Island)到洛杉矶海岸间145平方公里的海底,发现了27345个“桶状物体”,并发布了高清图片。这里的海底沉积物以及当地生态系统中,曾发现高浓度的毒性化学物质。

过去的航运日志表明,南加州的工厂曾把这片海域当成可以随意倾倒的“垃圾场”。但1972年,《海洋倾废法》出台,这种行为才被禁止。… 阅读更多

埃尔多安要求拜登撤回“种族灭绝”声明,称美国需要照照镜子

责任编辑:王世纯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4-28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面对昔日的北约盟友土耳其,拜登翻起了“旧账”,正式发表声明,将亚美尼亚惨案定性为“种族灭绝”。这一声明立刻引发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最强烈的反对”。

事件发酵2天以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正式做出了回应,当地时间26日,埃尔多安发表电视讲话,要求拜登立即撤回“种族灭绝”声明,称这一声明对两国关系具有破坏性,同时呼吁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历史学者组建联合委员会调查当年的事件。

埃尔多安还让美国“照照镜子”,再做出评价。因为美国原住民的事情“人尽皆知”。埃尔多安最后威胁称,如果美国执意不改善两国关系,土耳其只能按照双边关系的新低水平来采取新做法。

埃尔多安没有解释什么是“新做法”,但彭博社援引一名官员的话表示,这可能指的是土耳其将冻结美土军事合作协议。此外土耳其还会可能对位于叙利亚境内接受美国援助的库尔德武装实施打击。此前,在拜登宣布“种族灭绝”定性后几小时,土耳其就对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实施了军事打击。… 阅读更多

龙凯锋:乌克兰内战突然消停,美国为啥突然认怂?四个致命原因!

作者:龙凯锋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4-26 07:15:55

1.webp (1).jpg

乌克兰内战,在美国和北约的鼓噪下,大有大打的趋势。但随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法国和德国的访问,以及美国掀起的对俄罗斯制裁法令和外交群殴战后,意味着突然消停了。美国为啥突然怂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请看龙凯锋分析。
01 乌克兰局势缓和的三个迹象
4月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法国,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视频通话,意味着乌克兰局势要缓和了,因为法国、德国是乌克兰危机的明斯克协议的会谈方,泽连斯基访问法国和德国,主要是想恢复明斯克协议。同时泽连斯基喊话俄罗斯总统普京,要和普京面谈。有说法是泽连斯基要去莫斯科与普京会谈,又有说法说是泽连斯基要去第三国与俄罗斯总统会谈。这个第三国还不好选,值得乌克兰信任和俄罗斯信任的第三国,还为数不多。
乌克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想恢复明斯克协议,但是美国很失望,但又无可奈何。毕竟美国不能替代泽连斯基去乌克兰一线和俄罗斯开战。最终上前线与俄罗斯作战的,必须是乌克兰士兵。于是,在恼羞成怒之际,拜登4月13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后,4月15日就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为由,宣布制裁俄罗斯相关实体和个人,并驱逐俄罗斯的外交官,掀起中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和外交群殴战。
阅读更多

风留痕:“中国领先”、“追赶中国”成了拜-哈政府的关键词

作者:风留痕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4-25 08:59:49

1.webp.jpg
美国是世界最强国,绝对的领先世界,全世界也都希望能够赶上美国。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近来,“中国领先”和“追赶中国”频繁从拜-哈政府嘴里冒出,成了热搜关键词。
 
近来,为了重振美国经济拜-哈政府正强推基建计划。而强推基建计划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中国有关。
 
拜登指出:“他们(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投入数十亿美元以处理交通、环境和其他方面有关的问题。他们(中国)在铁路领域有很大的领先,他们已经拥有了时速达225英里(约362.1公里)的火车。”甚至还警告:“我们如果不行动起来(追赶),他们(中国)就会吃掉我们的午餐。”
 
因此,拜登的计划就是筹集数万亿美元的资金,大搞基础建设,超越中国竞争世界领导力。
 
不仅要在交通网络等方面追赶超越中国,甚至是在芯片方面,都需要超越中国。因为芯片也是基建计划的重要组成之一。为此,拜登还亲自主持召开了一个专门会议。… 阅读更多

清江游:环境战开打?

