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流浪地球》震动世界,大火背后有3大价值支撑?

来源:中华必亮剑天天时事     2019-02-10 09:39:56

《流浪地球》真火!

有多火?

上映5天总票房逼近16亿,单日票房从大年初一上映的第一天一个多亿,到昨天大年初五的第五天单日已破四亿,可谓口碑逆袭典型。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战狼2》。现在,社交媒体热搜都是《流浪地球》,所以接下来的票房还将快速增长,最终大概率会窜到中国电影总票房三甲。



《流浪地球》不光在国内媒体上受到热议,在国际媒体上也被广泛关注。外媒普遍看到的,这不仅只是一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科幻电影,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看到了异于西方大片的价值观。

这部片子与好莱坞大片价值观最大的不同有3个:

一是中国价值观中的坚守与西方价值观的放弃。

好莱坞的传统科幻片,当世界末日或灾难来临时,人类通过是放弃地球去探索移居到其它星球,而中国作者刘慈欣基于“中国文化”基因的选择则是直接将地球搬走:带着地球去流浪。

东西方的这两种选择,从根本上说是文化基因的差异。

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是基于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哪里的草好地肥他们就去哪里,当一块草场的草被吃光后他们再迁移寻找新的牧场。在寻找新的牧场过程中,他们会发生抢夺弱者,发现对手强大会进行遏制,会去制造对方内部矛盾来促使对方分裂,会通过结盟来强化实力范围······于是,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今天,西方人好战、喜欢遏制对方、喜欢去裹乱分裂他国、喜欢结盟······当然,遇到强者的时候,当他们知道守不住的时候,他们会选择逃离,换个地方继续游牧。

中国人是农耕文明,其内心是不喜欢冒险的,他们喜欢稳定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以获得更加丰厚的产出,他们反感抢掠,不喜欢战争(中国兵法的思想都是以战止战,以战止战的目的就是和平,而和平是农耕生产的基础),土地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命根子,所以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和”,是仁义礼智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通过礼教不断融化、固化更大的群体,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体系。当然,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土地,当游牧民族侵略中华民族土地的时候,就会遭到最强烈的抵抗。

中国人把天、地和人是融合起来的,文化中就是天地人三才文化,所以在中国人看来没有地是不可活的,映射到现代社会中就是中国人喜欢买房子置地。那么,与西方思想中遇到灾难就放弃地球不同,中国则是带着地球去流浪。


二是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国的团队英雄主义。

西方是个人英雄主义也是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谁往前冲得快、冲得猛谁就是英雄;中国则一贯是团队英雄主义,有领头人但靠的是集体智慧、集体力量。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游牧靠得是快速冲杀与快速撤离,这样当然是个人行为比较有利;中国则主要是守土、守城,当然就得靠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这种文化性的不同,这次借助科幻片很好地向外输出了。

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美国的科幻片,其逻辑是在地球遇到灾难时逃离地球,地球有几十亿人不可能全离开,所以总是采取诺亚方舟的方式逃离,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命运其实是自生自灭,他们没有人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同样也是游牧民族文化基因所留下来的。中国则不同,中国的农耕文明是把所有群体的人都看做是自己人,所以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为了群体牺牲自己,而非自己逃跑。人类发展到今天,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现在在第一步大型科幻片中,直接把地球都搬走了,而且不是中国人自己搬,是和全世界人民一起搬,这显然是把地球上所有的人都看成了一个整体。想想看,与自己逃离地球相比,联合大家一起把地球搬走的难度要高得多得多,但却也有意义得多。中国人的思维是遇到危险大家一起扛,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承担,而这个大家一起扛与现在中国的国家政策可谓相互呼应,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啊!

当今世界,是游牧文化主导,中华农耕文明还没有回到人类文化的中心。相比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显然是人类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已经被中国的历史所证明了。但在游牧文明主导世界的时代,我们既要吸收游牧文明的优秀价值,也要坚守并发扬农耕文明的基因,从而将两者融合,并最终实现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

二、终于不再只是美国人拯救地球。

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舆论,在看到这部片子后都发出一个感慨:终于不再只是美国人拯救地球、拯救人类了。是的,终于不再是了,因为过去好莱坞大片的核心主角只有一个:美国、美国人!因为,这些灾难大片都是美国人拍的。

