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农村包围城市

来源:新浪博客

随着观察思考的深入,我越发感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很多简洁质朴的话语中,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
一直想结合现实的情况,写一个解读毛泽东思想的系列文章。毛泽东本人逝世已经四十多年,在这期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旧的事物已经湮没淘汰,很多新的东西发明出来,然而不管时代怎么变,总有一些亘古未变的东西,比如人性,比如物质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宗教、文化等等,变化很多只是表面和形式,本质的东西还是那些。
毛泽东思想遭遇过否定,遭遇过无数的抨击,也遭遇过很多的抹黑。然而,时间是伟大的老师,它会淘汰掉所有的浮华,留下真正有价值的精华。
【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造】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残酷性在于,走投无路的时候,不得已选择的道路,才是最接近胜利的道路,而之前所作出的流血牺牲,似乎都是为了验证这条胜利道路以外,其他的路都是走不通的一条条死路。
纵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农村包围城市并不是兵法主流。军队争夺的目标,主要都是城池,占领一个城池,依赖于城墙这样的防御工事,就可以抵挡对手的进攻,还可以控制周边地区。
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记载,无论是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三国和隋唐演义、宋朝兴衰、明清交替,乃至于后来半殖民地之战,野战多半都是遭遇战,城池攻坚战才是主流。
在封建社会的时代,城市代表着贸易、财富、文明、人口聚集,还有军事上的要塞意义,中国古代大一点的城镇,都建有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城池意味着易守难攻。长时间围城,意味着进攻一方巨大的消耗,除非有遥遥领先的军事优势,贸然进攻需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村包围城市,多半发生于流寇造反农民起义,大量的流民饥民无路可走,只能揭竿而起,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也是一个王朝到了末期。而农民起义,多半还是靠人海战术死磕城市,比如李自成就曾三次攻打开封,最后一次水淹开封城,直接断了大明王朝的南北联系通道,给大明王朝捅下最致命的一刀。
实际上,GCD早年也想走占领城市这条道路,发动工人农民起义然后占领城市,最终却是屡战屡败,牺牲惨重。归根结底,敌人在城市的力量还是太强,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佳,敌人势力薄弱的广大农村,才是革命的合适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无疑是GCD革命史上伟大创新。不再把农村作为兵丁和粮草来源,而是实实在在用心去经营农村,用“土改”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用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伟大理想,凝聚最广大的群众力量。
【农村包围城市,并不过时】
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这个时代,并不过时。虽然不再是战争年代,但是在诸多领域,这一套思想仍然非常有效。
这里是一些成功的案例:
(1)华为的案例:任正非1987年创业时,中国的电话交换机,主要都是来自国外供应商,号称“七国八制”,主要供货商有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NEC、富士通,美国贝尔,意大利马可尼,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法国阿尔卡特等公司。
因此,华为起家的时候,将目光放在了农村,在城市里基本没有多少机会。通过低价加周到的服务,华为提高了在农村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县域),并积累了技术和资金。此后,华为再逐步渗透城市通讯商,一点点提高在城市的份额。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走的也是类似这样的道路。1997年起,华为开始打入海外市场,最初,华为主要攻打的目标市场,就是发达国家企业力量相对薄弱的俄罗斯和巴西。1998年以后,再进入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等非洲国家。
国外同行一般都是先占领发达国家市场,然后再在发展中国家销售廉价版本的产品,华为的道路却恰恰相反,熟读毛泽东思想的任正非,显然对公司发展战略路线,有着足够清醒的认识。
(2)柳州五菱汽车,地球神车厂,五菱汽车曾经占领过福布斯的封面,被誉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汽车。
在五菱汽车起步的时候,实际上全国的同行很多,五菱并没有特别领先的优势,而在轿车领域,合资品牌还是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五菱汽车选择了城乡市场,特别是三四线地区,作为自己的定位,针对这些地区的需求,搞出了皮实耐用、客货均宜、价格低廉的面包车,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和需求变化,不断升级换代产品。
五菱汽车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城乡市场建立了牢不可摧的地位,而且后续推出的车型,几乎是推一款火一款,堪称“神车”制造厂。
(3)除了前面说的华为和五菱,这里还有一长串的名单: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VIVO & OPPO手机……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洋货占据优势的产品领域,国产品牌都是从城乡市场奠定基础,积累资金和技术,然后逐步占领更高端的城市市场。
这年头,想要把生意做好,也得学一点毛泽东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海外为何不怎么灵光?】
毛泽东思想,的确具有强大的能量,但是为何在海外,学习并运用好毛泽东思想的并不多?
想想,那些国际产业巨头,如果一开始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懂得占领低端市场的重要性,早早占领中国低端市场,中国的本土产业还能够那么容易起得来吗?
谁都没有长前后眼,有的时候,即使预见到什么东西,多数人也很难改变大势。国际产业巨头,之所以在中国一点点落败,归根结底,在于他们的企业经营文化,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母国,而毛泽东思想,是根植于本土成长起来的,在本土有天然的顽强生命力。
西方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崇尚的是精英文化。在本国国内,因为选举的原因,还会做出人人平等的一些姿态。真的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他们瞄准的,永远只是最高端的20%人群市场,覆盖20%的用户,占据80%的利润,永远是他们振振有词的理论基础。
苹果公司走的是这条路线,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手机,走的其实也是这条路线,合资汽车厂商,走的是这条路线,追求20%的高端人群,拿走大部分的市场利润,始终是他们的基本目标。
当然,走大众路线的肯德基、麦当劳,在品牌推广上,就做得好很多。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价格高低,而是产品的品质,没有跟上富裕起来大众的口味和品质需求。
中国是一个巨大人口的国家,很容易产生“长尾效应”,只要能够占据足够规模的低端市场,依然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进而可以提升品质,扩大规模,逐步提升品牌,再逐步进入中高端市场。战略扎根——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走完,基本上对手的洋品牌,就可以卷铺盖回老家了。
那么,为什么第三世界的穷国,比如印度,比如非洲,就走不出这条道路,取得更大的成功呢?
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条件的配合,而失败总是有形形色色的理由。在印度这样的热带国家,又被宗教绳索绑得死死的,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大一统的历程(编造出来的种种历史,可疑性极大),光靠引入《毛泽东思想》,只能在一些很偏远的农村地区,搞一些游击队式的造反,不可能形成连片的力量,连扎根都扎不好,何来发展壮大?——这也是印度毛派始终成不了大气候的基础。
至于非洲那些国家,就不多评论了。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就会长什么样的苗木,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其实,最应该走毛泽东思想路线,最合适走这条路线的,应该是美国——实际上,支持特朗普上台的,就有很多美国乡下的“红脖子”。祈祷美国人一万年都不要学到毛泽东思想精髓。他们最好还是走南非道路,让更多的有色人种,占领一个个城市,让有色人种取得成功(让有色人种走通毛泽东思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