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为何说“尼克松是毛泽东最好的代理人”?

丁晓平 · 2018-08-30 · 来源:凤凰网历史

1970毛泽东和斯诺的最后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

核心提示:“前几天,我见到西哈努克时,他曾对我说:尼克松是毛泽东最好的代理人。他对柬埔寨炸得越凶,他就越使更多的人变成共产党人。他是他们最好的弹药运输人。”斯诺说。

西哈努克与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非常历史·丁晓平,原题:1970毛泽东和斯诺的最后一次会面谈了些什么?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同斯诺再一次作了长达5个小时的畅谈。

因为晚上加班整理采访笔记,斯诺夫妇那天睡得很晚。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的翻译唐闻生突然来叫斯诺,说:“毛主席要见你。”

斯诺夫妇立刻乘车来到中南海。毛泽东已经坐在餐桌旁等候他们了。见斯诺进来,毛泽东微笑着示意斯诺就坐,然后他们一边吃早餐一边谈话。餐桌上有馒头和一些小点心,自然少不了辣椒。斯诺看到毛泽东仍然喜欢用馒头夹着辣椒吃。

斯诺说:“现在中国的农业情况很好。”

毛泽东实实在在地说:“中国的农业还是靠两只手,靠锄头和牛耕种。”

吃完饭,斯诺跟随毛泽东来到他的书房,继续进行谈话。

“斯诺先生,我不喜欢进行接见记者式的谈话。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一次交谈,老朋友式的谈心。我不反对你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我的话发表我的一些意见,但最好不要直接引用。今天,我们不分中国人、美国人。我是寄希望于这两国人民的。我寄很大希望于美国人民,美国人民将是一支有益于世界的潜在力量。”

“据说中美之间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斯诺说。

“我们之间已经多次交换信件,他早就说要派人来,我们也正在考虑怎么接待他们。我们没有发表,守秘密啊!他对于波兰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当面谈。所以我说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他如果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我看我不会和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错误、缺点了,比如: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抽了起来,神态安详。

“前几天,我见到西哈努克时,他曾对我说:尼克松是毛泽东最好的代理人。他对柬埔寨炸得越凶,他就越使更多的人变成共产党人。他是他们最好的弹药运输人。”斯诺说。

“是的。我喜欢这种人,喜欢这样的帮助,喜欢世界上最反动的人。我不喜欢什么社会民主党,什么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有他欺骗的一面。我比较喜欢共和党,欢迎尼克松上台。因为他较少欺骗性,硬的多软的少。”毛泽东说。

“主席先生,两个月前在天安门上,您曾告诉我您不满意目前的情况,您能给我解释吗?”斯诺问道。

“其实我是非常讨厌个人崇拜的,但‘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必要采取这种讨人嫌的做法。那个时候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说无所谓个人崇拜,倒是需要一点个人崇拜。”毛泽东说。

“我记得在1965年我采访您以后写到了这个问题,有人批评我。那么现在呢?”斯诺问道。

毛泽东说:“现在不同了,崇拜得有些过分了,一些人在那里搞形式主义。搞所谓的‘四个伟大’,什么‘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这是讨人嫌的,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员。我本来就是当教员的出身,在我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我就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学教员。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称号都是要一概去掉的。”

“主席先生,俄国人害怕中国吗?”斯诺问道。

“有人是这样说,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害怕呢?中国的原子弹只有这么大。”毛泽东伸出他的小手指说。“而俄国的原子弹有那么大。”毛泽东又伸出他的大拇指说,“俄国和美国的原子弹加起来,”毛泽东把两个拇指并在一起说,“有这么大。”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中国和俄国是谁打了第一枪呢?”斯诺问道。

“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人说我们是教条主义,后来我们叫人家修正主义。我们发表了俄国人的批评文章,但是俄国人不敢发表我们的批评文章。他们后来就派古巴人,随后又派罗马尼亚人来要求我们停止公开论战。我说,那不行。如果必要的话,要争论一万年。后来俄国人自己来了。我对他说,我只能减少一千年,但是不能再减了。”说着,毛泽东笑了。大家都笑了。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是下午一点了。斯诺起身告辞,临行前他提到爱泼斯坦先生被关进了监狱,希望毛主席能关心一下“好,我知道了。”毛泽东站起来和斯诺手拉着手一起走出家门,“斯诺先生,我跟你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35年前到现在,我们两个人的基本关系没有变。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这时,毛泽东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在北京的那几位外国朋友是不是跟你谈起了个人崇拜问题呢?”

“是谈了一些,但没有您这么坦率。”斯诺说。

“他们还有一点恐惧,怕说错了话,我不怕说错了话。我是无法无天。”接着,毛泽东又补充了一句,“这叫和尚打伞———无发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

大家都被毛泽东的幽默逗笑了。就这样,斯诺结束了和毛泽东的最后一次谈话。斯诺夫妇乘车离开中南海时,毛泽东穿着一件毛呢大衣站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中向他们挥手。

一个星期后的197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的通栏大标题刊载了毛泽东在国庆节同斯诺夫妇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新闻照片。新华社的电讯报道说:“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主席,最近会见了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先生,并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斯诺对夫人说:“洛伊丝,我看,中国选择今天在《人民日报》的这个位置发表这张照片,是有特殊意义的。”事实正是如此。《人民日报》选择在毛泽东生日(12月26日)的前一天刊登这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精心安排的。

“你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在向美国传递希望和解与友好的信息,是吗?”洛伊丝问。

“唉!”斯诺感叹地说,“可惜中国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美国政府不一定能读得懂呀!”

“是的,埃德加,你看我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快半年了,超过了我们的计划。我们该回去赶快把这些信息及时报道出去。”洛伊丝说。

“对,《纽约时报》正向我约稿呢,我看我先把和周恩来的谈话发表,告诉美国政府,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的……”

(摘自丁晓平《记者之王——埃德加·斯诺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