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2018/06/28 11:09:38 作者:章百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对这样一个大事变的解读,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碎片化。改革开放以来,有关这段历史的研究有不少突破。学术界对中共建党的背景、过程和细节有了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深化认知三个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传统叙述中,背景部分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世纪之交民族危机的出现;二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三是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30多年来的研究把这三个因素置于一个更宏大的历史框架之内,开阔和深化了人们对中共建党背景的认识。
新的研究凸显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清末“新政”未能改变清王朝覆灭的命运,却开启了发展民族实业和西式教育的大门。各种工商企业的开办和商会的成立,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也使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兴办,则使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得以形成。与之相呼应,报刊出版业的发展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有力工具。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这种变化,促成了中国近代意义上民族主义的萌生,也为即将到来的伟大革命时代准备了物质、人才和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