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最诚挚的歉意”

•张慧•

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名嘴吉米•基梅尔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因为他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杠上了。11月9日,几千名旅美华人华侨在美国27个城市举行抗议,要求基梅尔“下岗”。

他甚至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注意。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督促美国广播公司“正视自身错误,以真诚的态度回应旅美华侨华人的正当要求,并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而旅美华人最直接的要求,就是ABC开除基梅尔,并对全球华人诚挚道歉。

美国时间10日深夜,ABC正式道了歉。

“童言无忌”,大人受罚

10月16日晚上,电视上播出的《吉米鸡毛秀》震惊了许多华人观众。基梅尔在节目的“儿童圆桌会议”环节中,与几个穿西装的小朋友讨论世界大事。他询问小朋友们:美国人欠中国13万亿美元的国债,应该怎么办?

“应该把中国人全都杀掉。”一名6岁男孩答道。基梅尔笑着表示,“这是个多么有趣的想法”。随后,他带领孩子们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讯问“我们可以让中国人活下来吗?”其余的小朋友说“可以”,只有那个男孩坚持说“不行”。

节目播出后,立即受到了华人群体的抗议。美国广播公司(ABC)总部大楼外、基梅尔在洛杉矶的寓所外,都站着愤怒的华人。他们手中举着标语,谴责带有种族仇恨情绪的节目,并要求基梅尔和ABC道歉。

美国一些媒体对基梅尔表示同情:闯祸的并不是基梅尔,而是小男孩。这些媒体称,基梅尔已通过电波、写信和与抗议者见面的方式,表达了歉意。

然而,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录像显示,基梅尔最初并不认为这是需要纠正的错误。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他被问及将如何回应中国人筹款起诉他一事,他说:“在美国,我们有新闻自由。如果他们想要浪费钱起诉我,那是他们的选择,不过我奉劝他们不要那么做。”基梅尔认为那只是个玩笑,并嘲笑华人缺乏幽默感。

然而,华人抗议的声音越来越响,基梅尔道歉的态度也不得不认真起来。《好莱坞报道》报称,基梅尔在见到华人抗议者时表示,“如果我让你们感到难过,我非常非常抱歉”,“我并没有恶意,我是个喜剧演员,只是想要让观众笑”。

ABC也在舆论压力下承认了错误。“我们诚挚地道歉。我们从来没有故意播放会让华裔群体、亚裔群体、中国人后裔或其他群体感到难受的内容。我们的目的是提供娱乐。”

有中国网友制作了一段4分钟的短片,告诉美国的孩子们,为什么不应该杀死中国人。这个幽默的小短片说,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想杀死中国人,包括蒙古,但现在蒙古族成了中国的一部分。短片介绍,中国人辛苦劳动攒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购买美国国债则是为了保持经济稳定,这样才能与美国做生意;现在,平均每个美国人欠中国4000美元,而如果美国想要杀死中国人,就得造更多航母,然后欠下更多钱。

最后,短片提醒美国的小朋友,如果还想在圣诞节早晨得到礼物,就不要杀死中国人,因为这些都来自中国工人的劳动。

华人游行:仇恨不是玩笑

华人群体呼吁9日在全美27个城市举行抗议游行,包括ABC总部所在地伯班克。

伯班克警察局发言人称,早晨9点半,已有约1500名抗议者站在ABC总部门前。抗议过程十分和平,没有任何人被逮捕。到了中午12点半,人群有序地解散了。

华人尤凌冲(音译)旅美多年,现在是杜克大学的教授,他在抗议现场告诉《洛杉矶时报》,基梅尔和ABC的道歉不真诚。“他们找借口,说那些觉得受到侵犯的人是没有幽默感。”

在抗议现场,一些人手举“仇恨不是玩笑”的标语,要求ABC和基梅尔严肃对待这件事。

基梅尔成了示威者展示幽默感的对象。他们将这位脱口秀主持人比作希特勒,有人在他的照片上加上希特勒标志性的小胡子,然后画上纳粹标记。抗议示威的人群还指责他“操纵儿童”。

在一张海报中,微笑的基梅尔问装扮成希特勒的玩具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世界问题?”

希特勒熊回答:“杀死所有犹太人。”

基梅尔说:“这是个有趣的主意。”

多数人认为,ABC应负更大的责任。华人写给白宫的请愿书中指出,“孩子可能不懂事,但基梅尔和ABC的管理者是成年人。他们本可以选择不播出这段散播仇恨的种族主义节目。”

“我们知道ABC已经道歉了,但是还不够。”“华人圆桌会议”主席陆先生11月7日对《洛杉矶时报》说,“我们希望ABC对所有中国人正式道歉,并保证这样的事情未来不再发生。”

在凤凰城的ABC大楼前,几百名示威者手中举着“不要教孩子仇恨”、“不要假惺惺的道歉”、“ABC该感到耻辱”等标语。一名身穿橘红色外套的小学生也站在示威队伍中,认真地举着手中“开除基梅尔”的标语。

新闻观察网站称,这场组织有序的抗议团结了各行各业的旅美华人,他们中有头发灰白的长者、带着孩子的父母、大学生,也有青少年。

也有一些抗议者举着写给美国小朋友看的标语。纽约一名华人男子的宣传板格外吸引眼球:上面印着迪士尼动画中的各路女主角,来自中国的花木兰也在其中,宣传板上写着“花木兰是朋友,杀戮不是玩笑”。而美国迪士尼公司正是闯祸的ABC的东家。

从民间行为发酵为外交事件?

