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被誉为“玻璃大王”福耀董事长曹德旺有关中美投资对比的言论受到了国内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然而,媒体只过度关注曹德旺有关中美投资对比的经济因素,即中美投资成本对比,却忽略了曹德旺提到的美国制造业恢复与回归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他在美国的工厂“两千多工人招的都是超大年纪的人”。
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去工业化”已经近50年时间,已经有两代美国人不愿意选择投身制造业,美国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不去工厂了。去哪儿呢?大量跑到华尔街、硅谷这些地方。曾经被誉为美国制造业象征的底特律成了空城,最后不得不破产。
曹德旺还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服务业占国家GDP的65%左右。这导致现在美国要恢复制造业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人年龄结构的问题。尽管美国蓝领劳动力价格大约是中国的八倍,但仍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那么曹德旺所说的美国制造业工人高龄化与“断层化”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媒体却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美国传统价值观解体导致美国制造业工人高龄化与“断层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认识到不可能过度依赖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来发展经济,于是美国开始重新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大张旗鼓地推行再工业化战略,以期复兴美国制造业。
奥巴马在任八年推行再工业化战略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却收效不佳,因为支撑和发展美国制造业的基石,即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已趋向土崩瓦解,如果不恢复传统价值观,美国制造业复兴前景也将随之暗淡,即使短期的反弹也无法改变美国制造业长期衰落的大趋势。
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房价达到了历史高位,很多美国人后悔自己没有在房价处于低位时买房或多买房,这种后悔转化为一种“博傻”式的投机冲动。所谓“博傻”是指投机或炒作者之所以敢在房价或股价处于高位时买入,是因为他们深信还有比他们更傻的人在高位接盘。这种投机冲动套牢了不少高位接盘的美国人,这不仅使很多美国家庭在住房投资上血本无归,也使脆弱的美国经济步履维艰,这就是美式房产投机的恶果。
华尔街一向是美国经济与社会的风向标,华尔街精英的所作所为也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整个精英阶层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华尔街诱导世人笃信拜金主义,“发明创造”出一批又一批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狂热推销“投机创造财富”的歪理邪说。华尔街的误导使美国不再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并最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华尔街精英靠金融衍生产品欺诈与投机一夜暴富的行为更是极大冲击了美国社会靠个人奋斗、靠勤劳诚实创造财富的传统价值观,一夜暴富心理在美国大行其道,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之风开始在美国蔓延,人人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都幻想一夜暴富,浮躁心理恶性膨胀,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冲击是必然的。
金融危机后,美国开始重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但传统价值观解体所导致的一夜暴富与“空手套白狼”的投机取巧心理及浮躁心态,使不少美国人丧失了对制造业相关职业的兴趣。根据美国劳工部提供的数据:美国工人的年平均工资达6万美元,比服务业高出1/4,但很多年轻人仍不愿意从事制造业的工作。美国制造业工人中有19%年逾54岁,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层化”困境,在美投资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对此是深有体会。
虽说美国在以武器装备为代表的高端工业制造领域仍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已大都转移到国外。为响应特朗普总统倡导制造业回归的号召,一些美国企业也想重新恢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本土的加工制造能力,但他们发现已不可能了。
远离工业制造已成为越来越多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共识”与“首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己不愿辛苦付出学工科学技术,不愿辛苦付出当工程师与工人,不愿在工厂辛苦地制造产品,而是一窝蜂拥入服务业,从事流通等非制造环节,工作远没有工厂辛苦,收入也不低。或者去炒房炒股,追求一夜暴富。自2016年以来,美国股市房市进入牛市,道指连创历史新高,房价房租也是持续上涨,不少热点地区房价房租已达到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最高点,这引诱越来越多美国人去炒房炒股。于是远离制造工厂、远离工科的文化氛围开始在美国形成。“远离”只是好听的说法,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就成逃离工厂、逃离工业、逃离工科的“逃离文化”,那对美国无疑是场灾难,必将助长美国的衰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严重恶果
美国绝不可能远离其高端制造核心,即武器装备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问题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远离甚至是逃离制造业的文化氛围必然导致美国读工科的人大量减少,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术素质下降,从而对美国武器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造成致命打击。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几年,美国海军新造军舰重大质量与技术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美国海军的战备训练与正常运转。美国史上造价最高的最新航母“福特”号于6月初刚被交付美国海军,并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称赞。然而才过两周,就发现“福特”号无法完成一艘航母的基本功能:由于其拦截索出现技术故障,舰载歼击机无法在其甲板上正常降落,这意味着“福特”号竟然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美国海军文件显示,排除故障后,拦截索的造价将从3.01亿美元激增到9.61亿美元。而据美国国防部消息,该航母2020年才能全面投入使用。
