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夫人涉嫌濫用公帑背後

2009-03-24 20:54

雖說民眾對去年大選後前雪州國陣議員夫人俱樂部近千萬令吉資產一夕間被轉移戶頭感到震驚,由於其中有85萬是來自州政府子公司的捐款,遂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但前天能力、公信力與透明化遴選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上數位州政府子公司主管的供詞,還是令人錯愕不已。據該遴選委會揭露,前雪州議員夫人俱樂部曾於 2007年舉辦全國議員夫人交流會,3天下來的晚宴花費竟高達85萬,最後由州政府、達魯益善集團與雪州發展機構買單。不僅如此,過去幾年該俱樂部也從雪州投資有限公司獲得519萬捐款,其中許多開銷竟然沒有單據。

此外,雪州經濟發展局也以超低優惠價,“轉讓”兩塊土地供俱樂部興建慈善機構會所,事後發展局主管坦承轉讓土地確有瑕疵。這些現象都是一個惡質的社會病症的縮影,簡單的說,社會正義被侵蝕,已不只是少數人偏頗行為所致,社會上的巧取豪奪已漸漸制度化了。

所謂巧取豪奪已經制度化,意指侵佔公共資源的行為,不再是遮遮掩掩之流,而是巧妙地依存於既有的社會制度而公然為之;在一個縝密的金權網絡聯繫之下,不但明目張膽取得合法掩護,甚至社會對此也不以為意。以官夫人出國旅行購物事件為例,2006年達魯益善曾贊助俱樂部代表赴廣州採購紀念品,往返機票加上購物花費總共22萬,全數由該集團支付,而當時該集團的主席不是別人,正是前雪州大臣基爾;該集團主管阿都卡林在聽證會上指出,“我們的習慣就是批准捐款,並且不過問對方的一切活動細節”,就點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這種情形在公眾之前形成示範,已非一朝一夕。這次若非州政府改朝換代,現政府鍥而不捨追究,問題尚不知何日才能揭露。我們回顧事件始末,難道不是一場對公共資源的制度性的掠奪?

官夫人出國旅行購物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其他例證,雖然事件主題各不相同,但制度性掠奪的性質則無異。雪州農業發展局主管也供稱,該局曾在2006年撥出數萬款項給俱樂部,供慈善活動經費之用;但該局是將款項直接匯給供應商,而不是申請撥款單位。州政府的子公司本來應為民眾共同利益而看緊政府荷包的任務,最後變成慷州庫之慨,或曰慷納稅人之慨。此外,達魯益善集團在2002年至2007的5年時間,曾撥出67萬供俱樂部12項活動之用,其中一些撥款令人匪夷所思,包括撥款10萬充作活動晚宴經費以及花費近3萬購買紙袋和紀念品。這整個過程,不外一些官場中人只知在私人及個別政黨的利益上需索,而將民眾托付政府管理的公共資產恣意浪費。

最令人疑懼之處是:上述這些事件的過程,都以堂皇的名目為之,程序看似公開,卻充滿不為外人知的“內線運作”,其間涉及的龐大利益,無一不是社會的共有資產,卻以幾乎是私相授受的方式,巧妙移轉。於是,眾目睽睽之下,社會正義逐步淪陷。

許多民眾常為上述事件外表的正當性所蒙蔽,而不能深切體會其鉅大危害。例如檳城、霹靂議員夫人協會都先後傳出移轉資金與修改章程的事件,這些都需要有關方面向民眾清楚交代的。

星洲日報/社論‧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