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威:选委会须捍卫全民权益

《星洲网》2016-09-27 11:58

选举委员会必须捍卫马来西亚所有种族的利益,它不能变成政治人物的政治工具。

国阵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收集及研究各成员党对选区重新划分建议的意见,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选委会推出选区重划计划後招致国阵三大成员党――马华丶国大党和民政党的强烈反对,部份巫统党员也表示对有关的重划计划不满意。

如果这项建议最终落实,将导致马来西亚进入倒退的情况。1999年的全国大选,巫统利用华裔选票保住政权後,马来西亚即在2002年重划选区,而这也是我国最近一次落实选区重划。

那届大选,巫统忽视了忠心耿耿的乡村巫裔选民。许多巫统领袖公开表明,若非华人选票的帮助,国阵特别是巫统将在该届大选遭遇重挫。

当时的马来选民因为不满巫统开除拿督斯里安华,随即又判安华坐牢,因此用选票来宣泄不满情绪。执政党发现若只依靠马来选票是极为危险的事,因此决定改变机制,是导致2002年选区重划的原因。国阵决定减少对巫裔的依赖,并以选区大小出现失衡,必须进行重划作为选区重划的藉口。

就如牛津大学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发展系的人类安全和种族不平等研究中心(CRISE)研究员格拉罕布朗发表的马来西亚选举和投票制度报告所指出,2002年的情况“修正”了政府的选举支持率和选区划分之间日益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布朗的研究也显示,三大种族的代议士在1999年至2004年明显变得平等。马来人代议士超额的情况减少了超过四分一,其他族群代议士不足的情况也相对改善。

2016年,如果选委会的这项建议被落实,又会重新回到以马来人为主的机制。当时已在2002年被通过丶以混合选区为主的选区划分,又会变回以马来人为主的情况。

简单来说,这是放弃种族平衡丶将目标集中在城市和乡村马来选民的粗糙方案。

这对西马的非马来人政党如马华丶国大党或民政党可能造成打击,巫统可能会以选区是马来人占大多数的理由争取上阵,将这些成员党排除在外。

如果我们看回现有的222个国会议席,就会发现很多选区,尤其是乡村地区都特别重视马来人和土着选票。

在这222个国会议席当中,只有29个议席拥有超过50%的华裔选民,而这些选区在2013年全国大选是全部被行动党拿下,其他的混合选区则让公正党获利。

坦白说,虽然大部份的华裔选票都在2013年投向行动党,但现有的机制仍不足以推翻国阵,尤其是巫统。

对於华裔选民而言,若他们认为将选票投给行动党或任何朝野政党就能推翻政权,纯粹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更糟糕的是,彭亨丶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华裔选民将选票投给伊党,导致巫统的政客们至今都不信任和不满华裔。

虽然很多巫统政客可以理解华裔将选票投给行动党或公正党,但他们就是不理解华裔社群为何还会将选票投给已经明确表态要落实伊斯兰国和奉行伊刑法的伊党。

一如所料,华裔选民在2013年选出的伊党国会议员,如今也联同伊党主席哈迪阿旺不断要求伊刑法法案被通过。马华失去了多数议席,显然也影响了该党在国会的影响力。

而巫统认为华裔的反风并没有改善,因此不指望极有可能在2017年中举行的大选赢得华裔选票。

2016年的选区重划建议还有一个严重影响――随着华裔人口的比率下降,如果马来人选区愈加增长,华裔的影响力将相对减弱。

事实上,马来人选区的数量正持续增加。然而,由於马来人的城市化以及其种族转移投票模式,导致马来政党特别是巫统没能赢得这些被视为铁票的马来选票。因此,马来选区的选票并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安全区。

调查也显示,59%的马来选民在2013年全国大选时都倾向於国阵,较2008年的第12届全国大选的57%比率略有增长。然而,年轻马来选民对於国阵的支持率却从2008年的57%下跌至54%。

越来越多马来政党如诚信党和土著团结党的成立,都纷纷将目标集中在马来选票当中。

在多角战的情况下,非马来选票则成了最终的造王者。这从大港和江沙的补选,以及砂州选区华裔选票的回流的情况就足以证明。

选委会重划选区的建议并不需要在国会得到三分之二多数票的通过。

然而,政治分裂,尤其是种族和宗教已在近年对马来西亚造成破坏,因此我们不要选委会将情况变得更糟糕。

如果我们让选委会的建议被通过,我们就必须沿用这个选区划分直到2024年,届时种族之间关系的破坏恐怕已难以修复。坦白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让我们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让马来西亚继续保持理智和理性。长期而言,拥有更多的混合选区对马来西亚有利,候选人为了赢得选票就不能再打出种族或宗教的牌。

选举委员会必须捍卫马来西亚所有种族的利益,它不能变成政治人物的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