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卿‧伊斯兰政策和非穆斯林无关? 《星洲日报》2016-06-15 12:16 近年来在吉兰丹和吉打州发生的种种案例,例如强拆宰猪场丶娱乐场所在斋戒月禁止营业丶便利店禁卖啤酒丶戏院必须男女分开坐并亮灯看电影丶服装禁令丶禁发售酒执照等等,都在在说明伊斯兰化政策非但严重影响非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更打击非穆斯林业者的生计。 在洗车中心遇见一位马来老先生,两个在等待洗车的人,从买车的话题聊到家庭子女的教育,再从退休生活扯到斋戒月问题。 老先生一头银发却穿着牛仔裤,早年在日本受过教育,谈吐幽默,思维清晰,是一位很不一样的马来人。 他告诉我斋戒月的意义:是对真主的一种敬畏,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斋戒是要教育穆斯林珍惜食物,体会挨饿的滋味,从而对穷人产生恻隐之心。 他说:穆斯林应在斋戒月多行善和自我反省,通过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守礼方式来净化本身的心灵。 说到底,斋戒月是穆斯林修行的功课,能否戒食和完全做到非礼勿言和非礼勿视,全凭个人对宗教的虔诚和自律能力,完全和他人无关。 但是,吉兰丹州宗教司莫哈末苏克里却强硬把非穆斯林扯进来,还对非穆斯林的衣着说三道四。 苏克里要非穆斯林在斋戒月里穿上尊重穆斯林的“保守”服装,因为不得体的服装会导致男穆斯林“破戒”,这番言论不仅匪夷所思,还荒谬透顶。 他说得好像非穆斯林女性都习惯穿暴露和挑逗性服装,平时衣着都不得体,让穆斯林男性想入非非。实际上,非穆斯林有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也懂得看场合穿适当服装,苏克里借宗教之名干预非穆斯林的穿着,不仅对非穆斯林欠尊重,更侵犯非穆斯林的衣着自由和权利。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与政客常常强调,伊斯兰政策不会影响非穆斯林的生活,伊斯兰党领袖提呈伊刑法,也一再保证伊刑法只涉及穆斯林,不会影响非穆斯林。 但种种迹象显示,伊刑法尚未通过,伊斯兰化现象已显着渗入非穆斯林的生活,并逐步地侵犯後者的基本权益。 非穆斯林在斋戒月时期避免在穆斯林面前吃喝,是对穆斯林的一种尊重。但这种尊重却往往被过份解读或曲解,以致出现非穆斯林学生被逼偷偷摸摸躲起来进食,或甚至发生被安排在厕所吃喝,引起社会非议的事件。 近年来在吉兰丹和吉打州发生的种种案例,例如强拆宰猪场丶娱乐场所在斋戒月禁止营业丶便利店禁卖啤酒丶戏院必须男女分开坐并亮灯看电影丶服装禁令丶禁发售酒执照等等,都在在说明伊斯兰化政策非但严重影响非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更打击非穆斯林业者的生计。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也证明,一旦伊刑法落实,对非穆斯林的影响将是深远和广泛的。非穆斯林还能相信政治人物口口声声说的“不会影响非穆斯林”的保证吗? 非穆斯林不能再对这些现象和案例视若无睹或冷漠以待,否则就会像温水煮青蛙,对周边环境习以为常或无动於衷,一旦温水逐渐变热,就会无力逃脱了。 文章来源: 星洲日報/游走边缘‧作者: 陈宝卿‧ 《星洲日报》主笔‧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