在9日的大规模抗议之后,中国政府也做出了反应。1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督促ABC“正视自身错误,以真诚的态度回应旅美华侨华人的正当要求,并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这件事不仅惊动了中国政府,也将美国政府拉下水。一些愤怒的华裔观众到白宫网站上的“我们人民”栏目下提交了请愿书。按照规定,请愿只要在30日内获得10万个签名支持,白宫就必须受理,并给予正面答复。

“那是纳粹德国对犹太人使用的言辞。”请愿书称,并要求政府对基梅尔的节目进行调查。不足3个星期,这份请愿书就收集到了超过10万个签名。

“这是白宫首次被要求对一档深夜的喜剧节目作出回应。多数情况下,请愿是关于一些不靠谱的主题,比如承认针灸师是医务工作者、阻止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调控雪茄价格等等。”《华盛顿邮报》称。

白宫发言人表示,会根据请愿内容尽快作出回应。这可能要花几个星期,也可能是几个月。

雅虎新闻网认为,这场角力会继续下去,而结果还无法预测。“白宫请愿书上有10万人签名,但基梅尔在推特网上有320万追随者,而他的现场秀还有34万支持者。”

还有分析者担心,如果双方不能见好就收,这则社会新闻早晚会演变为两国间的外交麻烦。

一种教育的方式

11月10日深夜,ABC电视台连夜用中英双语发表了正式道歉,将那段节目称为“惊人的错误”,“原本就不应播出”,但由于“我们的体系失灵”导致节目被播出。ABC保证已经加强了标准操作程序,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出现。

此外,ABC承诺“竭尽所能保证这一片段今后不再播出”,已将这段引起争议的内容从节目中剪掉,视频也从所有在线网站上撤除。至于“儿童圆桌会议”环节,已被永久取消。

次日,组织9日游行的组委会作出了书面回应,接受ABC“最诚挚的歉意”。

对很多华人来说,这次抗争算是有了圆满的结果。多年来,旅美华人一向被称为模范少数族裔,这一次华人的抗议和坚持,让一些美国媒体大吃一惊。

孙戈(音译)在纽约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已在美国生活15年。9日的示威活动中,他特意带上了11岁的儿子。

起初孙戈的儿子并不想参加,但他告诉儿子,这件事很重要。他将这次抗议称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希望借此机会告诉儿子,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多么重要。

“我们很少这样做。”他说,“我们很少能听到中国人的声音。”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11月14日《青年参考》)

美国媒体为何接连上演“辱华”戏码

•张砥•

近日,美国爆发了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的华人抗议活动,要求美国广播公司(ABC)就其辱华言论道歉,解雇相关责任人。压力之下,ABC于10日发布声明,承认错误,并承诺永久性删除这些内容,并取消“儿童圆桌会议”节目环节,而这距离事发已近一月时间。12日,白宫方面也作出回应,称辱华言论不代表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道歉和回应姗姗来迟,但表面应付的痕迹也很明显,实难让人满意。

杀人不对,众所周知。然而面对孩子“杀光中国人”的不当言论,身为主持人的吉米•基梅尔非但没有制止和引导,反而轻描淡写地来了句“这个主意很有趣”。价值取向之扭曲,着实令人震惊。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录播节目,美国广播公司完全可以将以上对话在播出前删除,但他们没有,而是将此当作搞笑噱头广泛传播。如此表现,不仅严重伤害了广大中国人的感情,更将一种不健康的观念灌输给了美国下一代,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对此,我们惟有全力声讨、合力抵制,方能令其有所警醒。

对中国出言不逊,美国媒体早已不是一回两回了。就在前几日,包括《华盛顿邮报》、CNN等在内的一干大媒,还在我们的暴力恐怖事件、钓鱼岛问题等上大放厥词,挑衅意味十分明显。类似戏码一再上演,媒体责任缺失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更为根本的恐怕还在于,这类报道有人看,而且还十分契合一些人的口味。应当看到,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对中国方方面面的不安全感逐渐增强,敌视中国的情绪也有所抬头。利用这种情绪、渲染这种情绪,为自己赢得收视率和商业利益,或许就是美国媒体这般妄言的内在动因。从这角度看,“儿童圆桌会议”中关于美债的问题设计并非无意,孩子“杀光中国人”的回答也绝非偶然。

从更深的层面看,这种传媒生态,实际反映出的是美国当前的某种政治生态。一方面美国国内经济、政治、社会乃至文化、价值观的危机在不断蔓延发酵,另一方面资本集团的着眼点则是如何更快更多地将危机转嫁出去,尤其是转嫁给势头正盛的新兴经济体。于是乎,作为资本的“看门狗”,粉饰国内太平、放大外国威胁便成了美国媒体当然的报道取向。这种出奇的“政治正确”,近些年来正愈发普遍。此番面对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华人示威游行,美国主流媒体集体失声便又是一例。说白了,美国媒体根本就不讲什么“政治中立”、“客观公正”,更枉论什么“媒体责任”、“新闻自由”。这些好听的词儿,不过是用来包装自己、忽悠别人而已。

每当美国国内出现问题,特别是经济上出现问题,总喜欢归咎于其他人。这次事件正是这个“逻辑”的集中体现。可以预见,今后这样的戏码还会更多。面对美国媒体的胡乱聒噪,我们完全有必要严正抗议、据理力争,但也不必神经过敏、太当回事。身处今日“地球村”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但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我们应当有这样的自信和定力。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用发展的成果去堵住那些试图“辱华”的大喇叭,是我们最佳的选择,也是最有分量的选择。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5期,摘自2013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