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危机到了新的危急关头

•江亚平•

叙以局势升级引发多方关注

最近几天,叙利亚危机再起波澜。以色列飞机多次空袭叙利亚,而叙利亚政府则声称将采取报复行动,这使得本已剑拔弩张的叙利亚局势面临新的危急关头。

分析人士称,以色列甘冒风险空袭叙利亚军事设施,是担心叙利亚的尖端和常规武器落入黎巴嫩真主党之手,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威胁,因此下决心摧毁这些武器,并警告叙政府不要继续在军事上支持真主党。

报道称,叙利亚总统巴沙尔5日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以色列轰炸叙利亚引发的危机。叙一位官员对媒体表示,以色列的空袭是“对叙利亚的宣战”,而叙外交部则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已经站在了叙利亚反对派和恐怖组织一边。

为防止叙利亚的报复行动,以色列军方则在北部部署两套“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并关闭了该地区的民航运输。

叙以局势的升级引发多方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日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各方“尽最大努力保持克制,避免已经非常危险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内战久拖不决,随时会引爆火药桶

叙利亚危机迄今已延续两年有余,是西亚北非地区巨变以来动荡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叙内战久拖不决,随时可能引爆中东火药桶,而西方或明或暗的干预更使得地区局势雪上加霜。欧盟不但在外交上支持叙反对派,最近还加快了军事援助的步伐。美国政府也在内外压力之下开始考虑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非致命性武器装备和财力支持。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媒体又开始炒作化学武器一事,用模棱两可的话指出叙利亚境内有人使用化学武器。无论事实真相如何,这些都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对叙利亚的干预提供了借口。

如今的中东已然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种种迹象表明,叙利亚危机在进一步加深,叙内战外溢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

冲突一旦外溢将影响整个地区局势

一旦叙以冲突升级,美国必将进行干预。美国政府一位官员称,美国即便暂时不派出地面部队,也会加大对叙反对派武装的军事支持,包括情报和武器装备等。而据《华盛顿邮报》透露,美政府高官和一些议员认为,鉴于以色列开始空袭叙利亚军事设施,以及中东地区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性,美国卷入叙利亚冲突已是不可避免。而在叙利亚方面,其盟友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不会袖手旁观。

叙利亚战略地位十分敏感,而宗教极端势力和基地组织也在加紧对叙利亚的渗透,利用叙冲突扩大地盘,冲突一旦外溢,对整个地区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事实证明,外部势力干涉只能使局势更加复杂和紧张,对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应以负责任的态度,为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做出新的努力。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链接一:以色列空袭加大叙利亚危机外溢风险

•李大光 、方福生•

据叙利亚媒体5日报道,以色列战机当天轰炸了叙首都大马士革市郊的一处军事科研中心。在此之前,以色列今年已至少两次空袭叙境内目标。这种“先发制人”式的空袭,可能掀起叙危机新一轮的外溢效应,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常年针对以色列备战,叙利亚政府军拥有庞大的军火库,其中就包括化学武器。随着叙利亚国内形势进一步恶化,这些武器有可能落入反对派武装人员之手,或被正在帮助政府军对抗反对派的黎巴嫩真主党所控制。按照以色列的说法,叙利亚的军事科研中心,不仅研发生化武器,而且训练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武装人员,是对以色列的重要安全威胁。其空袭这一目标的目的,就是为防止一些先进的武器落到黎巴嫩真主党手中,并向叙利亚传递要求其管好化学武器的信号。

和1981年越境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以及2007年轰炸叙利亚的核设施一样,此次空袭,以色列采取了事先不警告、事后不承认的态度。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一方面是出于对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心虚,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招致阿拉伯世界报复的担忧。尽管如此,以色列空袭行动给叙利亚局势和地区安全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不容忽视。

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已导致6万多人死亡,外逃的70多万难民也让周边国家不堪重负。各派势力以及相关国家出于各自利益诉求,竞相发挥影响力,但叙利亚局势仍处于胶着状态。以色列的介入,成为叙利亚局势发展的新变数,将使中东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此次空袭后,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约旦等国都提高了警戒级别。以色列向以黎边界地区增派了数十辆坦克、装甲车、运兵车、油罐车及地对空导弹,装甲巡逻车加强了边界沿线的巡逻,战机和侦察机在边界地区上空进行密集飞行和盘旋,形成了对以黎边界黎巴嫩一侧的立体式监视。以色列军方当天还表示,军方已在北部地区部署两套“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并强调如果以色列获悉叙利亚向黎巴嫩运送武器,以方将发动袭击。

