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诸国为什么不批判日相安倍?

2014-01-06 09:36:25 来源:海外网

•作者:孙海岗 •

安倍以日本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中美日韩关系大震荡。美国表示失望,中韩表示强烈谴责。

与以往不同,中国这次加大了对安倍的批判力度。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媒刊文,将安倍时代的日本比喻为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伏地魔。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则将安倍斥为历史罪人。

奇怪的是,对于日相安倍这种做法,同样是二战中日军受害者的东南亚诸国政府,却保持让人难堪的沉默。

这些当年的日军受害国,为什么会对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保持沉默?他们的沉默,其实是他们在东亚诸国博弈的最优策略。

这种博弈行为指向的对象,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对此,东南亚诸国有三种应对策略:沉默,赞同和批判。

中韩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批判安倍的这一做法。问题是,这些国家似乎不能从“批判安倍”这一做法中获得足够利益。这些国家知道自己的实力,他们就算批判安倍,对日本影响也不大,力度掌控不好,得罪日本,并被日本记仇的话,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来自日本的低息贷款和投资会减少。 赞同则是最差策略。赞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即让国内民众不爽,又过不了自己的良心关,还会得罪中韩,也会影响到这两个国家对自己的投资和贷款支持。

既不能批判,又不能赞成,那就只好沉默了。沉默,就是不表明立场。这种不表明立场的立场有什么好处呢?最直接的好处,这些国家会成为对峙双方竞相拉拢的对象。国家如果拉拢国家呢?那就是给好处啦!争相拉拢呢?就是争相给好处啦!

难道东南亚诸国除了利益算计,就没有自己的长期战略考量吗?

非也。

不错,在历史上,日本曾经侵略过东南亚诸国,但时至今日,这些国家似乎也担心中国的崛起。于是,这些国家对中日韩之争,就会长期保持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姿态,最好这三个国家斗得三败俱伤,就算东南亚国家捞不到什么好处,心理上的安全感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这些国家的长期博弈战略很清楚,就是在中国强大的时候,用日本来制衡;在日本强大的时候,用中国来制衡;如果两国中的任何一个失去约束,东南亚国家还会请美国进来制衡。

有人问,这些东南亚国家不怕日本侵略历史重演吗?

当然会怕了。问题是,这些国家知道一件事,今天的中国,不是当年的中国。就算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还有中韩做垫背的呢!

今天的日本,能像过去一样,穿越大半个中国,去东南亚打仗吗?从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来看,恐怕不可能吧!既然如此,东南亚诸国还怕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辟呢?有些人甚至认为,复辟就复辟好了,刚好可以消耗一下中国的实力。

在日本的侵略之下,万一中国撑不住呢?还有美国人呢!

这种推理很残酷,却符合国际政治博弈的现实。正如一个人在扮演英雄之前,一般会先估量一下自己的实力,如果实力不够,就不但英雄当不成,还小命难保沦为烈士了。东南亚诸国也是一样,未来很难指望他们与中韩一道阻遏日本的扩张野心!

责任编辑:yj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海疆在线无关。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http://www.haijiangz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