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与历史(六)之三

——基于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分析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张文木 时间:2017-08-02
(三)欧洲统一进程逆转,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向欧洲推进

1.英国脱欧,欧洲统一“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知道,英国对欧洲的传统政策是大陆均势。其要义是确保大陆国家力量平衡并在这种平衡中使之相互制衡,从而造成谁也不能单独挑战英国霸权地位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崛起后,美国政治家全面继承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源于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在欧洲使西欧与俄国相互制衡,在西欧则是英、德、法等国相互制衡;在亚洲是中、俄、印、日等国相互制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欧洲版图在雅尔塔会议上被一分为二,分为隶属于海洋边缘国家美国的西欧集团和隶属于大陆中心国家苏联的东欧集团。美国和西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等)成立北约联盟,作为防备苏联进攻的保障。随后,苏联和东欧(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匈牙利、波兰与罗马尼亚等国)成立了华沙条约。英国与欧洲大陆双双倒在美国和苏联的脚下。此时英国从利用均势支配欧洲的主角,转变为被美国利用来支配欧洲的配角。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失去世界霸权的包括英国人在内的欧洲人意识到欧洲统一对于增强欧洲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欧洲统一进程由此开启。

1948年5月,欧洲统一运动首届大会在海牙召开。1949年5月5日,英国、法国、荷兰等10国政府成立了“欧洲委员会”。不久希腊、土耳其、联邦德国、冰岛、奥地利、塞浦路斯、瑞士、马耳他等国先后加入。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的《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条约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欧洲统一进程加快使美国意识到世界地缘政治变化对美国造成的危机。1972年,尼克松纠正了前任“世界主义”的天真,通过与雅尔塔和平体系中的另一关键性支柱国家——中国和解大幅减缓了美国的外交压力,降低了美国国力的消耗。

与尼克松与亚洲大陆和解对应,英国外交迅速转向欧洲大陆。1973年英国人“痛定思痛”,以英雄断臂的决心和勇气放弃了曾使英国大获其利的“均势”外交传统,于1973年毅然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外交的这种自我牺牲为欧洲统一清除了最坚硬的障碍。随后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欧共体12国随即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就在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的前14天,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1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在西欧统一完成后,欧盟又乘胜东进,科索沃战争后,迅速收复了“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即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以东地区。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会议决定邀请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入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盟,至此,欧盟经历了6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欧洲人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接近完成欧洲大陆的内部整合。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通过独立宣言,此后欧盟成员国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外长先后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美国18日也发表书面声明,宣布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如果科索沃最终获得了“独立”或事实独立,那么,丘吉尔1946年所描述的“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特里斯特”的“铁幕”,在欧洲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与1946年比正好翻了过来:从东欧的西界实实在在地推至俄罗斯家门口。欧洲力量及其依托的地理基础又接近恢复到二战前的状态。二战后,美国为操纵欧洲而设计出的东欧西欧分裂格局已近消失。

至此,欧洲人接近实现了雨果在1849年就梦想而丘吉尔在1946年3月的“铁幕演说”,9月又在苏黎世重提的“欧洲合众国”[138]的概念。接下来欧洲人乘胜前进,向北非进军。

我们知道,地中海是欧洲命运的旋转门,而北非的突出部突尼斯和利比亚(即古代迦太基领土部分)便是历史上欧洲开启北非这扇旋转门的枢纽。罗马人早就看到这一点,当年伽图在元老院每次议事完毕时,都要重复说一句:“迦太基非灭掉不可。”[139]

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给古代欧洲带来了文明,而成就罗马文明的关键步骤是罗马人跨海突破迦太基(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一带)并于公元前146年对其实行完全占领[140];同样,来自中欧平原的汪德尔人(Vandals),占领迦太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横贯北非的汪德尔王国,公元455年趁西罗马帝国内乱从迦太基发兵北上攻陷罗马城。由此结束了欧洲的古代文明即罗马文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由此对英国在地中海的霸权形成挑战;“沙漠之狐”德国隆美尔军团在北非与英国蒙哥马利部队决战的失败也是轴心国命运逆转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道理,在完成欧洲大陆统一后,欧盟必然要借助北约向北非挺进。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和16个地中海南岸国家领导人在巴黎举行峰会,决定正式启动1995年萨科齐提出的《巴塞罗那进程:地中海联盟》 计划。峰会发表的声明表示,要把地中海沿岸变为一个和平、民主、合作和繁荣的地区,宣告地中海联盟正式成立。此时的欧洲人大有一种“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41]的感觉。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正在从“雅尔塔体系”向欧洲人久违了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回归。

