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由于一些原因,学校突然决定更换校服颜色。因此法米被迫像一般父母,掏出额外的钱来购买校服,以遵守学校的新规矩。
他的案例说明,一些学校如何为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因为他们必须为孩子购买的学校用品,似乎每年都在增加。
《透视大马》分别访问了10组来自巴生谷、槟城和砂捞越的家庭,而法米正是其中一组家庭。
他们认为,政府必须控制学校用品的成本,或者为贫穷家庭提供40%,购买孩子校服的援助。
“或者,政府可以减少孩子们每年所需的衣服、费用、书籍和文具。”
法米说,如果不必为孩子更换校服,今年便能节省一些钱,因为孩子旧校服还是很好,可以使用。
“但却基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学校决定今年更换所有校服的颜色。所以我不得不去购买一套新的校服。”
“如果他们给我们两年宽限期,至少我们可以确保不浪费旧的校服,再更换新的校服新的颜色。”
法米每个月收入为3000令吉,要抚养一家四口。他估计,自己已经为每个女儿开学花了200令吉,一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小的则是一年级。
访问中,发现大多数父母为了多赚一点钱应付沉重的开学费用,纷纷利用其它时间赚外快,比如当Grab司机、售卖蛋糕、拼命加班。
如果像法米一样,孩子有参加任何童子军、运动会,还必须多花些钱来购买这些活动需要的衣服和鞋子。
无论如何,10组中低收入的家庭都说,虽然要应付沉重开销,但还是很高兴让孩子接受教育。
来自槟城大山脚的李林琳(译音)(43岁,家庭主妇)说,家里只有丈夫在工作,丈夫负责开货车,每个月赚取2000令吉来养活一家四口,包括两个孩子。
“在许多事情上,我节省了很多。即使想吃东西,我都会省下来,为了让孩子们上学。我每个月都会存一些钱给孩子。”
她说道,一个儿子的校服、鞋子、文具和书本已经花了150令吉。
在受访的家庭中,有6组家庭希望,政府帮助降低生活成本,进而减少学校用品的售价。另外则有4组家庭则要求政府提供学校用品的援助。然而,当中只有2组B40的家庭,说从政府获得到学校用品的援助。
从事办公室清洁工的王美珍(译音)透露,她收到一张100令吉的优惠券,可以在大山脚的一家指定商店购买学校用品。
她说,自己有一对双胞胎,明年都升上了二年级。
“一个孩子的开学费用约100令吉,但是我的丈夫是名小贩,每天收入仅介于80令吉100令吉。”
来自砂拉越古晋,有4名孩子的父亲黄先生说,他不认为该地区的政治人物会在学校用品方面,提供援助。
当被询及如何为4名孩子找额外的钱来购买开学用品时,他说,“我只是节俭和祈祷”。
39岁的努鲁阿西拉除了当Grab司机,还兼职当补习教师,每个月赚取3000令吉来帮补丈夫,一起抚养6名孩子。
她说,自己会分阶段购买开学用品,先会购买校服。
“如果还是合身,年幼的孩子就重新穿回年长孩子的旧校服。至於鞋子和书包如果还是保持的很好,也会重新使用,因为我还要省钱购买书本。”
47岁的拉兹迪马南是一名银行职员,每个月收入为6000令吉。但他发现,仍是不足够抚养一个就读中五的儿子,和两个就读中二及四年级的女儿。
“我必须为大儿子花费2000令吉,因为他在职业学校念书,然后他需要特殊的制服进行工业培训。”
“两个女儿平均一人要花费400至500令吉,作为她们的开学费用,包括课外活动的衣服、杂费和其他宗教课程的校服。因此每年的总预算为3000令吉。”
他补充,如果妻子不兼职售卖蛋糕,单凭一人收入根本无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