美国梦幻战舰“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未来感十足,但从去年下水之后就各种故障不断。美国有专家辩解称,这是新技术的问题。这难道能成为世界头号军工强国敷衍外界的借口吗?况且出现故障的热交换机和推进系统并不是“朱姆沃尔特号”专用的和第一次采用的新技术。
美国舰船出现问题决不仅是“福特号”航母与“朱姆沃尔特号”,最新的伯克级驱逐舰DDG52“巴里”号在试航期间就曾发生8根海水冷却管爆裂,污染了润滑系统,导致军舰动力丧失;在亚太地区大力部署的濒海战斗舰也是动不动就趴窝,不是断网、断电,就是推进系统故障,各种问题频出。
至于F-35战机,这些年也一直是大小麻烦不断,成为闻名全球的“问题”战机。6月12日,美空军当天宣布,亚利桑那州卢克空军基地将继续停飞基地内的F-35A型战机,直至完成缺氧故障调查。路透社报道称,这意味着全球220余架F-35战机中四分之一将继续“趴窝”。
众所周知,大国武器装备制造业是大国高端制造精华的结晶,但美国制造武器装备却事故频发,大丢脸面,重挫了特朗普总统的雄心。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中与当选后一再强调“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还一再表示要“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这应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一个中心议题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如果特朗普无法做到“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那么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梦想就很可能因制造业的拖累而成为难以实现的空想。但在美国传统价值观解体的大背景下,特朗普“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决非易事,从长远看,美国制造业前景不容乐观,由此导致美国衰落的大趋势不可阻挡。
“美式大锅饭”助长少劳多得与磨洋工倾向
6月12日,《参考消息》转载《纽约时报》题为“文化冲突困扰中企在美投资”的报道称,最近在福耀的美国工厂,劳资双方发生了强烈的文化冲突。
曹德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叹息称,该工厂的生产力“没有我们在中国的工厂高,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
曹德旺所称“有些工人是在消磨时间”,用中国人所熟悉的说法是有些美国工人磨洋工,以少干多拿。说得难听点,有些美国工人比较懒惰,这当然是讲效率的曹德旺所不能接受的。美媒所说文化冲突形象地讲是美国磨洋工企业文化与倡导高效率的中式企业文化的冲突。
一些美国工人质疑曹德旺是否真的想按照美国标准来经营?美国工人所说美国标准是指美国企业盛行的时薪制,即工人薪酬多少取决于工种和工作时间,与完成的工作量没有关系,只要千够乃至于磨洋工混够工作时间就可挣高薪,这是典型的美式大锅饭。问题是人的天性是趋利与懒惰,既然可以少干多拿乃至磨洋工,何乐而不为?时薪制这种美式大锅饭弊端导致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陷入破产危机,不得不向美国政府请求救济。虽然汽车三巨头的没落有很多原因,但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三巨头高昂的时薪标准。
科学管理先驱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地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泰勒的这些观察和分析,成为以后科学管理理论构建的起点。
现在回顾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与国企改革前,国企薪酬制度与美国时薪制类似,这是导致国企低效率与巨亏的重要原因。故国企改革改制后已普遍实行绩效工资制(如计件工资制),即工作业绩、效率与员工收入挂钩。用句中国人所熟悉的说法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或者说干多少活拿多少钱。如果现在还有哪家中国企业采用类似美国的时薪制,迟早会倒闭破产。
在美国传统价值观解体的大背景下,不少美国工人已习惯于靠时薪制的美式大锅饭来少干多拿乃至磨洋工,懒人更是从中受益,这已成了美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决不能重蹈美国覆辙
美国存在传统价值观解体的问题,中国就不存在?近几年全国很多制造企业均为招聘不到足够的合格工程师和熟练技术工人而发愁,工程师荒、技术工人荒的“两荒”现象日趋严重。其根源在于中国如同美国一样,确有部分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整天盼望天上可以掉馅饼,不愿自己去辛苦做馅饼,幻想通过炒房炒股之类投机取巧的活动而一夜暴富,不愿自己去从事“含辛茹苦、流血流汗”的实体经济,由此导致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效仿美国人,逃离工厂、逃离工业、逃离工科的“逃离文化”已开始在中国盛行。与公务员与高校金融等财经专业报考热的“发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程师、技术工人职业已成为中国青年学子抛弃的对象。
正如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美国是‘去工业化’,而我们中国是从来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工业化,可中国从美国直接学到的就是现在的‘去工业化’”。以我个人的感觉,2000年以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也开始不愿意去制造业行业,他们首选去银行、基金公司、投资机构、政府单位和IT企业。照此发展下去,中国可能会更早出现美国曾经经历的困局。我想再过十几年,中国如果也像美国那样,中国企业在第二代、第三代接班时也找不到工人了,我真的感到那时天要塌下来了。美国已开始注意扭转现状,我们也应立即掉头。如果我们仍朝着现在虚拟经济过火的方向走,再过几年,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更大。
曹德旺以其亲身经历所进行的中美对比表明,中国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捷径,就得靠“含辛茹苦”“流血流汗”“苦干实干”,要大力倡导与落实习总书记所推崇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等传统价值观,这才能引导更多青年人投身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中国才不会走美国的老路,重蹈美国的覆辙。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22124.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