欧洲人说干就干,2011年3月19日,法国和英国发起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的“奥德赛黎明”行动,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进攻,夺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国际和联合国承认。同年10月,卡扎菲被俘身亡,欧洲军事力量进入北非。在欧洲统一的道路上,利比亚不幸扮演了当年迦太基的角色:“芝兰挡路,不得不除。”[142]控制了利比亚,也就控制了北非,控制了北非,南欧这个欧洲大陆最“柔软的腹部”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是欧洲统一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地缘政治条件。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143],欧洲统一进程在它接近完成的时候,却在2016年6月遭到英国突然反水,英国脱欧将再次拉动欧洲破碎化的倒退。此事让史家不由扼腕。

2.中东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再次向欧洲推进

但对欧洲乃至西方世界而言,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欧洲破碎将要引起中亚的战略力量西进。

我们知道,欧亚大陆分区并存有欧洲、中亚和中国三种战略力量。但历史表明,在欧亚大陆的主要区位即北纬30°至60°之间可容纳战略力量只有2.5个;也就是说,在三种战略力量之间,必然有一个生存空间要受到其他两个的严重挤压并因此出现破碎地带。比如上古时代[144]在欧亚大陆分区并存的是欧洲罗马帝国、中亚诸帝国[145]和中华帝国。此间欧洲罗马帝国和中华秦汉帝国强大,中亚地区力量受到挤压并分出安息、贵霜诸小帝国。此时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为1:0.5:1。[146]

罗马帝国解体后欧洲中世纪陷入碎片化时代,这为中亚阿拉伯帝国继而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乃至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大面积扩张腾出空间。此时中华帝国保存完好并转入隋、唐、宋、元、明的持续统一朝代。此时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就转为0.5:1:1。

进入工业革命后,欧洲又开始复兴和强大,中亚伊斯兰力量在欧洲、中国尤其俄罗斯的挤压下日渐式微,此时的欧洲、中亚和中国之间的力量比又恢复到1:0.5:1。

俄罗斯在北方崛起并南向强力插入中亚地区,部分地取代了原来夹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伊斯兰力量及其比例。此后原来的欧洲、中亚伊斯兰和中国的三种战略力量并存的格局就为欧洲、俄罗斯-中亚伊斯兰诸国和中国(1:0.5/2:1)并存的格局所取代。

近代历史经验表明,在欧洲、俄罗斯-中亚伊斯兰诸国、中国三者中很少有一支力量单独扩充到1.5的水平,即使有,比如唐帝国、蒙古帝国都勉强接近这个水平,英国、沙俄、苏联也都曾入侵阿富汗试图填充中亚,其结果也都是短命和失败的;但不管是欧洲还是中国,其中若有任何一方衰落——比如19世纪末清王朝的衰落和20世纪上半叶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衰落及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并由此造成的战略力量的收缩,都会引发中亚战略力量(主要是伊斯兰力量)在欧亚接合部即中亚地区的崛起及向其他战略力量坍塌方向的扩张。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力量再次衰落,但中亚板块并没有大幅上升,究其原因是苏联和美国的崛起对中亚板块形成的持续挤压。苏联解体后,中亚伊斯兰力量出现崛起势力,但很快又遭到“911”后美国的挤压。自“911事件”美国挥师中东后,中亚板块受到越来越强的挤压;美国受挫后,欧洲统一进程的加快并迅速越过地中海向北岸推进又使这种压力得以延续。近期巴沙尔政府军在叙利亚内战中的胜利,以及“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147]的迅速崛起,都是中东地区力量对这些外来挤压的强烈的反弹。根据上述欧亚板块互动规律,在俄罗斯、欧盟、中国三大力量都保持强劲上升之势的时候,中亚板块很难恢复到中世纪的水平。

但是,2016年6月英国脱欧打破了欧洲统一的进程,鉴于英国在欧洲统一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鉴于欧洲大陆的政治统一尚末最后完成,而欧洲统一又不符合脱欧后的英国、美国、在相当程度上甚至俄罗斯的利益,因此,如果亚洲没有如19世纪末那样大面积的坍塌,今后欧洲统一的完成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仅难以想象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逆转。罗马帝国的衰落曾为匈奴力量西向让出空间,罗马帝国坍塌和欧洲破碎又为阿拉伯帝国继而蒙古帝国的崛起和西向进军让出空间,如果今后欧洲统一进程出现大幅度的逆转,欧洲将在不同程度上重复罗马帝国衰落后中世纪的历史:中东伊斯兰政治板块将再次西向扩展,而当前进入欧洲且不可阻挡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洪流,只是这个大变局即将拉开的序幕。变局的深度将依欧洲统一进程逆转的程度而定。