以战机空袭之后,有媒体援引叙政府官员的话说,叙利亚军队不需最高指挥部允许,可以自行针对任何来自以色列的进攻给予回击。还有媒体称,叙利亚已经向以色列方向部署导弹装置,并称将向真主党武装分子提供新式武器。与此同时,一些支持叙利亚政府的黎巴嫩军事和抵抗组织也在集结力量,为可能发生的军事行动做准备。真主党领导人要求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空袭进行谴责,伊朗也指责此次空袭是对叙利亚主权和领土的公然侵犯。未来一段时间,真主党以及伊朗有可能与叙政府更紧密地合作。果真如此,叙利亚危机可能会演变成整个地区的冲突,而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希望就会愈加渺茫。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7日《解放军报》)

链接二:空袭叙利亚或成攻伊前奏

•白炎林•

据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报道,以色列空军战机5月5日对叙利亚发动了空袭,包括大马士革郊区的叙利亚军事科研中心在内的多处目标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以色列在48小时内第二次空袭叙利亚,也是今年第三次空袭叙利亚。这样的反复空袭难免让人对其中缘由做出种种猜测。

为空袭伊朗练兵?

以军对叙利亚的上一次空袭发生于5月3日。据以色列《国土报》等媒体报道,该次空袭是5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以内阁核心秘密会议上决定的。空袭的目标是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运送的伊朗制“征服者”-110地对地导弹。而5日凌晨的空袭是以色列战机飞入黎巴嫩领空、从黎巴嫩方向针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的8处地点进行的,空袭目标主要是叙利亚军事和情报机构。

以色列今年第一次对叙利亚展开空袭是在1月23日,空袭的地点是叙黎边境地区。据报道,那次空袭的目标是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输送的防空和反坦克导弹。

不过,也有军事专家提醒,在各种战术目的的背后,应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这几次空袭行动。

据约旦军方高层人士向媒体透露,3日的空袭虽然由以色列直接出兵,却是一次多国合作的空袭。在此次空袭中,以色列出动空中力量,约旦开放领空为以色列监视叙利亚提供便利,而美国则提供支援。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可以想象,5日的空袭行动应该与此大体相似。

事实上,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4月下旬,《耶路撒冷邮报》等以色列媒体和《费加罗报》等西方媒体就报道了约旦为以色列空军战机特别是无人机开放领空中的两条“空中走廊”的新闻。报道称,开放空中走廊的决定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3月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后做出的。以色列军方人士还透露,在通过约旦领空进入叙利亚境内时,哪怕是无人机也是带弹飞行,因此可随时对叙利亚目标发动空袭。

更为微妙的是,约旦并不是在背后支持以色列的唯一中东伊斯兰国家。3月22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宣布接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道歉,标志着土以两国就2010年的土耳其“蓝色马尔马拉”号轮船遇袭事件最终达成了和解。有分析认为,此番土以言归于好与美国的调解斡旋有重大关系。而美国这样做就是为了弥和两个盟友间的裂痕,以共同应对伊朗和叙利亚局势。4月20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记者会敦促土耳其和以色列进一步和解,“因为它符合我们共同的战略需求和利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和以色列《晚报》则报道,以色列正试图说服土耳其允许以空军在土耳其境内建立和使用基地。另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以色列总参谋长本尼•甘茨在4月22日参加该国国家安全研究所会议时说:“以色列政府正综合判断叙利亚未来形成的挑战……更大的可能是,土耳其、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和世界同处于这种挑战之中,我们应当加强国际合作。”

有军事专家据此判断,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很可能是攻击伊朗的前奏。叙利亚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与伊朗问题紧密相关。伊朗一向支持叙利亚政府,这恰恰构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原因之一;而以色列早就在计划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以摘除伊朗核潜力。

瓶颈正在逐渐突破

目前,以色列实现这一计划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首先,伊朗以色列相距遥远,如此长距离的奔袭对以色列空军的装备提出了挑战。第二,伊朗核设施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分散,以色列很难像1982年奔袭伊拉克核反应堆那样-击得手。第三,以色列飞行员面临着对手神秘防空能力的威胁。