作者:清江游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最近,国际上出现了一件世所关注的大事,那就是日本决定两年后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日本周边的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纷纷谴责日本的行径,世界多数国家也都反对日本危害海洋安全进而危害世界各国安全,特别是人类安全的行径。

 

对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抗议纷至沓来,问题是这管用吗?日本是一个不正常的国家,后面老板指使干的事,靠外国的谴责、对日本的抗议能改变日本的决定吗?看日本现在的反应以所谓科学决定,没有危害来应对,完全就是无视危害的出现,邻国的担忧,世界各国的担忧,谁奈其何?

 

对此,我们先要问几个为什么?首先,我们应确定日本排放污水的行径是不是犯罪?如果能确定这是犯罪,那如何惩罚犯罪呢?向国际法庭起诉日本还是成立一个专门审判日本这一行径的专门法庭?韩国曾提出向国际海洋法庭起诉日本的想法,但这件事不是一个海洋法决定的事,此事关系世界各国的安全。其次,如果判日本有罪,就要确定日本的这一罪行属于什么性质的犯罪。第三,对日本这一罪行定性后就有一个法律上讲的犯罪情节的问题,怎么惩罚合适?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日本的排放核污水定罪成立是不是等同于日本再次犯下反人类罪?… 阅读更多

这是一份,毁了全世界的判决

来源:游无穷    由 天下人的天下    2021年4月22日

2020年美国大选前,老朱便一直担心拜登会胜出,因为这货根本就是他娘一伪君子,老朱担心他会把世界带偏。

在2020年11月4日的文章《美国大选之际的全球吃瓜群众——一场各说各话的欢乐颂》(点击可读)中,老朱讲到:

做为“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特朗普在台上的话,有利于全球范围的反恐,有利于扼制移民难民的肆意流动,而反观将“黑命贵”当为选项的拜登,这货上台的话,一定会拉着诸多白左装X,给世界各国的未来埋下祸根。

果然,乌鸦嘴了。

当地时间4月20日,就是北京时间的昨天,美国前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被控杀害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案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宣判。在近3周法庭审理后,由6名白人、4名非洲裔美国人和2名混血种人组成的陪审团经过约10小时审议后达成一致意见,裁定肖万被控的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罪名全部成立。主审法官当庭宣读并确认陪审团裁决结果,宣布将在8周后宣布对肖万的量刑。… 阅读更多

日增新冠确诊逼近30万,印度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中新网4月22日电 综合报道,据印度卫生部通报,截至当地时间4月21日8时,印度24小时内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5041例,当天还有约2000人病亡,两项数字都是该国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值。

印度新冠疫情在近几周严重失控,医疗体系处于崩溃边缘,全国的医院都面临物资短缺问题。分析认为,疫情好转后过早放松防疫,以及变种病毒的传播带来了印度这一轮确诊病例的激增。

【单日确诊逼近30万】

2020年6月18日,印度记录了1.1万例病例,在接下来的60天里,平均每天新增3.5万例病例。

2021年2月10日第二波疫情开始时,印度确诊了1.1万例病例——在接下来的50天里,平均每天约有2.2万例。但在之后的10天里,病例急剧上升,日均病例数达到近9万例。

而最近7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保持在20万以上。21日,更是逼近30万例。

专家表示,这种快速增长表明,第二波疫情在印度全国传播得更快。印度喀拉拉邦新冠病毒特别工作组成员法萨胡丁(A

阅读更多

印度彻底沦陷!莫迪放飞自我

来源:游无穷    华山穹剑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首脑莫迪在西孟加拉邦的一个公开集会上发表讲话,在这场集会上,一名男子由于没戴口罩而走红。当时参加集会的人,很多都没有戴口罩,火了的这位,是因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站在阳光下,所以新冠病毒会消失。不用害怕,你站在阳光下,出汗越多,新冠病毒就越无法接触到你。”

如果是胡搅蛮缠一番,顶多会让人一笑了之,关键这个人表情严肃,一副“有理有据”的样子,说了一通看似有些道理的歪理,解释了为什么不戴口罩也不怕感染新冠病毒的原因。这很容易让一些人信以为真。看看美国那些烧口罩的反智群体就知道,在印度,这类人群也不少,现在有了这么一套歪理,真有人敢靠着出汗应对疫情。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印度疫情已经恶化成了这个样子,莫迪不想着怎么控制一下,还搞集会,并且集会也不采取什么防疫措施,任由人们不戴口罩聚在一起欢呼。这意味着,莫迪已经开始放飞自我了,已经不怎么考虑抗疫工作了,要强行恢复到正常状态,假装新冠病毒不存在、疫情不严重。… 阅读更多