3.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点及战略与策略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高潮的桅杆已现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西方朝野陶醉在“不战而胜”(尼克松)[148]的喜悦中。日裔美籍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以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面对今天的历史,福山的理论显然已失去了解释力。

阶级分析的方法仍是我们观察当前中美矛盾不能放弃的正确方法,由华尔街国际资本对美利坚民族的民族压迫导致的美国劳动者阶级以及包括实体经济资本阶级最广泛的阶层与华尔街买办阶级的阶级斗争已成为美国国内的基本矛盾。列宁说:

帝国主义不仅在新开辟的地区,而且在原有地区也实行兼并,加紧民族压迫,因而也使反抗加剧起来。[149]

毛泽东也看到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存在的这一深刻矛盾。1965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毛泽东谈话结束时“希望主席向美国人民说几句话,美国人民对中国是有好感的”。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点:

祝他们进步。如果我祝他们获得解放,他们有些人可能不大赞成。我就祝那些认识到自己还没有解放的,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获得解放。美国人民需要再解放,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而是从垄断资本的统治下解放出来。[150]

美国人民的自我解放运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已经开始。2001年的“911事件”打击的对象是世贸大厦而不是白宫,2011年美国人发动的是“占领华尔街”而不是“占领白宫”的运动;以往的人民运动都直接以政府为对象,今天第三世界和美国人民却直接以华尔街国际资本为对象。与早期的工人砸机器行为不一样,而与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有些相似,这两大事件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较早觉悟的人群。这说明,第三世界人民和美利坚民族正在觉醒:不管这种觉醒是自为的还是自发的,他们都意识到了世界问题的要害不是白宫而是华尔街,不是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民而是国际资本垄断集团。值得注意的是,自“占领”运动后,美国出现了更具破坏性且愈演愈烈的“枪击案件”[151]和正在一些州涌动着的从联邦中分离出去的情绪[152]:前者如果枪口一转就意味着社会革命,革命的对象不会是白宫而一定是华尔街;后者则意味着美国的分裂,美国人民需要的不是依附于华尔街的而是代表民族利益的独立自主的国家。造成美国危机的原因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对美利坚民族的超负荷压迫,若无非常手段化解,美国的前景是非常不妙的。

殖民地现象从第三世界向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帝国主义内部倒逼,是21世纪初的帝国主义腐朽性的最突出的特点。1942年1月22日,毛泽东在审改关于太平洋战争后沦陷区情况的通报材料时,加写这样一段话:

总之,极端狠毒的殖民地政策,现已推行于租界,不分阶级,有财即掠,表示了日本法西斯最后挣扎时期的紧张性。[153]

如果将这段话中的“日本”换作今天的美国华尔街垄断资本集团,也会让人觉得很贴切。

2015年加入美国总统大选行列的74岁的伯尼·桑德斯的竞选主张是“把华尔街的高管送入监牢”。 桑德斯认为,美国如今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金钱在政治体系中的角色和影响力——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公司和银行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能确定议程,决定辩论,书写立法,恐吓政治家,甚至阻止这个政治体系采取行动反对它们。报道认为,桑德斯发出质问:我们要寡头还是民主?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但对于今日来说切中肯綮。[154]

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后,世界的目光开始注意到马克思和列宁。人们从“占领”运动中体悟到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155]和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判断。据报道,2011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的销量比2005年增加两倍,是1990年的100倍。马克思塑像又重新回到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校园[156]。英国“影子内阁”财相麦克唐纳尔是工党激进左翼议员,一向抨击银行业和媒体业,主张国有化,被路透社称为“资本主义之敌”。麦克唐纳尔在其个人博客上也表示其志向是“酝酿推翻资本主义”。[157]在这些新闻后就有跟贴说:“看来真的是东风起了,欧洲要不要爆发,英国自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欧洲怕是要出事,而且是近期。”“世界需要慢慢开始找回正义。”“西方政府与媒体都犯有战争罪与协助战争罪,大规模侵犯人权罪。”[158]