不过,在最近几个月,特别是以色列反复空袭叙利亚后,这种状况正悄然发生改变。上月,以色列与美国签订了购买KC-135空中加油机和升级战斗机的合同,这将让以色列空军的远程奔袭能力大大加强。如果以色列和约旦甚至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就以军使用这些国家的领土和领空达成谅解,将大大有利于以色列空袭伊朗。而以色列反复对有一定防空能力的叙利亚展开空袭,已经为以空军飞行员将来可能对伊朗展开的空袭积累了经验。由此看来,以色列近期频繁空袭叙利亚目标,很可能意味着空袭伊朗序幕的拉开。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9日—12日《世界新闻报》)

链接三:美媒:美国应远离叙利亚泥潭

爱德华•勒特韦克

为什么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没有果断采取行动,推翻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认为有三个原因:奥巴马政府内部有分歧、对叙利亚的实际力量对比存在误判,而且奥巴马本人优柔寡断。不过,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奥巴马政府正在表现出适当的克制,因为美国有过苦涩的经历,而且目前高于一切的战略任务是摆脱伊斯兰冲突圈,与中国进行更多的接触。

已有前车之鉴

美国之所以不参与叙利亚内战,最明显不过的原因是:在三个阿拉伯国家的独裁政权被推翻后,后来的事态发展令美国感到非常失望。突尼斯政局长期动荡,时不时地出现暴力事件。利比亚正在应对地区和部落分裂的问题,而埃及在穆斯林兄弟会的领导下几乎已经成为政治管理不善的范本。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几乎和他的前任胡斯尼•穆巴拉克一样专制,在社会问题和女权问题上非常不开放,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效率肯定也比原来的政权低得多,而埃及经济目前已经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在把本•阿里、穆巴拉克和卡扎菲赶下台之后,人们应该可以理解,推翻巴沙尔政权之后的任何事态发展都不会令奥巴马感到惊讶。

这些截然不同的国家为何会有同样的命运?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在政坛开始发挥作用。然而,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一切全都归因于现代伊斯兰教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因为这三个北非国家民众的经济水平尚不足以支持有效的民主管理。

“阿拉伯之春”的确帮助唤醒了逆来顺受的民众,但这场革命仅仅是推翻了独裁统治,这些国家的基本条件仍然不支持民主制度的建立。

剩下的只有各种各样的混乱状态。叙利亚内战是血腥的人间惨剧,但美国只有发动全面的军事干预才能终结这场内战,而美国干预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建立了很多纷争不断的小国,阿拉维派、逊尼派阿拉伯人、库尔德人,或许还有德鲁兹派都会自立一国。这样一来可想而知,在参与中东和中亚教派战争十多年后,美国将吸取教训,还是远离这里为好。

中国才是重点

事实很简单:奥巴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确,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进行干预的理由很充分,但这是阿拉伯国家联盟和热心肠的欧洲人要做的事情。美国还有新的责任,即有效地应对崛起中的中国。这就必须放弃试图在北非、中东和阿富汗实现稳定的目标,因为这些地区的稳定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国家无休无止的危机吸引了太多的政治注意力,对美国构成了进行军事干预的压力,而进行军事干预的花费是极大的,并且将增加而不是减少暴力活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邻国都是日益民主的国家,拥有经济富足的民众,他们想要的只是美国进行战略接触的保证。他们欢迎大量美国人前去经商、旅游,甚至进行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许多方面继续与美国进行合作,不过中国目前也对日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海上版图以及印度的领土完整构成威胁。

美国面临的挑战是,要以微妙、不具挑衅性的方式应对中国几乎成为日常惯例的侵扰行为,从而支持北京的温和派-如果他们的确存在的话-劝阻中国的强硬派。要想做到这一点,美国政府不仅需要航空母舰和密集的外交行动,还需要持续地关注中国,不被其他地方发生的危机分心,尤其是可能带来麻烦的中东地区。

通过拒绝被卷入叙利亚泥潭,奥巴马及其志同道合的顾问应当得到赞许,而不是谴责,因为他们表现出谨慎的克制并且明确地知道美国的战略重点。

(《环球视野》摘自2013年5月7日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

链接四:战争开打 国宝“伤亡”