西方两款疫苗被禁用,美媒急了:给中俄送子弹

来源:游无穷     由 华山穹剑      2021年4月20日

美国《纽约时报》以“西方的警告玷污了世界急需的新冠病毒疫苗”为题,批评了西方人对两款西方疫苗产生质疑的行为。这两款疫苗分别是英国的阿斯利康疫苗和美国的强生疫苗。

由于会引发血栓甚至导致死亡,这两款疫苗被一些国家禁用。阿斯利康疫苗基本上算是彻底凉了,欧盟之前还抢破头逼着英国供货,现在别说抢了,已经收到的怎么用出去都是问题。

至于强生疫苗,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刚开始用就被发现能引发血栓症状,正好跟阿斯利康疫苗互相印证了,之前出现的血栓症状确实是疫苗引发的。

这下好了,西方人根本不需要什么官方的调查结果,直接就能判定这两款疫苗不安全,如果强生疫苗出现其他的问题,阿斯利康和强生都还能糊弄一下,现在出现了一样的问题,想掩盖都没法掩盖。

强生疫苗在美国直接被禁用了,欧盟采购的还没有到货,直接就不想要了。至于阿斯利康疫苗,很多欧洲国家都囤了不少,之前一直在抢,可是没人愿意接种,抢来的疫苗只能放在那里吃灰。… 阅读更多

前白人警察肖万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指控成立

当地时间4月20日下午,经过近3周法庭审理,前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被控杀害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宣判。12人陪审团裁定,肖万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指控成立。

△前白人警察德雷克·肖万

肖万因弗洛伊德之死被控二级谋杀、三级谋杀和二级过失杀人,他拒绝认罪。如罪名成立,肖万将因二级谋杀罪面临最高40年监禁,因三级谋杀罪面临最高25年监禁,因二级过失杀人罪面临最高10年监禁。由于肖万此前无犯罪记录,因此刑期低于最高刑期。

案件从3月29日开始审理,控辩双方共传唤了45名证人。

在判决前,法院门口,大批媒体和民众等待肖万宣判结果。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Tim Walz)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裁决结果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由于弗洛伊德案宣判,美国白宫取消了原定当天下午关于美国就业的讲话。

2020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市街头遭肖万跪压颈部9分29秒导致死亡。去年5月底起,弗洛伊德之死在全美各地引发长时间、大规模的反对警察暴力执法和抗议种族歧视浪潮。

阅读更多

核污水丈量出的文明底线 菅义伟要当路易十五?

撰写:     来源:多维新闻    2021-04-15 00:39:01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这句话其实是误传,但世人因此记住了法国路易十五这位飞扬跋扈而又极端自私的国王。后来这句话比它的原创者还要出名,因为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对于人类历史中的某些场景,没有比这更精妙的描述。

蹉跎十年,福岛核电站用来装核污水的储水罐快要满了,日本政府说,今后要把核废水排向海洋,两年后开始,预计排放30至40年。

2011年大地震冲击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2011年3月11日,地震袭击日本岩手县后,一波海浪冲向岸边。(Reuters)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发生地震与海啸,并引发大规模灾害。图为2011年3月13日,日本北部宫城县名取市发生地震后的景象。(Reuters)
这是福岛县磐城市海啸和地震过后出现的漩涡。(Reuters)
2011年4月5日,岩手县宫古县的人们走在3月11日地震和海啸破坏的地区。(Reuters)
2011年3月18日,在日本岩手县陆前高田市,紧急救援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鞠躬。(Reuters)
2011年3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损。(Reuters)
2011年3月11日,海啸和地震过后,日本名取市的房屋被洪水冲走。(Reuters)

这是十年前,日本福岛核电站因9级地震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延续,这次事故是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宣布将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触发了周边国家,包括中韩在内的强烈关切。一时之间舆论愕然,日本此举对于海洋环境意味着什么,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成为讨论焦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发布会上指责日本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在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核废水将损害国际公共健康。韩国政府当天已就日本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表示强烈遗憾,称会为了国民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阅读更多

小丑正是乌克兰

来源:游无穷   由 平原公子     2021年4月19日

4月14日,乌克兰国防部称,俄罗斯将11万军人集中部署在乌俄边境地区。

根据最新消息,俄罗斯确实是重兵压境了,前线部署了1100辆坦克、2600辆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1170台火炮和400台火箭炮,Buk-M3防空导弹系统、伊斯坎德尔导弹……甚至还部署了战地医院和管道部队。