2016年11月9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经过百般阻挠甚至死亡威胁后,一反华尔街精英阵营,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当选第四十五届美国总统,11月11日,特朗普在赢得美国大选后首次接受了电视媒体《60分钟》节目采访,向公众谈自己未来的如下施政思路,他表示:

——对手很强硬,我也很强硬,至于我后不后悔,反正现在是我在接受你的采访,而且我们要向国家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们要让美国重新伟大。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目前要做的事。

——我们在中东花了6万亿美元,6万亿,这笔钱足够我国重建两遍。可你看看我们的道路、桥梁和隧道,还有机场,都过时了。如果说我代表着某种否定,那就是对长期以来美国政治状况的否定。

——我们在试图清理华盛顿,你看……我团队里的所有人……都有公职经历,这是体制问题,体制(that’s the problem with the system, the system)。现在,我们要清理这个体制。

——要清理体制,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做,我的团队里都是前政府官员,后来辞去公职,成为说客。其实,这整个团队就是个巨大的游说组织。我是说,他们最懂现在这个体制,但未来我们要逐步淘汰这个体制。必须淘汰它。

——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正变得很糟糕。我们要做的是拯救我们的国家,我并不在乎酒店的入住率。这与我们当前的事业相比,好比芝麻与西瓜。医疗保健等事业,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好。美国人活成这副德行,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要改变这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不行的,我们正在失去这个国家,国将不国,这是我取得胜利的原因,轻易取胜的原因。我赢得很轻松,这很能说明问题。[159]

奥特朗当选美国总统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说明美国人民已不能忍受华尔街对美国人“不分阶级,有财即掠”的“极端狠毒的殖民地政策”和肆无忌惮的阶级和民族压迫,有了需要“再解放”的觉悟,美国人民和知识思想界在更大的共识中显示了反潮流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说明华尔街金融资本集团本质上也是“纸老虎”。恩格斯说:

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在现今的国家里,普选制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不过,这也就足够了。在普选制的温度计标示出工人的沸点的那一天,他们以及资本家同样都知道该怎么办了。[160]

东风渐起,2016年美国“普选制的温度计标示出工人的沸点”,东风将要压倒西风,世界历史已进入了质变的临界点。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当历史从工业帝国主义时代进入金融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资本主义又回到最野蛮和最黑暗的“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并在20世纪末期泛滥于全世界,与此同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进入低谷。此间作为世界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中国不得不向国际资本主义作出“布列斯特”式的“让步”并由此赢得了为时三十多年的战略间歇期。在与国际资本艰难周旋和国内既反右又防“左”的实事求是的路线中,中国终于冲出了资本主义包围,迎到了已露端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高潮的桅杆及与此相伴的历史质变的“临界点”。

(2)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必须明确,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既相同又不同于20世纪时期。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分阶段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这次新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世界范围内,在它的第一阶段还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而是联合工业资本家阶级集中地反对金融资本家阶级;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而是联合所有实体经济劳动者阶层和管理者阶层集中地反对金融帝国主义及其买办阶级;不是要消灭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无法消灭,而是要使金融资本服务并服从和服务于工业(实体)资本,成为工业资本的有益补充。在此阶段,非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的目标并不是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建立有利于实体经济生长,因而是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的目标才是建立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第一阶段的目标下,亚非拉第三世界、以欧洲大陆工业国家为主体的第二世界和以美国为主第一世界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当代金融资本集团的被压迫者和剩余价值的提供者,因而他们都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力军、同盟者和同情者。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显著特点是由经济全球化带动高科技的发展不仅没有扑灭被压迫者的反抗烈火,相反,它使金融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即反抗帝国主义革命的手段也同步强大。以色列籍学者戴维·阿尔贝尔(David Arbel)、兰·埃德利(Ran Edelist)在《西方情报机构与苏联解体——未能撼动世界的十年(1980~1990)》一书中惊叹:

同样令人怀疑的是,美国情报机构是否完全明白全球化影响的另一面。人员、资金、理念的自由流动促进了欧洲美霸权,但是也让革命理念和积极分子能够自由、快速流动,而且能够在对抗西方的过程中利用美国的高科技和西式自由主义。[161]

