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次惊人相似,中国人,请警惕这一阴谋!

时间:2016-04-04 17:03    来源:财经内参

内容摘要:国际社会,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老虎要吃人,怕是没有用的,必须让自己成为狮子。但是勇敢面对,不等于鲁莽从事,必须事事留点心!历史再次惊人相似,中国人,请警惕这一阴谋!

愚人节前夕,美国又给中国送了一个“大礼”。

在3月2日穆迪将中国主权债务评级从稳定变成负面、将25家中国非保险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之后,3月31日,美国的御用评级机构标普又一次对中国金融进行了攻击。

标普宣布将中国及中国香港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称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

美国三大评级,已经有两大出手了。

你方“唱(空)”罢我登场,胡萝卜西红柿都扔过来了!

穆迪和标普牛不牛?

当然牛!

穆迪和标普等三家评级机构,代表的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制度和标准制定权。

美国为什么要当老大?因为老大有老大的好处,除了以前说过的美元霸权红利,这个制度和标准制定权也非常重要。说白了,就是老大有话语权,岂不闻: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阅读更多

进击的熊爸爸:父亲,魂兮归来

来源:亿喜紫网在线    2016/04/01 07:52:25    作者:进击的熊爸爸

导读: 在那片土地上还有埋葬着许许多多的父亲,他们的尸骸遍布在那个半岛的山山水水,陪伴着那里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谢。这一别,竟是一个甲子。但我知道无论多久,那些漂泊的军人魂魄,始终眷恋着的,依旧是我们的平安。就在不久前,他们中终于有人回家了。

回来了,英雄

1

今日,韩国向我国移交36具志愿军遗骸,遗骸交接仪式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中国将派专机把遗骸及遗物接至沈阳桃仙机场。60多年前,他们跨国鸭绿江,为人民壮烈牺牲,埋骨异国。今天,英雄的忠魂将回到祖国。

2

在我微博的上,这次刷出的是这么一张图片——一个家庭的合影。

照片上,一位穿军装的父亲和他妻子端坐在一起,两人中间是一个衣着夸张、表情奇异的“熊孩子”。

父亲在笑,满脸真诚的轻松与幸福,右手还轻轻地握住了儿子的小手。他妻子则显得有些拘谨,脸上有一抹淡淡的笑容,但眼眸深处却好像闪烁着别的什么。而“熊孩子”显然正被面前的照相机所吸引了,似乎还有那么一点害怕。他瞪着大眼睛撅起小嘴有所警惕的样子,令人莞尔。

阅读更多

张志坤:俄罗斯不参加核峰会,真的很有骨气

张志坤 · 2016-04-01 · 来源:乌有之乡

实际上,最大的核国家美国,连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之类的承诺都死活不肯做出,直到眼下还在更新发展它的核武器技术。召开核峰会,其主旨是搞所谓的“全球无核化”,提出这样的议题本来就虚伪至极,无非就是借此加强自己的霸权地位,同时沽名钓誉、蒙骗世人而已。俄罗斯以行动对此加以拒绝,等于是对俄罗斯核权力具体而有力的捍卫。

  俄罗斯不参加核峰会,真的很有骨气

张志坤

做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应该是这样,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凤毛麟角。俄罗斯就是其中很显著的一个。拒绝参加在美国召开的所谓世界核峰会,就充分地展现了俄罗斯令人赞叹的战略骨气。

本来,自乌克兰事件以来,俄罗斯就一直饱受西方的政治抵制与战略孤立,西方各国首脑采取集体行动,不与俄罗斯总统见面,将其晒起来凉在一边,使其难堪难过,从而打击俄罗斯及其首脑的国际信誉。这是西方制裁俄罗斯在政治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全球核峰会给俄罗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因为以俄罗斯的核实力,理所当然地是这个峰会的主角之一,可以借此与世界各国首脑广为接触,更重要的是,说不定还可以与美国总统套套近乎、拉拉关系,说上几句话,以制造俄美之间的一点“氛围”,以此显示俄美关系的“稳定”。这是多么好的机遇啊,按照常理推断,俄罗斯应该跑步赶往纽约、对此趋之若鹜才是。… 阅读更多

