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东做生意,中国有信心更有耐心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7/08/14 12:16:59 作者:白明

导读: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展经贸关系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带一路”成败的重要环节。面对着一系列困难,我们必须要既展现出耐心的一面,又体现出信心的一面。

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视角观察当今国际市场,中东这片土地尤其具有特殊性。近期有国外报告显示,中国在2016年超越了美国成为中东地区首要投资者。另有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是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中东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历来毋庸置疑,然而今天,这里的经济影响力更加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中国。

面对高风险不能一概“走为上”

具体来看,从传统上讲,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也会继续影响世界经济乃至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不过,看待中东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也需要有更宽广些的视野,仅仅盯住石油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站在中国的视角看,中东国家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兼具“一带”与“一路”双重角色,中东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2016年8月15日,一名女子在伊朗塞姆南省的一座古客栈参观。新华社发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东是各种矛盾纠葛与各种冲突频发的区域,甚至常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与中东国家做生意自然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中国企业可能在中东遇到的风险,除了商业风险,更多在于地缘政治风险,像中国公司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业务就受到极端组织的威胁,而中国公司从利比亚、也门的撤侨,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在中东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风险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面对着中东国家过高的风险,怎么办?无非是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撤”,但这种消极思路对于小国来说或许适用,至少也能够求得一个“惹不起躲得起”;可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大国,一味地“躲”并不足取。如果缺少中东,不仅意味着中国的能源保障版图“缺角”,而且也将拉低“一带一路”沿线的富裕水平,让“一带一路”的推进成本变得更高。

既然“撤”不行,那么,就选择“不撤”。就像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要发展与中东国家之间经贸合作关系,就必然要面对更多的风险,而选择了“不撤”,就应当正视这些风险。说白了,就是要尽力规避风险,能不冒险尽量不去冒险,实在无法规避掉的风险,也要将可能的损害降到最低,或者采取必要的风险对冲手段。

归结来讲,也就是凡事要看预期收益:为了些蝇头小利,的确不值得事事都冒险;为了长远利益,面对风险也不能够一概采取“走为上”的态度。

2016年1月28日,“义乌—德黑兰”首发班列从浙江义乌火车西站开出。中国开往中东首列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开通。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何以有耐心?何以有信心?

现阶段,尽管中东地区依然不平静,但中国对于中东的关注度依然不减。例如,2016年年初,中国领导人出访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访问沙特时,两国元首在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上达成共识,强调要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深入合作,加强在铁路、港口、电站、通信、工业园区、住房、投资、金融、航天、和平利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中国和沙特之间之所以能够达成“一长串”共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对于与中东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既有耐心,又有信心。

俗话说,着急吃不上热豆腐。对于在中东国家挑战市场来说,更要有耐心才是。近年来,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过程中,积极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放眼全球。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2300亿美元,而到2020年力争要达到5000亿美元。不难看出,中国与阿拉国家之间签署自贸协定不仅有一定现实基础,而且理应有较高的含金量。

据了解,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自贸协定谈判已经进行多时。如果中国与海合会之间达成自贸协定,双方许多商品就都将实行零关税待遇。众所周知,简称“海合会”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由阿曼、阿联酋、巴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六个阿拉伯国家组成,海合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属于富裕程度很高的国家。迄今为止,中国与海合会之间进行自贸协定谈判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先是海合会内部一度“冻结”所有自贸协定谈判,而在中国与海合会刚刚恢复自贸协定谈判不久,海合会内部就闹上了矛盾,许多国家相继与卡塔尔断交。看来,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自贸协定谈判依然会好事多磨一番。

2016年12月6日,海合会首脑会议在巴林开幕。图为海合会成员国领导人在会议上的合影。新华/法新

除了耐心,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展合作关系更要体现出信心。近日,阿拉伯投资和出口信贷公司发布了《2017年阿拉伯国家投资环境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在2016年超越美国而成为中东地区的最大外来投资者,投资金额将近300亿美元,占所有外来投资的将近三分之一。或许,页岩气革命会使美国对于中东石油兴趣下降,但不能说美国会就此从中东“闪”了。除了石油,山姆大叔更看重中东国家用石油换来的钱。

美国人紧盯中东国家丰富的资金主要是希望中东国家的主权信用基金更多在美国投资,而中国企业更希望通过与这些“不差钱”的国家进行合作,挖掘更多的商业机遇。现如今,中国企业不仅在中东国家参与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也更注重在这些国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中石化前些年在沙特阿拉伯建设海外的第一座炼油厂,而中铁建则承担着沙特麦加轻轨建设项目。又如,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在海外建立了56个境外合作区,而中国在埃及建立的苏伊士境外合作区则是成功典范之一。不难看出,尽管中国在中东国家拓展市场遇到的困难不少,但机遇会更多,而找到机遇就会找到信心。

2015年8月14日,中石化中原油田员工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员工在沙特东部一油田钻井平台前合影。新华社记者王波摄

大量工作等在走向中东的路上

总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发展经贸关系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一带一路”成败的重要环节。面对着一系列困难,我们必须要既展现出耐心的一面,又体现出信心的一面。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在商业机会与商业风险之间拿捏有度,游刃有余。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许多工作,如在中东国家进行贸易要体现出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的出口保险机构也要为更多中国企业在中东开展业务提供对应的保险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心丸”,而我们的经济外交也会为中国企业在针对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保驾护航。(作者/白明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原标题:参考睿评|与中东做生意,中国有信心更有耐心

责编:许舒琦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海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