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战争

/希山慕丁莱益斯

/杨健燕、庄慧扬

20141014

对于这种邪恶品种,你无法讲理,也无从谈判。唯一能让此类凶手明白的语言,是武力的语言,因此,美国将和一个广大的联盟合作,摧毁这个死亡网络。--奥巴马的联合国演讲

大马人都知道叙利亚、利比亚、巴基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正面临战争。我们都知道战争会带来伤亡、毁灭与痛苦。然而,这些战争没有停下的迹象,反而越演越烈。

多年来,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皆被无人驾驶飞机轰炸。巴基斯坦人民也面对着无情的战火,只不过不像伊朗、叙利亚和利比亚般被称作战争。

1914年至1918年的世界第一次大战夺走了将近2000万欧洲人口。而1941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夺走了6000万至800万人命。这相等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2.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单单俄罗斯就丧失了2000万人口。若大马也损失同等数量的人口,那意味着今天的大马人口将所剩无几。

世界第二次大战时,马来亚拥有阅读更多

推文指伊发展局极端惹祸 人权律师遭廿名警员逮捕

《当今大马》2015年1月12日 晚上10点00分

日前指责伊斯兰教发展局散播极端主义的人权律师艾力保森(Eric Paulsen),今晚遭逾20名警员援引《1948年煽动法令》逮捕。

全国总警长卡立阿布巴卡于今晚9点40分,在推特证实警方已逮捕艾力保森。

同时,根据捍卫自由律师团的推特,艾力保森是在煽动法令下,在吉隆坡十五碑遭逾20名警员逮捕。

警方接着将艾力保森带到捍卫自由律师团的办公室进行调查,并且充公其电脑和电话,最后才将他送往金马警区总部。

他预料今晚将在金马警区总部过夜,并且可能在明早遭到延长扣留。

捍卫自由律师团抨击,虽然艾力保森已答应将于明日到武吉阿曼全国警察总部接受调查,但警方仍逮捕他。

“动用逾20名警员援引煽动法令,逮捕已表明会合作的艾力保森,这是不必要及浪费警力的行为。”

掀起争议后删除推文

上周五,艾力保森在推特指称,“伊教发展局每周五散播极端主义。如果政府真的严正看待马来西亚的极端主义,就应该处理这个问题。”

阅读更多

蒙古女郎命案·推翻無罪釋放續判死刑

《星洲日报》2015-01-13 09:43

(吉隆坡13日訊)聯邦法院今天推翻被控謀殺蒙古女郎阿旦都雅的兩名特警無罪釋放的判決,恢復他們的死刑判決。

  • (圖:星洲日報)

聯邦法院五司一致裁決兩名被控謀殺阿旦都雅的特警無法對控方案件挑出合理的疑點。特警西魯伍長沒有出庭接受死刑判決,法院對他發出逮捕令。

8年前轟動全國的蒙古女郎阿旦都雅炸屍命案,兩名被控謀殺她的特警獲無罪釋放的上訴,聯邦法院在今日作出了裁決。

兩名被告是特警阿茲拉哈里首席警長,與西魯阿查哈伍長。他們多次蒙臉進出法院,臉孔長相一直成謎未曾曝光。

38歲的阿茲拉及43歲的西魯是被控於於2006年10月19日晚上10時至10月20日凌晨1時之間,在八打靈縣屬的武吉拉惹地區12843和16735地段,存有共同預謀殺害來自蒙古的阿旦都雅(28歲)。

【相關新聞請點大事件:蒙古女郎命案】

(星洲網)阅读更多

【妙文】创造选择,开拓可能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1月13日 上午 10点00分

林宏祥

直言不讳:最近与伊斯兰党喉舌《哈拉卡》的总编辑阿末陆菲狄(Ahmad Lutfi)一席谈,询及为何选择伊党,现年52岁的他如是回答:在我的成长背景里,没有其他选择。伊党,或巫统。但他自认无法接受“只要是朋友,做错了都得誓死捍卫到底”的asobiyah观念,因此坚拒以种族主义感召群众的巫统。