•张慧•

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在今年九十月份向中国政府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法新社称,这两件文物出自清乾隆时期,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失落。

“战争中失落国宝”的相似一幕,今天,依然在叙利亚等经历战争的国家和地区上演。

叙利亚的战火,在吞噬生命和家园的同时,也在摧毁着古老的文明。一座座城池、一尊尊雕像、一个个陶器、一顶顶冠冕……这些“辉煌过去的线索”,正在反对派和政府军的武力纷争中朝不保夕,或被偷运出国、下落不明,或化作一地碎片,成为暴力袭击的牺牲品。

躲得过地震,躲不过战争

2013年1月的一个傍晚,一辆超载的卡车摇摇晃晃地通过叙利亚边界,消失在黎巴嫩一侧的夜色中。

事后,国际刑警怀疑,车里装载的是从叙利亚偷走的战利品,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一尊8世纪的阿姆拉雕像,原本收藏在叙西部城市哈马的博物馆中,2011年不翼而飞。这件文物非常珍贵,国际刑警组织已介入调查,并将它列为“头号通缉”的艺术品。

这些被通缉的失窃塑像,好歹还能保全身首。那些无法被偷走的城堡,则在战争中受伤惨重。

建立在650米悬崖上的克拉克骑士城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堡之一,也是叙利亚的知名旅游景点。

据考证,它最初修建于公元1031年,在公元1160年前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近千年的风霜雨雪、地震灾难,都没有摧毁它的外形。可如今,它的外墙布满了弹孔和炮痕。

一切要从叙利亚战争说起。

2012年五六月间,政府军和反对派在克拉克骑士城堡周围展开拉锯战。反对派将这座易守难攻的城堡当做碉堡,政府军为了驱逐躲在其中的狙击手,不惜向这座著名的城堡投放炮弹。从天而降的炮弹破坏了城堡的内部结构,文物保护专家称,“伤势严重”的城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无法恢复原貌。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旷日持久的叙利亚战争已夺走7万人生命,250万人无家可归。除了对当代人生活的破坏,这场战争也无情掠夺着叙利亚的历史宝藏。

包含克拉克城堡在内,叙利亚共有6处古迹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场战争中,6处古迹无一幸免,都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曾被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称赞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在这里都能找到”,2006年,这里的老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战争爆发后,大马士革城内随处可见的地标性建筑和文物古迹,都有在战火下消亡的危险。

情况相似的,还有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阿勒颇是中东最美的城市之一,融合了基督教文化、犹太教文明和阿拉伯文化。阿勒颇的老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城中居民仍生活在中世纪气息十足的居住区内,考古学家将它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2012年8月,战争“侵略”了阿勒颇,老城的中心陷入了一片火海。一位西方记者说,老城的很多地方,包括保留了中世纪风貌的带屋顶的集市,都“烧得只剩下碎片”。如今,这里已成叙利亚战争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对古迹的破坏一半是意外,一半是人为。如在争夺阿勒颇时,反对派士兵故意躲在千年古墙的后面,他们打赌政府军会顾忌文物,不会开炮。可他们赌输了。

阿布达尔•莫尔兹曾是叙利亚文化遗产部部长,战争伊始就逃离了叙利亚,如今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书。他对福克斯新闻网说:“看到炮弹炸毁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真是令人心痛,随之而来的还会有偷窃和掠夺。”

战乱曾让几十亿美元的古董被“打砸抢”

无法挪动的历史名胜躲不过炸弹的袭击,可搬运的艺术品和文物遭遇劫掠和倒卖的情景,这在10年前的伊拉克战争中,也曾屡有发生。

位于巴格达的国家博物馆就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抢劫,至今,伊拉克的考古文博事业都还没恢复元气。

2003年4月9日,巴格达陷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第二天,成千上万的男人女人甚至小孩,冲进了巴格达国家博物馆,抢劫了里面的展览区。直到12日,保安和媒体才在博物馆露面。可经过3天“打砸抢”的博物馆展区,早已空空如也。

