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博这一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积极力量

•霍文琦•

网络时代,一切都似乎更新得太快。

微博——140字的思想文化新阵地。

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版推出,微博正式进入网民视野以来,方方面面的人和事,遍布微博热议榜,见证了微博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5日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873万,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54.7%。

虽然微博仅以140字的文字量更新信息,但谁也不敢轻忽这140字的影响力。微博传播的草根性、碎片化、即时性、裂变性,使它具备了新媒体的优势,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微动力。但它本身也有局限性,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

如何认清微博的优劣?对情绪化宣泄与各种思潮如何引导?如何让微博这一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积极力量?

微博的多重面相

2007年,最早的微博出现在美国。2009年,微博雨后春笋般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各大中文网站落定,2010年迅速呈爆发式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看世界,微博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和意见表达工具,具有了多重面相。

微博是新闻现场。2010年江西“宜黄自焚”事件中,当自焚者钟如琴的妹妹钟如九被堵机场女厕时,向记者发微博求助,最终解围。这被不少媒体认为是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的一次“现场直播”,小范围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在“5•12”地震救援等事件中,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及时、迅速、细致,充分发挥了自媒体作用,同步报道了新闻现场。

微博是问政舞台。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官员和公共机构不断加入,每年“两会”都有代表委员开通实名微博,广纳民意。

微博是公益纽带。无论是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还是解救被拐卖儿童、志愿联动、动物保护等,由个人发起、公众人物推动的公益活动在微博上悄然展开。

微博是反腐工具。从“宜黄官员问责”到“福建表叔”、“官员日记”、“国企豪买茅台”被调查,越来越多的腐败被微博曝光,民间反腐找到了新工具,对主流话语的介入形成推力。

短短140字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这是微博背后三种传播机制支撑的结果:“点对面”的即时传播可迅速形成“现场式围观”;叠套社会关系网络产生“核裂变”式传播规模效应;建立在信任关系“背书”基础上的内容传播,比一般的内容传播在影响力、可信度、可接受程度方面往往要大得多。这三大传播特性造就了微博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导致传媒生态乃至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重大改变。

喻国明认为,微博本质上是一个“个人媒体”,是个人向社会喊话、向社会表达的工具,它构成了一个社会场域的围观结构,极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信息透明度,实现了意见表达的均衡、多元,建构了对于真相追逐的公共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微博是促进社会健康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乱象在滋生

4月23日,一条信息出现在美联社“推特”微博账户中:“快讯:白宫发生两起爆炸,贝拉克•奥巴马受伤。”这一信息后被证实是黑客所发,但美国股市深受其害,一度下跌超过100点。

类似的微博传谣在国内同样存在。5月16日,“李天一被罚做义工”的微博信息引起网民和媒体关注,后新浪微博站方认为原微博博主“言论构成‘发布不实信息’”,账号禁言15天。

微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真实与虚假并存,正义和邪恶共生,公益与私利杂糅,各种信息鱼目混杂,各类用户良莠不齐。买卖粉丝网络水军突起,微博名人扎堆难辨真假,可谓乱象丛生,增添了社会风险。微博的公信力在无形中受到损害。

“微博乱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一些学者从乱象的表现、原因和治理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喻国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社会越向前发展,社会成员就越会介入到社会管理和协调中去,微博无非是把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加速了。这不是“乱”,是一种改变。但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博散布违反现行法律的言论,必须依法惩处。

需要注意的三种思潮

从哲学、政治学角度来看,微博上存在的“乱象”可能远不止于谣言,更有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思潮的博弈。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李殿仁中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微博散布不良信息的低成本、缺少‘把关人’核实信息真实性等因素,微博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在‘审丑’、仇官、仇富心态下,微博很容易成为许多消极颓废、非理性甚至错误反动思想言论的集散地。”

李殿仁认为,在微博上有三种思潮需要引起重视,即政治上的宪政主义、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宪政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的政治架构和资产阶级专政,宪政主义则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观念形态的集中表达。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根据学者目前的研究,宪政和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制度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宪政以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而人民民主制度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为经济基础。第二,宪政实行议会民主政治,而人民民主制度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选举的民主和多党政治协商的民主相结合,真正实现了“人民主权”原则。第三,宪政实行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国家政权体制,而人民民主制度下的国家政权体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议行合一”,由各级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第四,宪政实行“司法独立”及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而人民民主制度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第五,宪政实行军队“中立化、国家化”,而人民民主制度下的人民军队接受共产党的绝对领导。鼓吹宪政,其实质就是要在中国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取消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逐渐被我国学术界所关注,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出版物、大学里的各种讲坛、研究机构主办的各种学术研讨会等渠道和方式传播,其观点、方法和政策主张,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这种理论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是一种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思潮。有的学者极力推崇和大肆宣扬从英美照抄照搬来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不仅在社会上特别是部分青年学生中具有相当大的蛊惑力,而且还企图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他们无视新自由主义所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全球经济、加强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盘剥的要求,忽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认为国家干预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宣扬绝对自由化、完全市场化、全面私有化,主张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这种思想倾向,与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以及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按照他们所鼓吹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进行改革,必将使中国沦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研究领域出现的一股值得关注的思潮,它以虚无主义态度贬低传统、歪曲历史,把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看成是彻底的断裂,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轻率地对待历史和文化遗产。与此同时,以客观评价为名,美化反动统治者、侵略者和汉奸;以历史解释学为名,任意地涂抹史料,对历史恣意割裂歪曲,从而达到借否定历史来否定现实的目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取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史虚无主义对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歪曲和否定,在本质上是否定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指导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性、必然性的论断,通过对历史的曲解,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峰明说:“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和交锋提供了新的媒介和技术条件。无须谈虎色变,但必须注意把握社会思潮交锋在我国的特殊内涵和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姜飞认为,各种“主义”和“思想”本就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只是以微博的出现为契机,连通了大众传播媒介和“大众”,具有了大众传播的潜质和可能,使得多元声音的呈现得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媒介更新等下游生态的改变对上游生产的倒逼机制开始显现,这种倒逼表现在逼迫传统信息管理机构改变管理思想,修正传统媒体时代的传播范式,使得传播内容、渠道和形式都发生改变,从而再造出一个新的信息秩序——这样的过程正在进行之中。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64期,摘自2013年6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3)/让微博这一思想文化阵地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积极力量.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8/21 15:07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