钱昌明:一场巴黎公社式革命的悲剧 ——“文革”的性质与失败原因探

钱昌明 · 2016-04-01 · 来源:乌有之乡

“文革”,一场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伟大革命运动,如今被全面否定,并被彻底地污名化、妖魔化。殊不知,“文革”时期,恰恰是中国经济、科技取得重大发展的十年,更是人们道德最为高尚,社会秩序井然,犯罪率最低的时期,更是中国“朋友遍天下”,由全世界2/3以上的国家投票赞成,冲破美帝国主义外交封杀,让新中国进入了联合国取代蒋介石集团的时代。

  钱昌明:一场巴黎公社式革命的悲剧

——“文革”的性质与失败原因探

145周年前的3月18日,法国工人阶级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巴黎公社革命;50周年前的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由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反对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文化大革命。两场斗争发生的时间、空间虽然不同,具体目标也各有差异:前者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者是为了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但其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却是完全相同的。… 阅读更多

金一南:如果失去血性,你的人性能保全吗?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金一南    时间:2016-03-17

美国嚣张:美国装备世界第一中国餐饮世界第一

本文摘自《心胜2——关于灵魂与血性》,作者 金一南

一 段时间以来,这种无原则、无条件、无界限的“人性”,成为一批人的旗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网上就有不少人表示同 情。一些电视台还以“思想解放”为由组织正方、反方,在节目中激烈争辩。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这种现象是可喜还是可悲?

毫无疑问,所 有人都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但你是教师啊,课堂里有几十个孩子啊,你就没有一点儿责任?你撒腿就跑,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远远高于几十个孩子的性命, 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够得到认可?如果说这种行为被我们一些人肯定为“人性”表现,那么这种“人性”与兽性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这类理论横行于我们的 社会,我们又怎样避免20世纪初孙中山的感叹:“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2014年3月1日21时12分,昆明发生暴恐案。暴徒持 刀在昆明火车站临时候车室肆意砍杀无辜群众,最终31人死亡,141人受伤,其中40人重伤。有多少暴徒?最初传说是“十几个黑衣人”,后来说是8个,最

阅读更多

王洪光:美韩或已做好对朝战争准备

时间:2016-03-31 07:4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王洪光

内容摘要:美韩对朝军事打击的时间节点,除了在这次美韩军演4月30日结束前,下一次可能是在朝鲜进行第五次核试和发射重返大气层的导弹之后。朝鲜如果进行第五次核试验和洲际导弹试验,既说明联合国这次制裁的失败,又证明朝鲜已具备对美本土的打击能力。这一天可能不会太远,中国应根据这两个时间节点做好万全准备。

  美韩和朝鲜都在实施“战争边缘政策”

美韩近年来最大规模联合军演正在进行中,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也已付诸实施。但朝鲜服软了吗?没有。朝鲜针锋相对地做出连续回应,除了多次发射短程导弹,还放话要抓紧进行第五次核试验,抓紧核弹头小型化研制和爆炸试验,抓紧导弹重入大气层试验。我认为,朝鲜想通过这些举措向世界证明:一是已经或即将完成核弹头小型化并安装在运载火箭上;二是洲际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打击地面目标的试验即将进行。

前段时间《环球时报》社评认为,美韩对朝军事打击的时间节点取决于两个条件,即核弹头小型化,能安装在弹道导弹上;掌握导弹重返大气层技术,命中远在10000多公里外的美国本土。我赞同这样的判断。尽管美韩相关研究部门和政府、军方人士的主流看法仍是朝鲜还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但已有美军高官声称不排除朝鲜已经或即将具备这两个条件,这更像是真要动手的信号。同时朝鲜自己也不遮掩,高调放声已经具备这两个条件,“要把美国从地球上抹去”,挑战意味极浓。

阅读更多

“解锁门”,苹果与FBI的双簧秀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方兴东   时间:2016-03-30

15445JF5-0.jpg

美国司法部29日声称,已通过第三方软件公司协助,成功破解恐怖分子使用过的iPhone,不再需要苹果公司协助,因此撤销了强迫苹果帮助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破解iPhone的命令。FBI出乎意料地鸣金收兵,使得期待苹果和美国政府进一步战斗的人们落了空。

我从事件一开始就认为,这不过是苹果和FBI合作的一出双簧,更多是演给美国之外的政府,尤其是中国政府看的。这个判断绝不是简单的阴谋论。成立40年 来,苹果从来不是用户隐私的守护神,库克也不是怀抱捍卫用户权益理想的英雄。苹果以及诸多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基础就是大规模收集全球用户数据。库克的诉 求无非是以完美的用户隐私论来获取大众信任,助力企业赚取最大的利润。所以,除非涉及更重大的利益,否则苹果绝不会如此异乎寻常地挺身而出。

《华 盛顿邮报》指出:“苹果此前也遵从过法院根据该法案(指《全令法案》)下达的命令,从装有早期版本操作系统的iPhone中取回了数据。”斯诺登在“棱镜

阅读更多

新闻,战争,真相?