当下的伊党在某个程度上,背叛了像陆菲狄这个世代的中坚党员。以穆斯林弟兄之名,贪污可以视而不见、暴政可以避重就轻,只要可以携手落实来自阿拉的伊刑法,伊党现今不惜与巫统拥抱。陆菲狄执掌的《哈拉卡》提出了自我批判的声音,从编辑、助编到专栏作者,一个接一个人头落地。

我后来在一个“声援陆菲狄”的场合上与年轻人权律师法蒂雅(Fadiah Nadwa Fitri)闲聊,话题从本地的马来西亚穆斯林连线(ISMA)一直聊到巴黎《查理周刊》枪击案。对于当下的时局,她深感孤独无力–愿意站出来反巫统的马来人已是少数,而在宗教(脱教)、人权(平等)、弱势群体如LGBT等课题上能与民主自由多元价值接轨的,可谓“少数中的少数”。… 阅读更多

【妙文】调查保森(Paulsen):警察必须保持中立和专业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1月12日 下午 07点30分

K Kabilan

快讯:巫统全面掌控的《马来前锋报》开始执行,针对捍卫自由律师团(LFL)的执行董事艾力保森(Eric Paulsen ),指责伊斯兰教发展局(Jakim)每周五讲道散播极端主义的推特文而采取行动。

即使Jakim针对保森的推特文可以为自己辩护时,《马来前锋报》的编辑部于上周日捍卫该局,并敦促对保森立即展开调查。

《前锋报》的编辑部表示:“必须对保森采取行动,他应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他应该挺身而出,公开道歉。”

然后是延伸到质疑保森作出这样言论的动机是什么,并想知道是谁怂恿他这样做。编辑部接着指责保森侮辱伊斯兰教和挑衅穆斯林。

保森在推特发文说Jakim通过每周五的讲道宣传极端主义而惹上麻烦。

上周六,全国总警长丹斯里卡立阿布巴卡说,将援引《1948年煽动法令》调查保森;有意思的是,保森是反对煽动法令者。

上周日,首相署部长嘉米基尔(Jamil… 阅读更多

【妙文】印度打造印太两洋强国的梦想很难实现

作者:高峰      2015-01-12 14:29:43

核心提示:在默迪政府上台以后,印度的向东看政策探索可能正式转变为向东看战略。印度目前在印度洋周边的一切政治经济投资都变成了美国的嫁衣裳,自己的印度洋霸主追求变成了美国的印太两洋战略跟班。

在默迪政府上台以后,印度的向东看政策探索可能正式转变为向东看战略。印度已经不满足只是在印度洋做有影响力的大国。在印度政客看来,中国可能是印度现实和未来的有力威胁,但是中国现在也正在为印度创造借势出击的历史机遇。只要能够巧妙地利用印太两洋的现实政治安全格局的漏洞,那么印度就有机会成为印太两洋的决定性力量。

不过笔者认为印度的梦想很难实现。首先是美国印太安全体系虽然出现新转向,但是仍然是以维护美国的两洋霸权为战略目的。只是美国的新战略调整是要广泛利用现有盟友体系和潜在盟友国际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抛弃巴基斯坦转向印度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美国看中了印度在印度洋和西太的地缘优势,并想通过整合来为己所用。

阅读更多

【探索】解读:俄罗斯为何又对乌克兰“雪中送炭”?

作者:孙兴杰      2015-01-12 10:49:46

核心提示: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是普京的大手笔,俄罗斯之所以承受巨大的制裁压力,主因亦在于此,所以,保障克里米亚人的生活就成了莫斯科的政治任务。为稳定经济,莫斯科能用的招数基本都用了,现在正是关键节点,如果经济依然无法止跌,普京应另觅他途。

历史上,号称“双头鹰”的俄罗斯时常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但每次转向都堪称在危机之下的被动选择,虽少了些灵活性,但这也许恰恰反映出俄罗斯人性格中的极端性和绝对性。

