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尼克松主义”与中国发展机遇(三)

张文木 · 2016-11-19 · 来源:乌有之乡

(二)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新的历史起点”已经出现

解决台湾问题的困难来自它有复杂的“国际背景”。但我们要全面而不是偏面地看待这个“国际背景”,不仅要看到困难的方面,同时也要看到它对于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方面。对此毛泽东早有说明,他将战后中国与德国比较说:

我们说德国是战败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我们的敌人,按照波茨坦协定的规定分为两个。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个同盟国,按照丘吉尔、罗斯福、蒋介石参加的开罗会议的规定,台湾从日本手里归还中国。[58]

这就是说,台湾主权回归中国,是雅尔塔和平条约体系确定的并为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的合法权利。对此,目前日本右翼和“台独”分子仍不能直接否定。这迫使他们只能用间接的目标替代其从中国分离台湾的直接目标。

台湾统一,怀“揉”为上,即将台湾抱回祖国怀中的同时,更要以我们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揉碎极少数“台独”分子及其幕后支持者的一切分裂中国的企图。如果将台湾比作当年的北平,台湾经济相当于北平城内的故宫珍藏,如果要使台湾尽可能完整地回归到祖国和人民手中,我们就必须解决台海及其周边的制海权问题,而解决台海制海权的突破口在于切断“台独”势力与其“国际背景”接榫的关键部位及其外围地区。日本20世纪末提出“周边事态法案”,范围主要指向台湾和东南亚一带,其中钓鱼岛是日本“周边事态”所涉区域的关键环节,更是日本列岛与台湾之间最关键的接榫部位。2005年7月,日本授予民间企业对东海“中间线”以东的油气试采权,这其实就是对“周边事态”所涉关键地区进行的战略性试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世界形势正在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新的历史起点”已经出现。

2007年9月13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对伊拉克政策发表电视讲话,宣布逐步削减驻伊美军人数。根据布什宣布的撤军计划,2007年年底前美国将从伊拉克撤出5700名士兵,到明年7月美军在伊拉克驻军规模将为13.2万人左右。9月28日,美国军方女发言人帕梅拉·马歇尔在华盛顿宣布,首批2200名美海军陆战队员已从伊拉克撤离,启程回国。这是美国从伊拉克撤出的首批部队。据悉,美军计划12月中旬再从伊拉克撤出一个约4000人的作战旅,随后将再撤出4个旅和两个营的士兵。[59]

这已让人感受到了中东“尼克松主义”来临前——对美国人来说——的寒意。

此前,即8月28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美国和其他在伊拉克驻军的国家已用完了所有手段。“他们正陷入自己犯罪造成的泥潭里,他们在伊拉克再呆50年情况也不会有所改善,只能更加恶化。”伊朗已经是一个“核国家”,它将继续推进其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他排除了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他说:“即使他们想这样做,也没有能力这样做。”他还表示:“占领者的政治力量正在迅速崩溃,不久我们就将看到本地区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在地区朋友和伊拉克的帮助下,我们准备填补这个真空。”他表示,在此问题上,沙特阿拉伯就是伊朗准备与之合作的国家之一[60]。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国防部宣布,沙特同英国政府已签署了从英国购买72架“台风”战斗机的协议,交易金额高达44.3亿英镑[61]

“新的历史起点”正在从中东发生。2003年笔者在文章中写道:

我们眼前发生的历史事件正在为中国崛起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布什外交已脱离自老罗斯福经尼克松到老布什的现实主义的大陆均势路线,转而步入二战后自杜鲁门到约翰逊单枪匹马地介入亚洲地区矛盾,并试图通过改变这些地区的意识形态来解决地区矛盾的理想主义外交误区,其结果必然是美国以哈姆莱特“扭转乾坤”的勇气,获得的却是唐·吉诃德“挑战风车”式的结果。阿富汗战争之前,塔利班政权与伊朗及中亚独联体国家之间均势对立是有利于美国的,但塔利班垮台后,卡尔扎伊政权与伊朗、中亚独联体乃至俄罗斯的关系反得到改善;继而,美国“捣伊”战争及其后果反使两伊长期对立的均势格局骤然和缓,并使美国盟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处于尴尬境地。可以肯定,如果美国外交不及时调整到尼克松路线上来,美国强力改造伊斯兰的后果将是中东伊斯兰抵触美国的情绪持续上升、伊斯兰国家联合持续加强、反美恐怖活动进一步增多,这将使布什外交进一步捉襟见肘,并丧失前几届美国政府在中东建立的有利于美国的均势格局及由此已获得的战略利益。“9·11”前,布什曾将其矛头指向中国,中国避其锐势;“9·11”后,美国将军事力量投向阿富汗,中国又守拙内敛;现在美国陷在伊拉克,锐气初挫,国内经济又长期低迷不振;美国已从“一鼓作气”进入“再而衰”阶段,此间我国如能在与美国搞好关系的同时,积极做好以防不测的军事准备,特别是海军现代化的准备,中国关于21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可落实处,中国崛起将不可阻挡。[62]

四年过去后,美国传统基金会2007年5月17日发表由该会资深研究员,曾任美国国务院情报研究局主管的John J. Tkacik. Jr 提交的战略分析报告认为:

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太平洋大国,这可能被证明是有先见之明的。即使美国领导人对由他们主持的美国在亚太地区大撤退视而不见。但是,很明显,中国日益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63]

John J. Tkacik. Jr.的结论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他对美国的判断则是明白无误。那么,如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嘱托给我们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任务,则是当代中国人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1] 美联社2007年4月1日报道,统计显示,伊拉克战争开始以来,美军阵亡总数为3242人,其中2007年1月阵亡人数为83人,2月为80人。“驻伊美军3月阵亡人数两倍于伊军”,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5/5548613.html

[2] “美国为伊战“失血”到何时”,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5485917.html

[3] “美参议院设定明年3月31日为从伊撤军最后期限”,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5540296.html

[4] http://trans.wenweipo.com/gb/news.wenweipo.com/2007/03/28/IN0703280038.htm

[5] “中印俄三国外长会晤新德里”,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4/5401087.html

[6] 1969年8月21日,美国国务院电报称“苏联企图摧毁中国核武器和导弹设施的可能性在此间正受到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最近收集的关于苏联军事行动的一系列证据表明,莫斯科也许在准备于近期对中国采取行动……这项军事行动的程度似乎远远超过任何可以看到的中国的进攻威胁……”;“8月18日,苏联大使馆二秘达维多夫询问国务院一位官员,如果苏联发动攻击摧毁中国的核设施,美国将作何反应”。电报称:“这是苏联官员第一次向美国官员提到摧毁中国核设施的可能性。”详见:“国务院电报”(1969年8月21日),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1972》(第3卷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0、1031页。

[7]孔华润(Warrn I. Cohen) 著,张静尔译:《美国对中国的反应》(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An Interpretative Histor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s),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8]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9]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10]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中国台湾问题》,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1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4页。

[12] “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9月15日),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13] “毛泽东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记录”(1959年9月15日),转引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79页。

[14] “在民国1983年10月间,台湾省李主席向第7届省议会提出施政报告,并接受省议员对省政的总质询,于经过连续若干次会期答复质询之后,轮到党外议员(当时民进党尚未成立)的联合质询,贸然提出‘台湾独立’问题,要求省主席表示态度。如果想要避重就轻,省主席尽可以超越省政范围为借口不予答复。但李主席却面对问题,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两句话明朗回答:‘中国历史没有抛弃台湾,台湾怎能脱离中国大陆’,鲜明显示了他正确而坚强的国家意识。次日经国先生于阅读此项剪报之后,频频点头称是,连说‘很好、很好’。这一经过,距离1984年3月中旬中国国民党12届2中全会,通过蒋主席提名李登辉同志为‘副总统’候选人,不到5个月。毫无疑问,(蒋经国这样做)那段省议会的答询词,有了极大的关键作用。” 1994年李登辉和司马辽太郎倾心交谈时,坦承蒋经国之所以选他当了接班人,是因为他对蒋经国使用了“政治策略”。见“经国先生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之我见”,转引自《李登辉简介》,

http://www.huaxia.com/zt/rdzz/06-024/2006/00478989.html

[15]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未稳之时,曾作过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即“不会宣布‘台湾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李登辉的‘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