来源:世界军事2016.7    时间:2016-03-30

001e4f9daa8712e5827c60.jpg

三年来,暴力武装分子统治着阿勒颇。他们的统治是以一连串的镇压活动开始的。他们贴出告示警告居民:“不要送你们的孩子去上学。如果你们这样做,那么书包归我们,棺材归你们。”随后,他们摧毁工厂,想逼走投无路的失业工人成为武装分子。

本月,阿勒颇人民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叙利亚政府及其盟友正在把武装分子赶出该地区。不久前,他们收复了一座重要的发电厂。供电可能很快就能恢复正常。武装分子对该地区的占领可能结束。

上 述这些关于叙利亚阿勒颇战场的国际新闻描述,与华盛顿的表述充满着矛盾。大部分美国媒体对此报道称,阿勒颇在过去三年里一直是一个“自由地带”,现在正重 新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告诉美国公众,叙利亚的高尚事业是与巴沙尔政权及其盟友——俄罗斯和伊朗作战。我们应该相信,美国人、土耳其人、沙特人、库尔德人 和“温和反对派”组成的正义联盟,终将获胜。

对于古城阿勒颇发生的大屠杀报道,乃至对于持续日久的叙利亚战争的报道,为何会存在如此大的偏差7

阅读更多

罗援:“金融战”并非空穴来风

时间:2016-03-30 07:41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罗援

内容摘要:当前,金融战已经打响,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金融战既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支撑和后盾,又是现代高科技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要求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我认为,不研究金融是不可能打仗的,不研究金融战是不可能打胜仗的。金融不是万能的,但不研究金融是万万不能的。

最近,工商行副行长张红力博士推出了一本力著《金融与国家安全》,开卷有益,读后获益良多,特将学习心得附录于后,就教于各位网友。

金融者,钱也。但金融又不等同于钱。钱是死的,金融是活的,金融是通过钱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通过这种流通,钱可以创造财富,钱也可以使鬼推磨,钱可以操控某些人的灵魂,钱也可以影响军队战斗力的生成,以至影响国家兴衰,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钱能够亲自参与战争,在“兵不血刃”中拼个你死我活,则是张红力博士在其新著《金融与国家安全》中给我们描绘的场景。

阅读更多

老卡斯特罗首次回应奥巴马访古巴:无需美帝国主义送礼

发表时间:2016-03-29 08:00:12

2016年3月21日至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古美断交55年以来首位访问古巴的在美国总统。除了“历史上最尴尬的握手”,奥巴马完成了一次“没有协议,没有声明,没有合作框架”的“历史性访问”。奥巴马的古巴之行中,没有安排与古巴革命领袖、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会面,不过,3月28日,老卡斯特罗在古巴第一大报《格拉玛报》上发表了一篇1500字的文章,首次公开回应奥巴马访古。老卡表示,古巴不需要美帝国主义来“送礼”,奥巴马的言辞是“糖衣炮弹”,这些言论会让古巴人民突发心脏病。

菲德尔·卡斯特罗(资料图)

据凤凰网3月29日报道,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28日公开老卡斯特罗的响应信,在1500字的信中,老卡斯特罗回顾了美国制裁古巴的历史,逐条反驳奥巴马在哈瓦那的演讲内容。

奥巴马曾在演讲中宣告,他的到访是为了埋葬两国的冷战历史,“现在正是把过去留在身后的时机”,老卡斯特罗反驳说,他觉得任何古巴人听到来自美国总统的这些话,都会有犯心脏病的风险。他在这封1500字的信中,还特别提到1961年发生的“猪湾事件”。在那次事件里,逃亡到美国的古巴人组成武装力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资助下试图夺取古巴政权。… 阅读更多

