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志‧消除种族歧视论的难题

2018-12-23 11:21
 

1963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为促进各种族和谐相处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草案(ICERD)。该草案的核心内容是要排除种族歧视,任何政府不能以种族、肤色、人种的区别,进行排斥、限制或优惠某一种族,以致损害各族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公共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公约也要求其缔约国应履行消除种族歧视和促进种族间的谅解,并以法律禁止种族仇恨言论,惩罚种族主义组织。

上述公约1969年1月4日正式生效。

截至2018年,马来西亚是世界197个国家中的22个尚未签署该公约的国家,主要症结是认为会导致废除马来人与土著权利,以及影响靠此权利占据既得利益的社群。尤有什者,反对派中还担心这项签约会不利于马来君主制度及降低伊斯兰的地位。反对派的政治代表为巫统、伊斯兰党及其他马来人权公民社会团体,他们在今年12月10日还联手举办集会反对政府签署公约。

集会前的10月26日首相署部长还宣称,大马政府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签订ICERD及另外数条与人权有关的条款,包括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公约及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一些开明公民组织更公开声明签约不会影响他们的特权,以缓和土著的忧虑。然而,语音未落,反对派即怒气冲冲,群起抗议。希盟政府鉴于509大选只赢得全国三分之一的马来票,被逼使发表声明宣布大马不签署这份公约。

大马独立61年来,马来土著政党利用近乎垄断的政治优势,牢固的维护宪法赋予土著的特权,这个垄断具体地体现在政府掌控的各个公共领域。譬如说,马来土著和其他土著各占全马人口约50%和12%,共占62%,但全国超过90%的公务员是土著,政府企业和投资公司包括银行与金融业从上到下的员工绝大部分也是土著,国防卫队和警察的垄断更为显著,土著中掌控最高权位者基本是马来族。由纳税人负担财政支出的政府大专学府,教职员和学生超过80%也归属马来土著。

既然马来土著已基本控制了全国政府的政治与经济领域,为何还有种族主义分子喊说许多马来人还处在贫穷线上,华人比较富有,因此鼓吹继续保护马来特权是有必要的,否则马来族将会在自己的国家被边缘化?我们扪心自问,如果土著真的贫穷,其根源又何在?而靠私人企业、小本经营和受雇于各大小公司的华人又都富有吗?其实华人中的富有者只占极少数。

要解答土著的贫穷问题,我们首先得看土著的庞大人口基数。基数越大,即使赋予特权,扶贫工作也越困难。因为扶贫面积大,投下的大笔基金成效就会相对小​​,更何况过去半个世纪,国阵领袖假扶助土著之名,利用国家财政拨款行利己之实。土著民中贫困户在教育方面虽有政府大力拨款援助,但在人均的受教育成功率,反不如靠自力更生的华族。很显明的例子是,政府国小、国中的水平多年停滞不前。教育基础较差的土著贫困户子弟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迁入城市生活,可以想像其薄弱的竞争力,寻得较好就业机会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最近政府说马来人聚居在城市中基础设施最恶劣的地区。

同样的,许多土著得靠政府庇护当公务员,中规中矩干到退休领终身养老金。

公务员避风港既安稳又没私营企业的劳累,再说私人企业也没有终身养老金。

经过61年的政府支助,今天的马来人的经济条件普遍上已有改善,真正被忽略的是原住民、40年来从园丘移居城市的印度裔劳工社群以及东马土著。

特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特权带来的社会整体恶果众所周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便是一例。满洲八旗的特权子弟在人口中人数虽少,但不事生产,清朝中期开始衰败以后,清廷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挥霍行为。到了清朝末年,八旗子弟已是“上不能骑马打仗,下不能读书办事”,最后清朝在浑浑噩噩中灭亡。而大马的政党政治如果继续保留特权,国家资源无法合理分配的局限性就会显得更大,资金回收率就会显得更小。特权是个怪兽,它会让人不思进取,只想不劳而获,而继续维护特权利益,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