如今,中国拍出了好莱坞级别的科幻大片,所以主角当然不再是美国和美国人。不过,相比美国个人英雄式的拯救地球,中国则是领着全世界来拯救地球。

当然,大家发出终于不再只是美国人拯救地球的感慨,某种程度上也是带有一些情绪的,这种情绪的来源就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的“言”与美国政府的“行”之间的相悖。美国一边彪炳自己拯救人类、拯救地球,一边又干着“美国优先”、损人利己的事,甚至不断把战争、灾难留给别人,这些“行”其实让世界其他国家苦美国久矣。



三、中国开始在科幻大片领域与好莱坞展开竞争。

包括美国媒体在内的境外媒体报道普遍认为,中国开始在科幻电影领域与好莱坞展开竞争了。外媒的这一评价,实际上已经表明《流浪地球》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好莱坞水准。虽然,在很多方面还是显得有些仓促或制作不够精良,但放在好莱坞应该也能打80分的水准了。中国科幻片突破制作就达到了这个水准,又有这样的票房支撑,未来将会有更大的投资和更大的制作,可以预见未来一些年后,中国的科幻大片将不会亚于美国好莱坞。

过去,科幻大片为什么只有美国能做出来?这就是国力原因,因为只有美国有那样的国力,而中国的突破,也恰恰是国力所致促发。

如果国力达不到,别的不说,中国就不可能诞生像刘慈欣这样的科幻作家。2015年8月23日,世界科幻文学领域至高荣誉“雨果奖”颁给了中国作家刘慈欣撰写的《三体》,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该奖。试想,若非有足够强大的经济、文化与大国心态,怎么可能有流浪地球的作品呢?



有了刘慈欣这样的科幻作家,也就有了中国电影人谋求科幻大片的想法。而这种想法之所以有,除了因为有刘慈欣的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了经济基础,我们也可以投资几个亿去制作一个科幻大片了,因为电影市场已经足够大了,中国90亿美元的年票房与美国接近120亿美元的总票房差距已经不大,这就是中国电影已经到了可以承载科幻巨制的经济基础。

于是,在刘慈欣的作品获奖后不久,《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就接到了中英制片公司总经理凌红打来的电话。根据媒体描述,“见了面,凌红摆出刘慈欣三部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超新星纪元》。然后说,你对哪一部有兴趣?”郭帆毫不犹豫选择了《流浪地球》。凌红说:“那你先弄弄看。”

其实,在找郭帆之前中影已经找过好莱坞的大导演卡梅隆、阿方索,还找过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希望他们来拍刘慈欣的作品,结果人家根本不带中国玩,一口就回绝了。中影再找国内的大导演,他们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影找了只拍过两部片子的“生瓜”郭帆,让他先弄弄试试看。



郭帆是个80后,他在1995年15岁看了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2》后就立志:“我要成为一名科幻片导演。”其间已录取者但理想未变,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最终实现梦想。

其实仔细想想,刘慈欣是从1989年开始科幻写作,1990年开始发表科幻作品,那个时候正是美国科幻电影与科幻作品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习、模仿。进入21世纪像《流浪地球》、《三体》这样的作品逐渐面世,到了今天电影问世,这的确是时间和经济发展的积累。1990年代,刘慈欣30来岁,积累到现在55岁,形成刘氏体系的科幻作品。今天,拍这部片子的郭帆也是三十多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像科幻作品这种题材,真正突破性的创作者往往也是出现在壮年的三十多岁,同时也需要时间积累。刘慈欣作品积累了十多年才有了国际水准,积累了20年才有了“雨果奖”;郭帆再积累十几年,相信中国的科幻大片就能追上好莱坞的顶级水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事实上今天的那些中国大导演,他们或许是没有能力拍这种片子,甚至都没有勇气去拍。而一直追梦的郭帆,敢舍得一身剐去做,这就是年轻一代的勇气。

而美国媒体之所以马上意识到中国将就科幻电影与美国展开竞争,其实还源于当前世界的大环境。中美,现在不但还在围绕贸易问题上进行着博弈,更是在科技领域进行着博弈,美国甚至为了围堵华为都不惜采取了绑架人质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所以,今天在美国精英的意识里,中国就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那么当中国拍出这样的科幻电影之后,美国媒体马上意识到中国将在此领域与好莱坞展开竞争。

美国为何这么笃定?从根本上说,也是他们看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达到了,中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他们知道中国一旦获得突破,就会直接成为好莱坞的竞争对手。就像现在,华为在5G技术领域已经超过美国,美国整个国家想尽一切办法在围堵一家中国公司。

中国的国力水平到了,就要敢于竞争,敢于迎接一切挑战,这是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的必然过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也是我们为了使命必须迎接的历史挑战!



刘慈欣、吴京、郭帆,他们都在基于我们国家的大发展寻求更大的突破,大家在各自领域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