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狂买海外港口?专家: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来源:海外利益研究 作者:刘璐 时间:2017-08-05

中国正在加大力度收购境外港口,扩展其作为海上大国的触角范围。过去一年,中国对港口项目投资翻番,达到200亿美元,触角已伸向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巴基斯坦等国。全球货运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已有6个在中国的掌握之中。

早在2008年,中国航运企业中远集团就获得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两个集装箱码头的35年特许运营权。进一步的合作发生在去年,中国远洋完成了对比港67%股权的收购。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在缅甸西部的皎漂港布局,如今已经开始推进第一期工业园的征地。而就在上个月底,中国的海军部队向东非的吉布提港驶去,这是中国近60年来第一支永久性驻扎境外的部队,被认为是北京日趋自信的外交政策的最新一步。

一种观察认为,迎来中国投资的港口均靠近中国在6月提出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后者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合作,提出的建设三条连接亚洲与其他各大洲的海上通道。

借用港口布局来窥视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谋划和决意,在价值上正当,而且格外贴合。2015年,比雷埃夫斯港在左翼新政府上台后经历了一番叫停风波。但他们很快发现,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别的国家可以倚靠。新政府从这种每况愈下的停滞得到了启示:有能力帮希腊运营比港的只有中国。相似的情形比比皆是,但不论出于何种目标,中国的对外收购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结果。

比雷埃夫斯——地中海东岸的重要港口

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航运业的大佬们已经为此焦头烂额了多年:他们对于行情的变化非常悲观,世界航运咨询机构德鲁里的董事巴特拉曾在2012年一场年会上慨叹,2008年前航运业的鼎盛时期已经终结,市场低迷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

中远集团在当初接盘的时候,比雷埃夫斯港口无疑是这样一个缩影。设备损毁,客户跑路,码头工人罢工长达两个月。面对这样的情形,当时新上任的中远一把手傅承求表现出了极度的沮丧,他在一篇文章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和处境,“最让我心寒的就是设备损毁程度,几个用来运送货物的船吊,货来的时候不动弹,货走了,自己在那乱舞。”

但问题在于,正因为希腊的债务危机,这个中国企业才得以顺利拿下比港的项目。他们几乎是在一片破败上另起炉灶。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告诉搜狐号“知世”,“他们经营之后投入了超过10亿欧元(约80亿人民币)的巨资,包括进行重新的改建、扩建。甚至承诺不因大环境降薪一分”。

这种危如累卵的情形与一场豪赌并无二致,但在数年之后,中远已经赢面在握:他们在2012年首次实现了盈利。而在“一带一路”的强势推进下,比港在去年实现了9%以上的增幅,货运码头总吞吐量达到370万箱,在欧洲集装箱码头中排名第八。而这家中国企业在彼时已经掌握了港口67%的股权。

地中海.jpg

资料图:比雷埃夫斯港口

由于国企来运营比港,许多中国的货轮都选择在该港口进行停靠。“以前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到地中海其他港口,比如巴塞罗那进行停靠。但中国运营比港之后,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很多中央企业的货轮都会选择到比港。”黄日涵向“知世”解释道,“一个是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给到的补给力度是很大的,尤其不会像在其他码头停靠时,发生一些货物扣留的情况”。

在一种被普遍认可的观点看来,利益竞逐场上,每个人都企图规避风险,审慎攫利。但现实的狡黠在于它永远也不会以直接的方式带给人们答案。在2016年中远斥资3.68亿欧元拿下比港的控股权后,其他国家才后知后觉地表达了它们的震惊。“中国由此不仅打开了通往东欧的门径,而且也掌握了进入黑海、中亚和俄罗斯的通路。”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评述,“中国还在阿尔及利亚的舍尔沙勒兴建并运营港口,它将成为地中海最大的海上运输中心。”

皎漂港“遭抵制”真相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一名主任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以此敲打他们的国家官员:中国的某些港口投资令人质疑,北京方面是不是在以追逐商业为幌子,推进一个未曾公开的战略议程?