“在基辅的男女老少为过冬而发愁时,俄罗斯方面却同意每月对乌提供50万吨煤炭,若双方能达成进一步协议,俄方还可能将供应量翻倍。”

这条在跨年之际传递出的消息,被解读为“莫斯科调整对乌策略”——强硬外交不意味着盲目蛮干,地缘政治高手懂得软硬结合。不难看出,俄方的动机大概有二:一是希望乌克兰能投桃报李,向克里米亚提供水电;二是缓和乌克兰危机,以期欧盟软化对俄制裁。

众所周知,克里米亚最近遭到来自基辅的“禁运”,由于这个半岛主要的水、电以及物流都要经过乌克兰,乌政府常以节约能源为由对克断电,交通也时常中断。

阅读更多

【探索】刘仰:全球应建立新的宗教自由共识

作者:刘仰         2015-01-12 10:25:02

核心提示:任何宗教都有政教合一的历史或趋势,当今各种宗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都是政教合一、政教分离原则冲突的延续。在政教分离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基础上,宗教应该非常明确地被认定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因此,各种宗教首先不能与暴力、武力手段相结合,其次,各种宗教与财富经济的关系也应该明确和公开。而在言论领域,宗教之所以也应该受到制约,是因为它更多涉及的是关于未知世界的言论,因此,它应服从于世俗社会、已知世界的理性言论。

1月7日,法国发生惨案。全世界异口同声地谴责恐怖主义,心照不宣地避开宗教因素。事实上,谁都知道宗教因素在此悲剧中占有重要分量。虽然可以用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来描述这一悲剧的性质,但不可否认,言论自由的内涵不足以完全涵盖这一事件,尤其是其中涉及宗教。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同属一类,法国的这次悲剧,是因为它们遭遇了另一类自由,即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这两类自由长期以来并不能和谐相处,早已多次引发极端的冲突,1月7日的法国惨案,不过是其中最为血腥的暴力冲突之一。由此也使得世界不得不认真审视关于自由的认识。

阅读更多

【探索】王义桅:拉美之行的十大困惑

王义桅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发表时间:2015-01-12 09:39:49

 中拉政治热度升温,但仍需面临诸多认知上的问题。图为去年7月习近平访问拉美诸国

拉美是欧洲人的作品,非洲是欧洲人的孽债。这是笔者不久前拉美之行得出的鲜明感受。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2014年11月24-25日在智利圣地亚哥市西班牙宫举行。参加论坛后,笔者又赴巴西多地访问。感性与理性认识反差,十分明显。来到拉美,才真正领悟到世界之大,所知之小。

漫步在里约海滩,犹如置身于欧洲;翻越一座山,贫民窟印入眼帘,又觉得来到了非洲。何以至此?为什么智利、墨西哥成为OECD国家,而曾经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的阿根廷却迈不过中等收入陷阱?种种困惑萦绕脑海,迄今无法消除:

困惑一、为什么拉美不如北美?

拉美的发展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落。… 阅读更多

【健康】咳嗽不停?雙穴位+2茶飲止咳平喘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5年1月10日 11:20

早晚氣溫變化大,若未適時添加衣物保暖,稍不留意呼吸道容易跟著拉警報,出現喉嚨乾癢、咳嗽不停等症狀。中醫師表示,有久咳、喉嚨乾癢等症狀的人不妨可以選擇透過水梨、生薑等食材,搭配有潤肺滋陰作用的川貝、陳皮等藥材燉煮熬湯服用,調理體質,達到潤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早晚氣溫變化大,若未適時添加衣物保暖,稍不留意呼吸道容易跟著拉警報,出現喉嚨乾癢、咳嗽不停等症狀。
早晚氣溫變化大,若未適時添加衣物保暖,稍不留意呼吸道容易跟著拉警報,出現喉嚨乾癢、咳嗽不停等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咳嗽是呼吸道自我保護作用。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咳嗽能排除呼吸道的外來異物、細菌微粒或本身分泌物;然而咳嗽也會因不同原因,而有不同的相關合併症狀。

