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与历史(六)之二

——基于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分析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张文木 时间:2017-08-02

(二)狡兔三窟:国际金融资本将重新布局

对美国打击最深的还不是欧洲人对美国的抛弃,而是与美利坚民族曾并肩战斗反对欧洲压迫的华尔街财团日益增长的对美国继而对美元抛弃的可能。美国对中东的军事失控意味着世界石油天然气交易将脱离美元体系,在国内没有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军事上又无力挽回中亚败局的情况下,石油交易脱离美元体系是难以避免的,美元面临大幅缩水的危局。“山雨欲来风满楼”,华尔街为了自身利益必须要考虑资产转移的问题。

今天的美元与人民币不同,人民币的载体及依托其上的价值都是中国人民劳动创造的,在这里,货币的价值与其承载物是统一的;而美元的载体是美利坚民族的,而依附其上的价值却是人家华尔街私人资本的。随着美国的衰落,货币的价值与其承载物必须出现分裂。目前我们看到的趋势是,随着美国的衰落,华尔街正在将依附在美元上的资产价值向其他币种转移:狡兔三窟,有可能是由几种货币——经过亚投行的“暗度陈仓”——最终过渡到一种货币,政治上考虑,目前欧元自身难保,不敢说华尔街会把它所有的资产全部转移到英镑上来,但英镑却是它的最重要的选择。

为什么是英镑?因为英国的政治条件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生长。目前英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英镑仍是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在组织体系上,英国还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完备的共济会组织网络。

“现代共济会始于1717年英格兰现代总会所的成立,自那时起就已形成了以会所和总会所为组织单位的基本架构。”共济会目前在“欧洲大约有18 000家以上的蓝色会所,英格兰有8 600家、苏格兰有1 800家左右,两者合计已经超过欧洲的一半还多,可见欧洲共济会的重心在英国无疑” [121]。国际金融财团正是通过共济会组织使“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大量金融资本,建立了非常广泛而细密的关系和联系网,从而不仅控制了大批中小资本家,而且控制了大批最小的资本家和小业主”[122]。

有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资本财富落地就有了安全保证。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法国、德国则不具备这一条件,且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发生的一些事让今天的华尔街大佬们心有余悸,仅德国——中国也是一样——注重实体经济尤其注意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政策,也不是华尔街大佬满意的。

美国崛起之前,英国一直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1891年,全球最大的钻石巨头戴尔比斯集团创始人塞西尔•罗兹(Cecil Rhodes) 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持下,在英国创立“罗兹会社”,其最高目标是将大英帝国统治扩展至全世界,剩下的就是完善大英帝国向外扩张体系,由英国国民对所有可生存的地方进行殖民,将美利坚重新纳入大英帝国,统一整个帝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共济会的目标并不是为大英帝国而是利用大英帝国的扩张将自己的‘统治扩展至全世界’”[123],正如今天华尔街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国而是利用美国一样。

其次,英国在历史上是自意大利威尼斯之后最具国际商业金融经验的国家,通过共济会等组织控制金融并控制世界是聚集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集团的传统手法。在这方面,何新先生有开拓性的贡献,而卢麒元先生在《何新发现了什么》一文中对共济会的总结也非常到位,他写道:

共济会的确是一种超越了常规国家治理模式的非政府国际组织。该组织以间接而隐蔽的方式,试图实现对地球资源的重新分配。他们的目的是牢牢掌握地球资源的分配权,从而确保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他们的方法就是通过对金融资本的垄断,掌握全球商品的定价权,从而对有限的地球资源进行全面控制。共济会的“统治”方法,基本上是虚拟的,不涉及土地和人口,甚至不直接涉及产权,“统治”的要点在于资本垄断。

资本无祖国,但是,资本家是有祖国的[124]。当有祖国的资本家,操纵无祖国的资本的时候,他们需要具备跨越国界的能力。这种跨越国界的能力,需要强大的国际组织方能建立。共济会正好就是这种能够跨越国界的非政府国际组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共济会非政府的特色,为他们提供了最佳的保护色,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共济会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们找到了跨越国界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借助于资本的中性特征,实现资本持有者对时间和空间的跨越。资本家比无产阶级更现实。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时候,资本家们也联合起来了。共济会就是资本家的“共产国际”。历史地看,共济会比共产国际更有效率。经过两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他们已经完成对全球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整合,并且形成了对美元及其衍生资本的绝对控制。通过控制国际金融资本,他们逐渐延展其影响力,以至于可以对多数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事实上,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以美元为主体的国际金融资本的金融殖民正在加速。他们已经建立起了美元金融资本的日不落帝国。