那一天,博物馆副馆长那哈尔•阿敏忐忑地走进浩劫过后的博物馆,迎面看到的是一地狼藉:破碎的门窗半挂在门框、窗框上,博物馆的书籍、文件和档案散落在垃圾场一样的地面上,罩在展品外面的玻璃碎了满地,一些陶瓷展品在暴徒的争夺中“粉身碎骨”,残骸堆积在地上。阿敏一边擦眼泪,一边告诉路透社,“他们抢走和破坏了17万件古董,其中一些有几千年的历史,价值几十亿美元。”

她指责美军忽视了博物馆工作人员提出的保护要求。因为自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大兵就正式接管了巴格达。

“美国人该保护博物馆的。即使他们只派出一辆坦克、两个士兵,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发生,”阿敏愤怒地说。“我认为,美国人要为发生的一切负责!”

“我们知道人们在忍饥挨饿,但他们拿这些古董有什么用,”姆森•卡蒂姆在国家博物馆当保安已30年,他实在想不通人们抢劫博物馆的动机。

提起人们闯馆时的情景,他当时对CNN说,自己完全被暴徒的数量吓傻了。“我一看到博物馆附近的美国士兵,就去要求他们进行保护。但第二天,美国士兵没有来,抢劫者又来了,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都打碎了。”

这不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受的第一次劫难,上一次“伤筋动骨”的破坏发生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当时博物馆受到了空中打击。幸运的是,文物损失不大。博物馆外立面经过修葺,2000年才重新向公众开放。

阿敏和工作人员忙着清点损失,并把有限的“幸存者”搬进储藏室。她要求博物馆的4名保安荷枪实弹地保护为数不多、躲过劫难的文物。

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是中东地区馆藏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其中存放的文物从古巴比伦时期到尼尼微王朝,既有苏美尔人制作的雕像,也有亚速人创作的浮雕,还有5000年历史之久的书简,上面记载着最早的文字。此外,还有金银饰品和从乌尔墓地中挖掘出的丰厚陪葬品。这些文物,都在2003年的“惊魂记”中下落不明。

到2009年重新开馆时,17万件文物,只有6000件“回了家”。

在叙利亚,走私文物已成“一条龙”服务

如今,相似的命运降临到了叙利亚文物身上。

叙利亚内战开始后,大量国宝被偷运出国,在黎巴嫩和土耳其的文物交易市场上流通。

全球遗产基金会主席丹尼尔•索尔说,非法倒卖文物已成了猖狂且成熟的网络,尤其在战乱地区,而且多数“文物窃贼”会在考古遗迹中非法挖掘。

在叙土边界,艺术品和古董的走私已成一项“日常业务”。偷盗、运输和销赃的人职责明确,合作有序。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走私贩向美国《环球邮报》解释了走私的“系统工程”。

战前,他只走私日用品,最大的生意是倒卖燃料。战争开始后,他受雇将叙利亚文物和艺术品送过国境线,设法通过土耳其武装警察的拷问,交到接应的第三方手中。他说,每当政府军和反对派在一个新地方交战,那里的艺术品就开始“出货”。上个月,他运的货中就有石头雕刻的十字架和耶稣雕像。

这些艺术品值多少钱,从哪里来,都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他不询问,交货的人也不会告诉他。他只是“运输工具”。这位诚实的走私者透露,把货交给他的并非反对派中最大的分支“叙利亚自由军”,而是一些小的分支和团伙。“他们声称为文物提供保护,其实偷偷运出来,走私到土耳其。”

《环球邮报》记者马丁认为,这位底层走私贩说的是实话。偷窃和走私活动通常是一小撮人在秘密行动,而非内战哪一方的有组织犯罪。

叙利亚国内有36个博物馆,其中12个已在战火中遭遇了抢劫和破坏。

而负责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失窃案的美国调查员说,从伊拉克偷走的古董,经过倒卖后,资金被用于资助伊拉克境内的极端主义群体。逊尼派的叛乱分子(如伊拉克境内的基地组织成员)和什叶派的民兵,都从倒卖文物中得到了好处。

这位美国调查员称,现在还不清楚,这些组织是亲自参与了倒卖文物,还是仅向走私者收取保护费。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51期,摘自2013年5月9日《青年参考》)

登入为: admin
2013年妙文共享(2)/叙利亚危机到了新的危急关头.txt · 上一次变更: 2013/06/26 16:01 通过 admin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