俗話說:「醫生怕治咳嗽,辦桌的主廚怕辦午宴,做土水怕抓漏水。」為什麼醫師怕至咳嗽呢?周宗翰中醫師指出,這是因為導致咳嗽發生的可能非常多,小到輕微的感冒,大到嚴重的肺癌都會可能引發咳嗽的問題產生。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因素,更增添咳嗽不易治療的程度。

阅读更多

《捍卫华教,维护董总》汇报会 邓伦奇:需法理情及华社激情

《赤道论坛》2015/1/12 (砂拉越)国际时报/新闻

 

 

 

 
图示:5名主讲者,饶仁毅律师、拿督邓伦奇、叶新田、张守江律师及许炳正(前排右一、二、四、五及八)与主办当局合影。

(诗巫11日讯)砂人联党顾问邓伦奇律师下午在《捍卫华教,维护董总》汇报会上强调,捍卫华教要有法理情,在维护董总上,法理已经清楚了,接下来是要激起华社的激情,不是在汇报会后就趋于平静了。

 

他表示,一个政策的错误,是遗害500年,所以非常重要,董总的叶邹两人是在拼了老命,守住底线,也就是保住华小不变质,继续以华语为媒介语,但是要谨慎的是,会通过课程内容来铲掉华语的节数;至于独中是树干,现在面对了一个陷阱,在关中事件上,就好像是掉了一根骨头,大家互咬着。

 

不过,邓伦奇强调,关中的批文一定要改的,不能因此因小失大。

 

邓伦奇指出,董总的任何决定将影响砂州,当前要务是要确保华小不变质,并也希望有一些人要以民意为重,虽然有时候会受舆论影响,但是不要被左右。… 阅读更多

阿末扎希致函FBI掀波 慕尤丁:内阁不曾讨论

《当今大马》2015年1月12日 下午2点00分

内政部长阿末扎希致函美国联邦调查局为潘惠生辩白,许多谜团至今未解,就连副首相慕尤丁也表示内阁不曾讨论此事。

慕尤丁今日在赛城举行记者会时,受询时内阁是否知晓上述信函时指出,“不,我们在内阁不曾讨论此事。”

他表示,自己需要进一步研究后才可以进一步评论。

内长纠正警方错误

美国联邦调查局曾向美国法庭提呈一份内部文件。根据文件,大马警方在2008年告诉联邦调查局驻马代表,潘惠生是14K三合会成员。

不过,阿末扎希较后向联邦调查局发函(右图),为潘惠生辩白。他声称潘惠生并非14K三合会成员,反之还曾协助马来西亚政府的国安计划。

在闹出轩然大波后,作为潘惠生律师的沙菲宜宣称,阿末扎希致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目的,是要纠正警方的错误。

慕尤丁不知两版本

对于警方与沙菲宜两种的不同说法,慕尤丁也表示不知情。

“我不知道有两个不同版本。”

“我必须研究有关课题后,才可以进一步评论。”… 阅读更多

外媒:大马倒债风险最高?

《当今大马》2015年1月12日 傍晚5点00分

一马公司债务风波继续延烧,就连外国媒体也提问,我国是否已经成为东南亚区域,主权债务风险最高的国家?

《路透社》今日是以“马来西亚——东南亚最大的主权债务风险?”作为新闻标题,来跟进一马公司未按期还债事件,对我国主权债务的影响。

根据该报道,相比其他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主权债务投保的成本在今年上涨得最高。

大马为期5年的信贷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在2015年短短两个星期就上涨40个基点,至142/148bps。

相比之下,大马近邻泰国同一时期只是上涨10bps,而印尼则上涨14bps.

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旨在保护买方在信贷违约时减少损失。

政府预料将出手拯救

《路透社》报道,尽管国际评级机构标普(S&P)认为,一马公司没有按期偿还一笔债务,对该公司的债券只有很小的影响,但是投资者却担心它对整个国家主权评级的影响。

阅读更多

再迪揭点墨弊端罪成革职 呛法官“未来阿拉法庭见!”