王晋:巴基斯坦恐袭,炸弹不是刚刚埋下的

王晋王晋     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

发表时间:2016-03-29 08:20:00

当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布鲁塞尔的恐怖袭击之时,3月27日,在基督教的传统节日复活节当晚,远在南亚的巴基斯坦也发生了规模更大、伤亡更多的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72人死亡,约300人受伤。此次袭击发生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省府拉合尔,袭击目标是在公园中聚会的巴基斯坦基督徒。

俄罗斯媒体“今日俄罗斯”仔细地捕捉到了其间的世态炎凉——比起比利时恐袭的反应迅速,西方名人和政治精英对拉合尔恐袭却表现出了一种异常的“冷漠”。但对中国而言,巴基斯坦可是巴铁啊,又是一带一路上的关键点,怎能不关心下爆炸案的来龙去脉呢?

如此明确的袭击目标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宗教情况上。尽管巴基斯坦在法律上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但是国内仍然有不少信仰其他宗教的民众。由于巴基斯坦缺少精确的人口统计,以及少数派宗教成员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宗教属性等多重原因,巴基斯坦国内对于宗教人口的统计较为模糊。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国内大约97%以上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中约85%左右信仰逊尼派,而15%信仰什叶派。除了伊斯兰教之外,基督教占据国民人口的约1.6%,基督教中包括了天主教和新教;此外印度教约占总人口的1.6%,还有少数的锡克教徒和袄教徒,以及发源于伊朗的巴哈伊教徒。… 阅读更多

美国核武器小型化:非常危险的举动

来源:世界知识2016.5    作者:贾春阳    时间:2016-03-29

1459139993643855.jpg

美 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1月12日透露,2015年秋天,当朝鲜在美国侦察卫星的眼皮底下在其核试验地点挖隧道时,美国军方正准备在内华达州的沙漠 中进行自己的核试验。与朝鲜不同的是,美国进行的是更加先进的小型核武器试验,与近年来被热炒的朝鲜核武器小型化有明显区别。

此小型化非彼小型化

在 核武器问世之初,由于核弹头重量大、体积大,因而难以携带或投送。美国当年派往日本广岛执行轰炸任务的B-29轰炸机,虽然号称二战时世界最先进的轰炸 机,也只能携带一枚威力为1.5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因此,任何迈入核门槛的国家,都将核武器的小型化作为核武器发展重点,以建立或强化核威慑力。核 武器的小型化水平也成为衡量一国核武器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的朝鲜核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点便是朝鲜核武器的小型化水平。因为只 有实现了小型化,才能将核武器与投射工具相结合,真正建立并发挥核威慑功能。

阅读更多

朝鲜发出怒吼“最后的机会”,威胁“核爆华盛顿”!

时间:2016-03-29 07:43   来源:环球之音   作者:军威长风

内容摘要:据法新社3月26日报道称,朝鲜当局26日发布一段4分钟的宣传视频,题为《最后的机会》,内容显示的是潜射核导弹摧毁华盛顿的情景,视频最后的画面是美国国旗在烈焰中燃烧。

原标题|朝鲜“核摧毁华盛顿”威胁靠谱吗?

 导读:外媒称,朝鲜当局26日发布一段4分钟的宣传视频,题为《最后的机会》,内容显示的是潜射核导弹摧毁华盛顿的情景,视频最后的画面是美国国旗在烈焰中燃烧。

外媒称,朝鲜当局26日发布一段4分钟的宣传视频,题为《最后的机会》,内容显示的是潜射核导弹摧毁华盛顿的情景,视频最后的画面是美国国旗在烈焰中燃烧。

据法新社3月26日报道称,朝鲜当局26日发布一段4分钟的宣传视频,题为《最后的机会》,内容显示的是潜射核导弹摧毁华盛顿的情景,视频最后的画面是美国国旗在烈焰中燃烧。

这段视频戏谑地叙述了美朝关系历史,结尾时显示的是一枚导弹冲入云霄,然而调转方向后返回地球,撞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公路上。

阅读更多

IS、石油和土耳其啥关系?看看IS士兵和IS文件咋说

来源:环球视野    作者:禾田编译     时间:2016-03-28

56f341c2c361888c228b45a1.jpg

IS匆忙撤退留下的文件,其中一些是票据

【“今日俄罗斯”(RT)3月24日文章】题:《ISIS, 石油和土耳其:RT在库尔德人解放的叙利亚城镇发现了什么(独家)】文章编译如下:

RT派出一个纪录片摄制组深入到被库尔德军队解放的叙利亚北部,拍摄了匆忙撤退的“伊斯兰国”(IS)恐怖分子遗弃的文件,并采访了被俘虏的IS新兵,披露了IS石油贸易内幕。

就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不久,IS便成为伊拉克、尤其是叙利亚的“规则改变者”(game-changer)。摄像头前的斩首,大规模杀戮,奴役,巴黎和布鲁塞尔恐怖袭击都或多或少成为该组织的代名词。

如果没有外部的后勤和资金支持,经营有着如此出色战斗能力的武装组织断无可能。

一开始就积极介入叙利亚内战的土耳其历来都不承认自己支持IS。虽然安卡拉坚称其是圣战组织不共戴天的敌人,但在现实中故事往往有所不同。

“今日俄罗斯”采访了若干参与IS贸易活动的目击者,浏览了IS落下的文件,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到外国武装分子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进入叙利亚加入IS所谓的“国家”。

阅读更多

西报:西方为什么对分裂阿拉伯人兴趣浓厚

来源:环球视野    作者:拉姆齐·巴劳德   魏文编译    时间:2016-03-28

768f72bacc9bf47b39cf4a189457f7ed.jpg

西班牙《起义报》2016年3月13日文章,题为《西方为什么对分裂阿拉伯人兴趣浓厚》,环球视野网译者魏文编译如下: 

从突尼斯到萨那,当阿拉伯的街头爆发愤怒的时候,泛阿拉伯主义似乎是一个象征性的思想体系。连所谓“茉莉花革命”都没有利用与阿拉伯身份相结合的口号,埃及的青年也没有在塔里尔广场附近的楼上扯起呼吁阿拉伯团结的横幅。

奇 怪的是,“阿拉伯之春”的阿拉伯主义几乎是一种协议的结果。从政治上说,西方国家有兴趣将阿拉伯国家看得一成不变,把它们说成好像是同类国家,似乎民族的 感情、身份、前景和民众起义都源自过去同样的原因,现在符合同样准确的现实。因此,在西方,很多人曾经期待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的垮台可以引起多米诺效 应,特别是从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下台以后。很多人不了解这个地区和它的复杂性,都在自问“谁将是下一个?”。

怀疑之后,美国和它的西方盟国迅速动员起来,以便影响某些阿拉伯国家的进程。西方的使命是担保这些国家的“民主”过渡没有问题,在已经确定方向的阿拉伯国家推动反叛,加速西方的敌人垮台,使西方在该地区的盟国不再遭遇同样的命运。

阅读更多

占豪:普京努力两年终迫白宫交易,他都干了什么?

时间:2016-03-28 08:38    来源:作者微信号     作者:占豪

内容摘要:普京在乌克兰陷入内战之后战略上是非常被动的,可以说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俄罗斯将可能被拖垮。但是,普京通过奇兵出击叙利亚,从IS手里夺下了与美国交易的政治筹码,并且迫使美国最终考虑选择和俄罗斯进行交易。这就是普京的政治能力。

在过去一年当中,克里三次访问俄罗斯,但相比之前两次,这次有所不同。据德国电视台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24日继续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双方充满对对方的好评,赞扬在叙利亚冲突中的合作。

我们知道,在2014年到2015年几乎一年半的时间里,美俄的高层交往和经济交往几乎中断,俄罗斯陷入了乌克兰危机漩涡,而美国试图将俄罗斯困死在乌克兰漩涡之中。但是,这次克里访问俄罗斯的态度大变意味着美俄的关系正在回暖。美俄关系由尖锐对立转向回暖,不是普京向美国示弱的结果,恰恰是向美国示强的结果。那么,普京都干了什么,迫使美国最终还是与俄罗斯开始进行局部妥协了呢?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复盘。

阅读更多

既东方又西方,告诉你真实的伊朗

来源:解放日报    2016/03/27 10:57:49    作者:华黎明

导读: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被西方媒体深度妖魔化,曾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际上对伊朗颇多误读。中国公众对伊朗的认知也并不清晰。其实,伊朗既不“邪恶”也不“神秘”。