不管与事实相距多远,中国的境外经济投资无疑诱发了这样的紧张氛围。在网上搜索“密松”二字,出来的结果是惊人的一致——“密松水电站遭抵制真相”、“中资企业的密松之痛”、“缅甸密松水电站搁浅:政府毁约得民心”。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上述的比雷埃夫斯港口。经理傅承求的表述中呈现了这样的情形:当中远拿着一纸经营特许权进来时,正是当地人高喊着“中远,滚出去!”之际。这位临危受命的经理将上任当夜的情形戏称为“偷潜入港”,他写道,“为了不对局势造成更坏影响,我的调任是公司‘一级机密’。”

地中海一.jpg

图:皎漂港当地一处输油码头

中国对缅甸的新投资呈现了相似的情形。据路透社消息,今年5月,一个由中国国企中信集团牵头的财团正寻求收购缅甸西部若开邦、临近孟加拉湾的皎漂港。但对于中国资本的进入,当地抱有很强的敌意。原因被简洁地归纳为两点:当地居民不会在计划中得益,还要因此被迫迁离家园。

但在密松失败后,已经没有人敢小觑这些看上去过于笼统干瘪的理由,正是它们构成了数次的前车之鉴,使得中资在海外陷入骑虎难下之境。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教训向人们揭示了这套在舆论中诱发的敌对逻辑。资本的流入加剧了围绕中国在该国经济影响力日益提升的紧张氛围,很显然,缅甸人在骨子里相信着这些话语。但在黄日涵看来,皎漂港对缅甸的发展是充分的利好。

“你去看缅甸的街道,汽车比较少,即便有,很多都是从日本来的二手车。没有电,连仰光都经常停电。”他说,“缅甸现在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中国80年代末,皎漂这个项目对缅甸整个经济提升无疑是有切实意义的。”

在这种的中标—推进—停滞的反复循环中,中资企业逐渐淡定了下来。他们将耐性的效用发挥到极致,以至于包括被新总统推翻的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项目,都在这样的等待里如期回到囊中。”这种波动再正常不过了,”黄日涵说,“他们等了一年多之后发现还是没有人跟他们合作,只能是中国。最终这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为什么是吉布提?

更为令人瞩目的港口布置发生在最近。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军事保障基地举行了进驻营区仪式。这一新基地标志着解放军自1958年从朝鲜撤出以来,首次在境外长期驻扎。

吉布提,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小国。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扼守红海进入印度洋的咽喉。这个人口不到80万的国家,坐拥着一个被称为“万国港”的港口——正是这一港口的战略地位常年被各国垂涎。在中国入驻之前,已有4500名美军和近2000名法军在此地驻扎,但对外的招牌依然令人欣慰:参与打击索马里的海盗以及东非地区的维和任务。

这样的理由虽然没有偏离现实,但绝非尽然。因为无论美法中任一方,这个非洲之角上的港口都是他们各自怀揣心事的巨型投射。除了保障中国军队的补给,中国还看上了这一区域得天独厚的优势:吉布提连接了从亚的斯亚贝巴过来的铁路。这就意味着可以将埃塞俄比亚的货物通过吉布提出港。而美国在当地长期收集着他们所需的情报。

“我们这次拿了吉布提的几个泊位,其中一两个作军事补给,另外的作商业补给。”黄日涵说道,“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也是未来很长时间中国在东非影响力的支点。”

而这就顺理成章地给华盛顿方制造了话柄。登上吉布提港的中国军队据说距离美军不足13公里,他们被和中国收购的其他港口一块构成了所谓“中国强权扩张”的基本轮廓——美国人在骨子里痴迷这套叙述,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在理论上矢志践行“不干涉”别国的政策,但在实践中已经扩大了对这一原则的解释。

对此,黄日涵向我们表达了他的想法,他对这样的批评显得不以为然:对美国的影响是必然的,“相当于中国力量在非洲有了一个新的体现,也会让中国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维护地区局势安全,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他继续说,“你观察一下,有中国人在的地方一定会有美国人在。相比起美国在海外的300多个军事基地,我们也就是九牛一毛。更何况,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那么大体量的海运大国,有几个港口又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www.globalview.cn/html/global/info_19515.html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