要知道,这场剑拔弩张的冲突,其实是乌克兰首先挑起的,在拜登上台后,乌克兰当局首先派遣军队到俄乌边境,乌克兰军队首先炮击东乌克兰阵地,为了反俄罗斯,乌克兰军队在甚至前线打出了纳粹旗…..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甚至下达了命令,要求收复乌东部地区,乌军总共八个旅的部队挺进东部,大约500辆坦克战车,乌军的序列还有个北约教官…..没错,是个美国人。

就在几天前,拜登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同时,乌克兰政府再度挑起冲突,与顿巴斯地区的亲俄武装发生交火,但并没有讨到便宜,乌克兰方面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阅读更多

2024后,全球只有中国有空间站?

本报记者 刘 扬 范安琪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俄罗斯副总理鲍里索夫18日宣称,国际空间站已经严重老化,俄方计划在空间站运营合约2024年结束后退出该项目,并开始建造自己的空间站。而按照中国官方此前公布的消息,将于今年上半年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另外,美国还有建立月球空间站的计划。那到了2024年之后,全球将有多少个在轨运营的空间站呢?

俄罗斯要“另起炉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8日报道称,俄国家航天集团表示,2024年之后,国际空间站上模块组件使用寿命大部分已到期,俄方将根据空间站模块组件的技术状况以及架设新一代国家轨道空间站的计划做出决定。俄罗斯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在科学院主席团会议上表示,他预计俄自己的国家空间站项目将于2025年后开始筹集资金。在此之前,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主管弗拉基米尔·索洛维耶夫预测,2025年以后国际空间站其他部件也会雪崩般地失灵。去年10月,索洛维耶夫提出建设新型俄罗斯轨道空间站的建议,至少包括5个舱:核心舱;专用生产舱;后勤物流舱;用于组装、发射、接收和维修航天器的平台舱;一个可容纳4名游客的商业舱。该站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由于更换了模块,因此使用寿命不受限制。该建议称,新的俄罗斯空间站的规模将比“和平”号更大,将在高度400公里、倾角98度的轨道上飞行,这将有可能监测整个地球表面。

阅读更多

没想到“环保少女”居然栽在了日本人手里

来源:游无穷    由 后沙     2021年4月18日

一张扭曲变形的大脸、一个声嘶力竭的嗓子、一副不学无术的样子、再加上一堆众星捧月的媒体,这就是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出道以来的舞台造型。

在西方政客和媒体全力推送下,她收获了无数的光环和荣誉,成了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对于小姑娘个人来说,她长胖了,据说她家都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从2018年8月20日逃课到斯德哥尔摩的瑞典议会大厦举牌,到2020年8月20日在德国政府会议室“教育”默克尔90分钟,刚好两年。

然后,她在网络平台上宣布自己将重返学校,准备明年读大学。至于什么大学,不用她操心,美国和欧洲好多名校正在排队邀请她赏脸就读。

她妈说她可用肉眼看到空气里的二氧化碳,于是,欧洲有些网友调侃她应当叫“圣.格蕾塔”,她的圣像应当无处不在。

3月30日,英国温彻斯特大学在校园内为她立了一座等身铜像,耗资约2.4万英镑,以表彰她为环保事业作出的贡献。无论一些学生有多么不满,校方仍为此感到自豪。… 阅读更多

中美终于迎来一个好消息?韩国人的问题,让我们回到现实!

来源:汉风网     |2021-04-19

克里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
 
作为第一位访华的拜登政府高级别官员,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这次上海之行,低调得透出了神秘感。中美关系最近的氛围实在太糟糕了,双方寻求合作的努力不得不小心翼翼,尽可能排除各种不确定性和干扰。很多人因此预测,中美这次在气候问题上的高级别会谈,很难有什么进展。以至于在克里走了之后,还有人说,这次会谈“失败了”。
 
这种情况之下,今天上午,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的发表显得有点突然。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气候问题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中美可以合作、愿意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之一。如果这也谈崩了,不由得让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更加悲观。
 

1,难得的中美联合声明

 
来看看中国生态环境部今天的表述。
 
1,中美双方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领导人气候峰会、联合国气候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等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沟通交流,取得积极进展,达成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重启中美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渠道。…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