2月26日,在伊朗库姆市,选民在投票站排队等待参加议会选举投票。新华社发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被西方媒体深度妖魔化,曾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际上对伊朗颇多误读。中国公众对伊朗的认知也并不清晰。其实,伊朗既不“邪恶”也不“神秘”。

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伊朗很重要,首先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战略地位:欧亚大陆几大地缘政治板块的交合点。伊朗是里海和波斯湾两大世界级油田之间的桥梁,控制海湾咽喉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是中亚通往印度洋唯一通道。就“一带一路”而言,伊朗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亚欧的纽带,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贯通东西的接驳点。

伊朗国土面积168.4万平方公里,人口7700万,75%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伊朗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早在2500年前,波斯人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伊朗还是世界上少有的国土、版图和文化2500年连续不断的国家。在中东,伊朗称得上地大物博。

阅读更多

大批中国人撤离华尔街 美国人不淡定了

来源:米尔社区  发帖者:li盼盼    发帖时间:2016-03-24 15:49

许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入读商科、谋得工作,赚着国内根本无法比拟的薪酬,现在却调转船头向着与来时相反的方向前进。在美国企业大刀阔斧地削减奖金、裁撤人员,而中国业界日趋成熟、工资节节攀升的当下,有些中国人已经动身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虽然国内金融震荡愈演愈烈,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回归有些奇怪,但在这股归国潮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是作为亚裔员工在美升职时触碰到的“竹子天花板”;二是即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最终银行业发展也仍将获益的乐观信念。“劳动密集型经济已成历史,中国对于高智商人材的需求空前高涨”,长江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曹辉宁说道,“与其在美国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很多人选择回到中国寻求更好的职业道路。”

 

美国华尔街米尔军事论坛 bbs.miercn.com

在中文普通话里,“从海外回归”的“海归”谐音词是“海龟”,海外归国人员的绰号就叫做“海龟”,这也反映出了归国潮的影响之广。… 阅读更多

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印度可向中国学习治水之道

时间:2016-03-26

16300001051406138664341624460.jpg

尼泊尔《加德满都邮报》3月22日文章,原题:印度能向中国学什么? 中国有值得印度学习的地方吗?怀疑论者或许说不。两国治国体系大相径庭。但笔者认为,中国能在水治理领域为印度提供潜在有益的经验。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和缺水国家,中印都在面临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引发的水危机、随之而至的污染问题以及水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但两国的区别在于治水之道。例如,中国解决水(和能源)危机的主要举措是修建更多大型水坝和引水渠。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修建约2.2万座大中型大坝(至少15米),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这些水电项目有助于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印度各邦和不同用户群之间的利益冲突、民主体制中更多否决方,以及印度地方政府并不拥有大兴土木的工程、金融、管理和政治实力,这些都导致印度难以修建大坝。

阅读更多

欧洲恐怖潮:美国为何能隔岸观火?

来源:中国网   2016/03/26 09:51:30    作者:陶短房

导读: 在美国,理直气壮地谈“为反恐必须限制某某”并不会触犯“政治不正确”的忌讳,谈“大熔炉”、“美国梦”则更是“美国政治正确”的典型。与之相比,在欧洲谈论相关话题都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3.22”恐怖袭击发生在“欧洲心脏”布鲁塞尔,顷刻间震惊全球,而这已远不是欧洲近年来所遭受的第一次或最大一次、由极端原教旨国际恐怖组织所发动的恶性恐怖事件:小的不说,仅规模和知名度极大的,近十几年来便有2004年“3.11”马德里连环恐怖爆炸案(191死,2050伤)、2005年“7.7”伦敦公交系统连环爆炸案(56死,700人以上受伤)、2015年“1.7”巴黎查理周刊事件、“8.21”阿姆斯特丹-巴黎“大力士”高铁未遂恐怖袭击案,和去年底“11.13”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等。

这些特大恐怖系列案件的幕后主使者大多来自“基地”或“伊斯兰国”两个原教旨极端组织(有些甚至和两大组织都有关系)。然而众所周知,不论“基地”或“伊斯兰国”,其最大的“冤家对头”本都该是美国,“基地”的本.拉登、“伊斯兰国”创始人扎卡维,以及两个恐怖组织中许多头面人物,都死在美国特种部队、航空兵、巡航导弹或无人机的“外科手术”中,何以近年来却总给人“欧洲水深火热、美国隔岸观火”之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