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鹤立鸡群” 市长想要独立

•袁原•

伦敦人向来以自己的城市为荣,他们开玩笑说:“这是一座一流城市,可惜被一个二流国家拖累。”

不少学者和政治家甚至大胆呼吁:让伦敦独立!这对它还是英国其他城市,或许都是一种解脱。

经济增长节节高

英国首都伦敦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

自2000年以来,伦敦人口保持11.6%的高速增长,目前有820万常住人口,预计2020年将增长到900万,2030年增长到1000万。

伦敦是世界外汇交易中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1%,纽约、东京和新加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9%、6%和6%。

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有251家外国银行落户于此,数目远远超出纽约、巴黎和法兰克福。它们产生的跨境银行借贷总额也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占据全球份额的19%,纽约仅为11%。

越来越多亿万富翁选择定居伦敦,有4224个千万富翁常住此地,而东京、新加坡和纽约的同一人群数目分别为3525、3154和2929。

自从2008年以来,伦敦房价保持15%的增长,每年有60亿英镑海外资金注入伦敦楼市购买住宅用房产。

英国每年征收的收入税,四分之一由伦敦人缴纳,是苏格兰的3倍、远超英国东北、西北、约克郡和亨伯赛德郡等多地的总和。

想要“单飞”脱束缚

伦敦的技术、广告和时尚公司亟需国际人才,却苦于英国签证政策无法招募更多人才。市长鲍里斯因此请求英国议会,给予伦敦市政厅签发“杰出人才”签证的特权,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演职人员赴伦敦就业。

向内政部提交的报告中,鲍里斯说:“这将向硅谷精英时尚骄子传递明确信息:伦敦是他们应该前来发挥创意、开拓视野并参与其中的全球人才中心。”

鲍里斯还希望,伦敦能享有更多税收和财政自主权。目前,伦敦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中央政府拨款,只能收取数量有限的市政税。与之相比,东京和纽约的税收自主权大得多,能够收取房产、销售和收入等多种税。

鲍里斯请求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授予伦敦政府更多征税权,自主征收市政税、印花税、商业地产税和房产增值税等。 鲍里斯的老对手、前任市长肯•利文斯顿则更激进,认为伦敦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如果不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城市国家,伦敦就会错失良机。”

类似讨论不仅局限于政界。LBC电台主持人尼克•费拉里在早间节目中说:“所有城市中,伦敦最应该单飞,因为它俯视着所在国、俯视着欧洲。”

独立智库伦敦中心主任本•罗杰斯说:“英国生活的每一方面,无论商业、经济、房产、教育、文化、传媒、政治甚至体育,在过去20年内几乎都被伦敦所主宰。”

伦敦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3000亿英镑,如果独立的话,堪称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和瑞典相当,超过丹麦和比利时。

外来移民蜂涌入

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前来定居,伦敦也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像英国。

如今,每三个伦敦人中就有一人生于国外,与纽约相当。如果考虑父母的出生地,那大部分伦敦居民都可寻根海外。最新数据显示,伦敦是全球第五大“法式”城市,有着比法国南部城市尼斯还多的法国居民。住在伦敦的美国人也远远超出一些美国小镇人口。

由于居民几乎全是外来移民,伦敦某些街区整体感觉就像国外。以伦敦最奢华的地产项目“海德公园1号”为例,这里的85套公寓多为外国人所有,英国业主屈指可数。

这个地产项目造价10亿英镑,业主非富即贵。乌克兰首富斥资1.36亿英镑在此购得一套公寓。他的邻居包括一个自称明星的哈萨克斯坦富豪和卡塔尔前首相等世界名流。还有一个神秘的尼日利亚女人,委托一家名为“莎朗玫瑰”的离岸公司,在海德公园1号买了3套公寓,每套价值数百万美元。对于这些富豪居民来说,伦敦法制完善、政治稳定、治安良好、英语普及,还处于可与亚洲、欧洲和美国三地同时交易的有利时区。

海外投资成为伦敦房价节节上升的主要推手。去年,伦敦南肯辛顿地区交易房产,近八成由外国人购得。在伦敦贝尔格拉维亚和梅费尔等地,成交房产近六成被外国人买走。

在伦敦行政区西部的哈默史密斯和富勒姆等地,一幢有5间卧室的独栋房屋普遍售价250万英镑,相当于英国其他地区8套类似房产的总价。

外国“炒房客”不仅推高伦敦房价,更促成百业兴盛的局面。2007年至2011年期间,伦敦的经济增长接近12.5%,在英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从20.7%升至21.9%。

自从2007年以来,伦敦新增30万个就业岗位,新开张的企业数目超过英国全国,居民收入也迅速增长。放眼整个欧洲,伦敦是2008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

发展不均成掣肘

有经济学家称,英国首都与各城市经济水平如此悬殊,犹如欧元区各国难以适用统一的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伦敦犹如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英国各老工业区则相当于欧债危机严重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他们认为,对于英国经济的种种问题,让伦敦独立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伯明翰市议会负责人休斯说:“伦敦越强大,吸走的政策、资金、优先权和资源越多。我们需要新投资打造类似里昂、巴塞罗那或者法兰克福那样的城市,但只要伦敦的地位不变,那就绝不可能发生。”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特拉弗斯估计,如果真从英国独立,仅凭税收所得就能为伦敦带来200亿英镑预算盈余。政策上,伦敦可如愿采用宽松移民制度、向全球招募人才,还能以优惠税率吸引各大国际企业落户当地。

相关链接:如果没有伦敦 英国未来畅想

假如没有伦敦,英国最初得吃点儿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托尼•特拉弗斯说:“第一天就比原来穷200亿英镑。要补这个缺口,只能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公共开支。”但长远而论,英国终将推出有利发展的财政、汇率政策。伦敦如果独立,重新估值的英镑将贬值三分之一,不仅有利于英国制造业发展,还有望取代瑞士法郎,成为欧洲的储备货币。

伦敦独立后,众多国家机构将择址搬迁,势必促进其他城市就业和经济发展。大型工业城市伯明翰距离伦敦不到200公里,很可能成为英国的新首都。

伯明翰市议会负责人斯蒂芬•休斯说:“我们可以将伯明翰机场扩建为‘英国中央机场’,一个拥有4条跑道的国际空港中心。从这里搭乘HS2高铁,只要39分钟就能抵达伦敦市中心尤斯顿火车站,比从西斯罗到那儿还快。”

其他英国城市也终将走出伦敦的阴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利物浦拥有优质港口,往来爱尔兰便利,可打造成为新的航运枢纽中心。利兹适于发展金融业,可成为股票交易所所在地。

至于曼彻斯特,早已成为英国媒体中心,是不依附伦敦发展的成功范例。出于削减成本的考虑,英国广播公司(BBC)撤离伦敦,投资1.8亿在曼彻斯特建立新的办公总部,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

当年BBC迁至曼城可谓冒险之举,后来却为各媒体争相效仿。英国独立电视台和其他100多家公司也在曼城扎根落户,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曼城因此成为继伦敦之后欧洲第二大数码中心。

如今,BBC的2500名员工和500名独立制片人在此工作,每年为曼城带来1.9亿英镑经济增长。据估计,截至2030年,BBC迁至曼城的经济效益将达到76亿英镑,相当于为每1英镑的公共财政投入赢得13英镑回报。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2期,摘自2013年10月31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