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之殇:天堂和地狱,只有一个西方民主的距离!

时间:2017-06-06 10:43     来源: 察网     作者: 林爱玥

突尼斯人越来越怀念本·阿里时代,他们无意为本·阿里时代的独裁政治唱赞歌,他们也曾充满热情的讴歌民主,可在“民主”之后,他们发现除了得到一个象征性的投票权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与此同时,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经济萧条,民生凋敝,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本来没有工作的更加难以找到工作,本来有体面工作的人也逐渐加入到失业大军,整个社会处在让人恐慌的不安定之中。然而,一切无可挽回,所以,他们只能在怀旧的情绪中寻求自我安慰,他们怀念曾经本·阿里时代的低廉物价,安定生活……谁要是在现在还敢在突尼斯人面前说“‘民主’比食物、空气更重要”这样的话,突尼斯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她)一大耳刮子。

这两天,英国恐袭的事再次占据了世界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应该清楚的是,这已经是这几个月来英国所发生的第四次恐袭事件(按照英国的说法应该叫“毫无意义的暴力事件”)。世界越来越乱,让中国人越来越有优越感,虽然客观来说,中国也有反恐的压力,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不谦虚的说,当下中国人的安全最有保障。

中国是安全的,虽然有可能要“戴五层口罩”,却不用穿五层防弹衣,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但是,这种安定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噩梦,因为社会越安定,某些人的“民主梦”越遥不可及,他们的“苦闷”与“痛楚”也就发作得越厉害,所以,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创造机会”。他们只有通过挑唆、恐吓、威胁,并以此绑架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民主”战车,才能看到他们口中的“民主”的希望。他们的态度表明,谁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谁就是他们的“朋友”,谁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杀人有两种,一种是用枪杆子杀人,一种是用笔杆子杀人,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某些人正不断的试图通过舆论审判,将维护社会秩序的“天使”钉死在十字架上,将破坏社会秩序的“魔鬼”释放出来,继而为他们的“推墙”扫清障碍,他们就是这样一群杀人犯!

当前中国社会确实存在着各种问题,这是任何人都能看明白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区别在于对待问题的态度,到底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利用问题制造更大的问题。某些人的选择明显是后者,他们告诉他们的信徒,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墙”的存在,如果将“墙”被推倒了,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事实真的如此吗?相信“推墙”就能解决问题的国家有不少,但结局却都很悲催,例如乌克兰、例如利比亚、例如突尼斯……

突尼斯这个国家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毕竟只是一个非洲小国,地理不好的人恐怕在世界地图上都找不到这个国家,但是,突尼斯“民主”前后的对照却非常典型,也是戳破公知“宪政”谎言的有力武器。

以史为鉴!

2010年12月17日,26岁的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期间遭受当地警察的粗暴对待,抗议自焚,不治身亡,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死最终引发了“突尼斯之春”。不过,突尼斯人对“革命”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他们猛然发觉情况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糟了。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妹妹萨米亚说:“哥哥的死制造了一些令贪婪者想要毁灭的东西。我的哥哥对生活充满热爱,他本可以拒绝这些愚蠢的政客和热衷于死亡的极端分子。他是为尊严而死,而不是为财富或意识形态而死。”而当年没收了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摊子的哈姆迪则表示:“当我看到地区和国家如此不堪,我后悔不已。死亡遍地,极端主义盛行,杀死了善良的人。

突尼斯之殇:天堂和地狱,只有一个西方民主的距离!

2011年,“民主”后的突尼斯,这个曾以稳定著称的“和平绿洲”成了恐怖分子“偏爱”的“暴力荒漠”,突尼斯这个曾经公认的北非高竞争力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泥潭无法自拔。突尼斯的经济萧条原因是多方面的,持续不断的恐怖袭击使得作为突尼斯外汇主要来源的旅游收入锐减50%以上,同时,突尼斯工业企业的生产也因持续不断的静坐和罢工出现严重萎缩。突尼斯财政部办公室主任加迈尔·贝尔哈基举例说,仅在突尼斯中南部矿区,持续不断的罢工就使突尼斯国民经济每天损失100万第纳尔(一美元约合1.35第纳尔)。

而就在2011年的两年之前,2009年的突尼斯经济发展依旧成绩斐然。2009-2010年度世界经济竞争力论坛年报显示,突尼斯在133个国家排名中名列非洲第一,世界第40,突尼斯人生活质量在阿拉伯国家中名列第一。此外,根据英国新经济集团依据有关数据得出的“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突尼斯在143个国家中,名列第29位。2009年的突尼斯政局稳定,《经济学家》杂志通过对收入分配、地区差异、行政机构状况、社会安定以及民主等基本标准的评估得出世界各国政局排名榜,在165个国家中,突尼斯位居世界第32位、阿拉伯国家中第五位和非洲国家中第2位。

天堂和地域之间,竟然只有一个“民主”的距离!

突尼斯的现状让那些原本以为“民主”了就什么问题都会解决的人大失所望。他们甚至觉得,原来本·阿里(原突尼斯总统)一家贪腐貌似也没那么糟糕,起码本·阿里的心里还装着突尼斯,而现在的那帮政客不仅比本·阿里更加贪婪,更要命的是,似乎没有人再为突尼斯的前途和命运着想。本·阿里时代虽然独裁,但起码还有秩序,还没有恐怖主义肆虐,而现在除了“民主”,他们一无所有。

突尼斯人越来越怀念本·阿里时代,他们无意为本·阿里时代的独裁政治唱赞歌,他们也曾充满热情的讴歌民主,可在“民主”之后,他们发现除了得到一个象征性的投票权之外,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与此同时,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经济萧条,民生凋敝,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本来没有工作的更加难以找到工作,本来有体面工作的人也逐渐加入到失业大军,整个社会处在让人恐慌的不安定之中。然而,一切无可挽回,所以,他们只能在怀旧的情绪中寻求自我安慰,他们怀念曾经本·阿里时代的低廉物价,安定生活……谁要是在现在还敢在突尼斯人面前说“‘民主’比食物、空气更重要”这样的话,突尼斯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给他(她)一大耳刮子。

2010底“民主”前的突尼斯人或许并不懂什么叫“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的道理,现在想必他们一定懂了,可惜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们原本以为能得到的,什么也没有得到,他们原本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统统失去了。

Sadness!

中国不是突尼斯,之所以举突尼斯的例子,是因为某些人正试图将中国变成突尼斯。空气中已经有了股异样的味道,潘多拉的魔盒正在被打开,惟愿那些善良的人们提高警惕,早日从“民主”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否则,如若将来有一天倒在血泊之中,你唯一该诅咒的那个人,只能是你自己!

当下,网络形势很微妙,也很复杂,谣言正大行其道,真相却寸步难行,某些人正死死扼住真相的“喉咙”,为谣言保驾护航。在这样的时刻,也只能用鲁迅先生的“惯于长夜过春时”聊以自慰了。当天色渐暗,预示着下一个黎明也就不远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结果,人世间最痛苦的就是原本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做到的事,在成功的前一刻,你放弃了!!!

【林爱玥,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林爱玥”】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706/36377.html

责任编辑: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