《当今大马》2015年1月12日 中午12点00分

下午2点50分更新

军事法庭今日宣判,擅自向媒体揭露不褪色墨汁弊端的再迪少校(Zaidi Ahmad)违反军纪罪名成立,处以革职的惩罚。

但再迪坚持自己遭政治审判,更无惧地向法官呛声,未来他们终要面对上苍的审判。

他今天在求情程序时向5名承审法官表示,这次审判和定罪全是“政治掌权者的要求”。

“10岁小童都会知道,在说真话与撒谎者之间,谁是正确的?肯定是讲真话的人。”

斥审讯遭政治干预

接着,再迪直斥法庭“在面对政治局势时,肚子比脑袋重要。

听到如此的批评,法官沙阿顿上校(Saadon Hasnan)随即驳斥,“不要提‘政治当权者’,因为在本军事法庭,我们是中立和无涉政治的。”

此外,法官古再里少将(Khuzairi Mohd Arshad)也提醒再迪,所谓的求情是要忏悔、保证不再犯,或者提出“外在因素”以求减低刑罚。

身处被告栏的再迪立即反击,“你们是军官,我也是军官!你们认为我有罪,这是大事情!”

阅读更多

我们的话

会长;李学智(四海)

2014年12月2日是举世瞩目的《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5周年,除了在合艾的蠡园酒店举行纪念活

 

1989年12月2日,由泰王国政府、马来西亚政府和马来亚共产党三方签署的《合艾和平协议》,为马泰边界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得到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和赞赏。这次在槟州举行的纪念活动,得到了槟州政府、各级议员、非政府组织以及各地的兄弟团体和老友的支持。因此,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和平盛会。

 

5年前我们在泰国合艾举行《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0周年纪念会。在纪念会场上,作为和平协议主要签证人——陈平是否可以回马的问题,则成为热门话题。陈平在致词中说,作为社会主义者,我们必定要为被欺凌压迫的人民出头。我们为反抗外国统治和剥削而斗争,为反对一切形式的残暴和非正义而斗争,我们抗击英国殖民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马来西亚政府知道我们对马来亚从日本人和英国人手中解放出来的贡献。1974年,东姑曾说过:“华玲(谈判)直接导致独立。”陈平指出,1989年的和平协议是马来西亚政府和马共秉持真诚、宽宏谅解的气氛下签署的,现在马来西亚当局一直不允许我回去,使备受称颂的和平协议蒙上污点。对自己被禁回国深感无奈!… 阅读更多

【妙文】言论自由却没有任何借口去发表冒犯他人及具煽动性的言论!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1月11日 下午 07点30分

Alyaa Alhadjri

点评:你认识一个脸上常挂笑容的女子吗?

她也许激怒了你而令你陷入挫败的地步,但如果你因此而做出反击,这将只会让你看起来变成像一个“坏人”。

毕竟,谁会相信一个那么“好”的人会那么坏,对吗?

或者也许你认识另一个能面不改色地说出最讽刺性的言论的人?

你也许会取笑他说的笑话,但如果听者能从有关意有所指的笑话中听出什么东西,就能发现“藏在”其中的伤害性事实。

以上内容是要传达什么信息呢?

简单的说,这就是人们未经深思熟虑去接收他人的信息所产生的普遍情况;殊不知有关信息无形中已有意或无意地伤害了他人。

把上述人士与法国《查理周刊》的漫画家相比,就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有关漫画家早前已被指他们更公然“挑衅”宗教敏感性。

有关于1970年代创办的刊物,长期以来总在欧洲社会利用讽刺性的内容来嘲笑“极端分子”;它特别会对一些宗教课题展开嘲讽,尤其是伊斯兰教。… 阅读更多

【妙文】总警长会毫无畏惧地采取行动吗?