共济会的“统治”模式,或许是后帝国主义时期的新型的帝国主义模式。[125]

必须明确,今天的共济会只是为国际资本家利用的组织形式之一[126],而不是国际资本本身。造成二战后南北差距扩大及包括政治生态在内的各种生态灾难的原因并不是共济会的存在,而是国际资本的存在。由此而论,当前世界政治矛盾的焦点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我们今天斗争的主要对象仍是国际资本。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而只是与这些资本依附的各种比如共济会等组织形式[127]做斗争,如果不是有意误导的话,那就是缘木求鱼,因为我们打倒了共济会之后,还会有其他更多的组织形式蜂拥而上以至无穷。

那么,依附于美元的华尔街资产有没有可能向人民币转移呢?暂时性的共融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它需要保值——加入亚投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接纳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128]都是实现这种“保值”需求的具体步骤,但长期“结盟”是不可能的,因为政治上不许可。资本没有祖国,遑论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它的资产保值,华尔街资产需要它所依附的国家强有力,它可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它又不需要这个国家太有力量,因为它还要吸吮这个国家的“血液”,因而华尔街不允许美国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强大的实体经济及人民支持。

近些年,坚持不加入欧元区的英镑却加大了与人民币融洽的力度。2013年6月22日英国央行宣布,已经与中国方面达成了一项英镑与人民币之间的货币互换额度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三年,额度上限为人民币2000亿元。这样,一旦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发生全面性的短缺状况,英国央行将能够向英国国内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及时补充其所必需的流动性。而在此前,英国央行已经与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达成了类似的货币互换额度协议[129]。2015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中方表示欢迎英方的决定。

英国伦敦曾是世界金融中心,落地英国的金融界拥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因此,一向以冷酷著称的英国政客在西方世界中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及随后决绝的“脱欧”举动决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它很可能是配合目前还依附于美元之上的华尔街资产转移所作的“暗度陈仓”式的准备。

有人说华尔街还有大量资产以不动产如矿山、土地等的方式贮存和保值?因而它不一定要以货币为其贮存手段。

不错,不动产可以保值甚至增值,但是,利用不动产增值需要主权国家及其政治力量的保护——比如保证依附于美元之上的华尔街资产所依赖的中东石油以美元交易的前提,是美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存在程度,而保持军事力量长期有效的前提是国家的强大;而失去主权国家保护的不动资产,其安全遑论增值就没了绝对保障。比较而言,只有高利贷货币,才是金融资本家可以相对独立掌握因而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正如马克思所说:“有了货币,就必然出现货币贮藏。但是,职业的货币贮藏家只有当他转化为高利贷者时,才起重要的作用。”[130]

今天的美国真的衰落了,而促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正是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列宁说:

帝国主义是作为一般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发展和直接继续而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很高的阶段,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的时候,资本主义才变成了资 本帝国主义 。[131]

自从21世纪初美国伊拉克战争失败后,华尔街金融资本日益脱离了马克思说的“G—W—G”[132]即资本(G)经过商品实物(W)使其资本增值(Gˊ)的公式,日益转入“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即赤裸裸的通过高利贷实现资本增值的公式。马克思说:“资本在历史上起初到处是以货币形式,作为货币财产,作为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与地产相对立。”[133]现在,华尔街资本又回到它的最初的“货币财产”的形式——这是对工业资本的反动或曰“返祖”形式。

在21世纪的门槛前,已经站起两大新兴力量:一个是以中国为重心的亚洲,另一是初步整合起来的欧洲——现在看来取代欧洲的是与欧洲即将离婚的英国。这两大力量对世界金融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目前国际资本的重心正由美国向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体系转移,与此相应,如果白宫不能——不管用什么方法——阻止美国的持续衰落,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又不能被打倒,那美元体系从大西洋西岸向东岸的英镑体系转移,就是华尔街最有可能的选择;而人民币可能是它完成这种转移的过渡币种。看来,英国政府是铁了心要脱欧,要与欧洲“离婚”,就是准备请迎华尔街“新人”而采取的最具法律意义的步骤。列宁说:“作为金融资本主要业务之一的有价证券发行业, 赢利极大,对于金融寡头的发展和巩固起着重大的作用。”[134]土地有地主,而货币却没有主人[135],在“300%的利润”[136]前,英国焉有不接之理。在2016年6月23日的公投中,英国南部的富人投票区是支持脱欧的主要力量[137]。

http://news.youth.cn/gn/201301/t20130129_2846710.htm。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9454.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