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最后一位南侨机工 李亚留逝世

 

大马最后一位南侨机工 李亚留逝世
百岁机工李亚留老先生,生前身子硬朗,经常骑脚车行走伦乐镇。
该单位主持人刘道南表示,隨著去年一月西马和丰老机工黄铁魂、2月古晋冯增標、4月移居加拿大的廖平,以及10月初的西连许海星等四位百岁来机工的相继离世,昨日硕果仅存的李亚留也走了,享年100岁。马来西亚硕果仅存的一位爱国老机工的离去,令人感到悲伤。

刘道南指出,李老在抗战期间,在云南南侨机工服务团的表现非常突出。他曾经在功果桥被日机炸断后,率先提出用空的汽油桶并排,上面加上木板做成浮桥,成功让机工车队顺利过江。

曾识破日军间谍

他也赞扬李老细心识破一个偽装乞丐的日军间谍,將后者捉到住交给国军处置。这就是屡次探取情报给日军通风报讯,以便炸毁功果的特务。李老之勇敢与机智事跡,为抗战做出赤子功勋。

他说,李亚留是福建古田人。1919年生于古晋。他原名李廷光,另一名是「李亚筹」当地人习惯叫他「亚流」。19岁,他到古晋工作,同时也学驾驶。1938年,中国进入抗战时期,李亚留就积极参加筹賑会活动,义卖,洗车以筹募捐款賑救祖国难民。在1939年6月19日(新加坡第六批,砂拉越第一批),他参加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出发前往云南。

他指出,在潘家湾受训后,李老的军阶是上士驾驶员,隶属的单位是:后勤部昆明西南运输处设在下关的第14大队42中队。在日军攻占缅甸时,云南境內的功果桥两次被炸断。他当时开车到那儿,桥断了无法过河。在机工们一筹莫展时,他想出办法,建议用车上的孔汽油桶放到澜沧江,搭建浮桥,让车队通过。这让正在庆祝炸桥成功的日军,大感沮丧。

他说,李老在蜿蜒险峻的滇缅公路,冒著生命危险运载军事物资。在1942年滇缅路上惠通桥被炸断后,他一度失业。后来参加中国远征军,先后在中国、缅甸、印度3国战斗,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

大战结束,中国內战又起。他被要求回去大陆打內战。他坚决表示,他只要抗日,不打自己人。他拒绝后,向印度政府交涉,被准许复员回到南洋。1947年他从印度回到古晋。后来他结婚生育儿女。到伦乐谋生后,他买了小型巴士,挂上「昆明號」牌子,在伦乐县运载搭客。

白天致唁电 表扬机工卓越贡献

得悉马来西亚最后一位南洋华侨机工李亚留老先生在砂拉越逝世,中国驻马大使白天向李老先生家属致唁电,表示深切哀悼。

「惊悉李亚留先生仙逝,悲痛之至,谨此表示深切哀悼,並向李老先生的亲属致以诚挚慰问,万望节哀珍重。」

他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抗日战爭最困难的时候,李亚留老先生作为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一员,以方向盘为武器,在11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军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战爭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当时海外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光辉篇章。

他指出,南侨机工的事跡,是华侨抗日救亡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华人共同的歷史记忆,是海外炎黄子孙血脉中割捨不断的情谊。

奉献精神永被铭记

他表示,作为在海外的最后一位南侨机工,李亚留老先生的逝世令人惋惜。斯人渐远,其神益彰。李老先生和眾多南侨机工捨身卫国的奉献精神將被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永远铭记,世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