革命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生对抗性矛盾的结果,经济形式及造成这种形式的技术进步只是解决生产和消费矛盾的手段。前者是历史运动的基础性规律,而后者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次一级矛盾运动。在私有制条件下,经济形式及技术的进步不仅不能解决而且只能同比增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对抗性。工业资本还要保留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前提,而金融资本则以基尼系数绝对化为前提的。不同的只是具有资本优势的西方国家利用资本全球化实现了日益扩大的国内基尼系数的国际化转移。它们在长期的殖民掠夺中确立了优势资本的地位,并利用其优势地位在资本全球化中从南方国家获得源源不断返还到本国的超额利润,以此降低国内的基尼系数,并由此保障了国内中产阶层的增长和资本增值的并行发展。其结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恶果片面地被转移到南方国家:在北方国家国内市场一天天好起来的同时,南方国家的国内市场则一天天地烂下去。历史辩证法表明,国内基尼系数最大化的极限是激烈的阶级革命国内化,国际基尼系数最大化的极限则是革命形势的全球化。当前日益扩大的南北差距便是基尼系数国际化的外观形式。“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明,日益扩大基尼系数正在向金融资本的大本营美国延伸,这说明国际金融资本从全球化中获得剩余价值越来越少,资本全球化已走向尽头,世界形势正在出现逆转,世界历史质变的临界点正在到来。

(3)战略与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帝国主义已经从萌芽状态成长为统治的体系”,但社会主义却还处于萌芽状态,在世界范围内还远没有形成统一的反抗体系,而且与帝国主义体系的力量对比远未达到对等状态。因此,21世纪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运动,要有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与策略。

必须明确,反国际金融资本并不就是反美国。目前的美国只是被当代金融资本集团利用来剥削世界劳动的随时可以转换为其他国家的重要工具,正如目前的共济会只是金融资本所依赖的且随时可以转换的重要组织一样。早期工人砸机器反抗资本是没有意义的,今天的社会主义者砸美国这个随时可以替换的金融“工具”也是没有意义的。因而,美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相反,美国人民及包括工业资本家在内的美利坚民族已从压迫民族转为被压迫民族,美国已从打败英国殖民主义并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转化为国际金融集团的殖民地。因而美国人民及整个美利坚民族是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有生力量和积极参与者,而不是革命的对象。21世纪革命——至少在第一阶段——的对象,是国际金融财团及其买办集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工人没有祖国”[162],更多的是说金融资本没有祖国,因此,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63]因此,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是伴随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另类无国界“全球化”运动,与金融资本的特点相对应的是:运动的无国界和运动对象的无国家。列宁说:

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消除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同金融资本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瓜分这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状况,除了用战争以外,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164]

革命可以引起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冲突和战争自然也会引起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更顺利的发展。因此,“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165]。如果条件成熟,也可以选择“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追上别国的人民”的道路,列宁说: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166]

我们没有从理论(一切书呆子的理论)所规定的那一端开始,我们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成了我们目前正面临的文化变革,文化革命的先导。[167]

列宁说的道路,就是十月革命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的。

这里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外敌破坏和社会制度变质的内部原因,中国自身有没有也出现苏联那样“行百里者半九十”即倒塌的可能呢?如果有,那问题可能出在哪呢?

问题将出在超出实力的世界扩张。我们知道,近代以来的帝国思维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尤其是金融资本的产物,不管自称“社会主义”与否,只要称霸,它本质上就与社会主义分道扬镳。美国崛起之后迅速走向扩张之路,因扩张而衰落的英国深知扩张对国力造成的损害,政治上成熟的罗斯福去世后,英国便怂恿美国与苏联双双向世界扩张和争霸,结果导致苏联解体和随之而来的美国衰落。与崛起之前没有世界扩张的经验的美国一样,今天的中国也没有向世界扩张的教训遑论经验。在本世纪中叶我们党“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实现后,那时的中国政治领导人没有下乡遑论战争的经历,就会很容易受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68]式的帝国思维的引诱,果如此,今天的美国和昨天的苏联、日本、英国就是前车之鉴;果如此,中国面临的结局可能就不是垮台,而是解体,其间获利最多的则是在这几个国家中受帝国思维损害最早而又最不能放弃这种思维的英国。英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并没有忘记二战中为罗斯福出卖的耻辱,他们一直在用捧杀的方式削弱美国并借美国之手为欧洲收复在雅尔塔体制中失去的战略利益。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在回忆录《旅程:我的政治生涯》的序言中将这个目的说得更加明白:

我想改革英国,使它保留20世纪初、身披世界最强大帝国斗篷的骄傲,同时,面对21世纪的到来,不会由于那件斗篷不再合身而自觉失落和衰退。[169]

http://news.youth.cn/gn/201301/t20130129_2846710.htm。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9454.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