[16] “国统会”全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1990年10月7日,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宣布成立。  其成立法源依据是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设置要点,非法定机关,为隶属台湾“总统府”的任务编组单位,设置目的在主导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依据“民主、自由、均富”原则,力促中国统一。

[17] “国统纲领”全名为“国家统一纲领”,经“国统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以及同年3月14日召开的“行政院”院会,讨论后通过。“国统纲领”阐明:依循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其时机与方式,首应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权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福祉,在理性、和平、对等、互惠等四大原则,分阶段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国。“国统纲领”明定,分近程、中程、远程三阶段目标,实现中国统一:近程─交流互惠;中程─互信合作;远程─协商统一。

[18] “陈水扁谈‘台湾入联’:如果不争取只有等死”,http://news.sina.com.cn/c/2007-07-26/034513528051.shtml

[19] “陈水扁发表强硬谈话:让‘公投’决定台湾未来”,http://news.qq.com/a/20070726/001209.htm

[20] 大公报:“金门撤兵一半? 透析台军险恶用心”,http://www.chinataiwan.org/plzhx/jshgch/200711/t20071123_489723.htm

[21] “扁高喊‘台湾国万岁’ 呛新‘总统’也无法对话两岸”,

http://tw.people.com.cn/GB/14812/14875/6613641.html

[22] 马克思和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

[23] 毛泽东:“责成西北局担负解放西藏的主要责任”(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4] 毛泽东:“责成西南局担负经营西藏的任务”(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25]毛泽东:“占领昌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1950年8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6]《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21页,注释(2)。

[27] 引自冷容主编:《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28] 毛泽东:“责成西北局担负解放西藏的主要责任”(1949年11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29] 毛泽东:“改由西南局担负进军及经营西藏的责任”(1950年1月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0] 毛泽东:“关于进军和经营西藏问题”(1950年1月10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31]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入西藏”(1950年10月11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32] 毛泽东:“对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置喙的余地”(1950年10月2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33] 毛泽东:“少数民族地区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1950年6月9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34] “争取达赖和噶厦同意将两司曹撤职”(1952年4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3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972页。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468页。

[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1007页。

[38] “十七条协议不实行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一定要实行。但其中哪一条你们现在不愿实行,可以暂时不实行,可以拖。因为协议上并没有说哪年哪月哪天一定要实行。已经拖了三年,如要拖,可再拖三年。三年过去后,还可拖三年,拖它九年也可以。不能干人家反对干的事情,要等待人民的觉悟。我们相信人民一定会觉悟的。”“西藏自治机关的具体形式由西藏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决定”(1954年3月23日), 《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4-105页。

[39] 见“17条协议”,详见《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40]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1页。

[41]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63页。

[42] 指1952年3、4月间西藏拉萨发生的反对“17条协议”的“人民会议”非法活动。

[43]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4页。

[44] “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1952年4月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45] “西藏工委处理非法‘人民会议’的方针是正确的”(1952年4月11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70页。

[46] “要估计到达赖喇嘛可能不回国”(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

[47] “关于西藏在六年内不实行改革的方针”(1956年12月1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48] “争取群众,锻炼军队”(1959年1月2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4页。

[49] 平息规模最大的1959年拉萨叛乱,解放军“只用了十个连,两天两夜就把叛乱平息了。在山南,只用了四个团”。《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50] “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权过问”(1950年10月2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页。

[51] “对西藏问题任何外国无置喙的余地”(1950年10月2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5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328页。

[5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748页。

[5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749页。

[5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79)》2004年版,第978页。

[56] “要估计到达赖喇嘛可能不回国”(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

[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67页。

[58] 毛泽东:“不能把台湾问题上的国际问题同国内问题混淆起来”(1959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59] “驻伊美军开始撤离 首批2200人启程回国”,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6332466.html

[60] “伊朗想填补伊拉克权力真空 布什发出最严重警告”,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30/content_6628692.htm

[61] “沙特宣布从英国购买72架‘台风’战斗机”,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7-09/17/content_6113019.htm

[62] 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342页。

[63] John J. Tkacik. Jr :“中国军力超级大国化”,译载于《领导者》总第16期,第95页。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