来源:每日蚁论      2015年1月12日 上午 08点30分

ecilia Jeyanthi Victor

快讯:社运活跃分子希山慕丁莱斯(Hishamuddin Rais)是《煽动法令》最新的“受害者”,因呼吁推翻联邦政府而判煽动罪成。

针对两年前于5月13日的论坛发表有关推翻政府的煽动言论,63岁的社运活跃分子被法庭罚款5000令吉。

不久,另外两名著名的政府批评者可能会步其后尘。

周六,总警长丹斯里卡立阿布巴卡表示将援引《煽动法令》调查金宝国会议员许崇信医生以及柏尔森(Eric Paulsen)律师。总警长说针对许崇信医生呼吁大学废除伊斯兰文明科的声明做调查,而保尔森声称Jakim促进极端主义。

卡立还表示,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是一个提醒;为什么我们需要煽动法令以遏制这种攻击在马来西亚发生。

不久将强化该法案,马来西亚人别无选择,始终要谨慎避免说出任何具煽动性,或接近煽动性的言论。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该法律不是用来对付所有的罪犯。明显的是,煽动法令似乎只用来对付持歧见者。… 阅读更多

【妙文】宋鲁郑:西方为什么打不赢反恐战争?

宋鲁郑宋鲁郑旅法学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发表时间:2015-01-12 07:13:20

法国一向以浪漫、小资、悠闲、享受生活而著称世界。所以发生在巴黎如此血腥、充满原始暴力的恐怖袭击事件,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心理重创可想而知。由于法国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恐怖主义再度成为全球尤其是西方不得不反思的话题。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恐怖袭击反而更令人认知这是一个多么分裂的世界。西方的主流媒体BBC、美国之音不间断二十四小时直播,但如果看一下伊斯兰国家的电视台,这场悲剧似乎并没有发生过,或者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它们的头条是阿富汗、叙利亚难民或者本国的新闻。在屏幕上产闪铄的紧急新闻不过是本国一位主管页岩气部长对某地的访问。根据法国媒体提供的信息,全球自发举行悼念活动的,主要在西欧和北美。整个亚洲、中东、大部非洲、南美以及俄罗斯都是空白。

法国街头(照片系作者从法国游行现场发回)

其实,这样的分裂天天在世界上演。2014年伊拉克发生过72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几乎每次丧生的人数都超过此次巴黎恐怖事件。同样是恐怖袭击,同样是人命,但伊拉克何时享受过《查理周刊》死难人员的待遇?就在巴黎悲剧发生之后,非洲发生恐怖分子屠城的悲剧,两千多人死亡。但国际社会可否做出同样的反应?可否有四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去亲自游行哀悼?两千多人的命怎么就比不上十七个法国生命?… 阅读更多

【探索】陈石宇:“普遍贫穷”论是剥削阶级反攻倒算的谬论

作者:陈石宇 发布时间:2015-01-09 来源:乌有之乡

没有剥削、人人参与劳动的社会对于剝削者来说则是大逆不道。

任何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都是以极少数富人和绝大多数穷人同时并存的社会,或者说都是以绝大多数人被剥削被奴役为条件,供极少数剝削者寄生虫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社会。在穷苦人看来,这样的社会极不合理,应当推翻它砸烂它,在剥削阶级眼里,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一个社会有富人和穷人才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如果全社会都过着一样的生活,没有富人,就是“普遍贫穷”。立场不同,观点相反,十分自然。

在毛泽东时代以前的中国社会,都是富人与穷人并存的社会。那些社会都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少数人窃取了大量生产资料,并据此疯狂的剥削和奴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从而在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富人挥金如土,穷人无立锥之地,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那种社会的真实写照。直到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了剝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进入了毛泽东时代,才消灭了私有制,结束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历史,开创了由过去被剥削和奴役的穷苦人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在毛泽东时代,无论任何人,除了凭自己的劳动贡献大小,分得一份相应的报酬外,都不可能利用其他任何手段占有社会财富。所以,那时人人都必须参加劳动,并依据劳动贡献领取一份社会财富。再也没有特别富有的富人和特别贫穷的穷人。对于原来被剥削被奴役的工农来说,这是最合理最公平的社会,但是,对于剝削者来说则是大逆不道,自然要斥之为“普遍贫穷”的社会。…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