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索路:第四章(上)

来源:犀乡资讯网   发布于 2016-05-27 02:00   作者:editor3

第四章:北加人民反殖斗争和汶莱人民党
第一节 人民的觉悟日提高
第二节 砂盟领导人民开展斗争
第三节 汶莱人民党

第四章
北加人民反殖斗争和汶莱人民党

第一节 人民的觉悟日渐提高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英帝国主义重新侵占北加里曼丹(简称北加)之后,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抬头,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其原因是:(1)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思潮遍及亚、非、拉、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有些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之后,不久又接着展开了反对其他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武装斗争,如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即是。有些国家则在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展开其他形式的反帝反殖斗争,如印尼等即是。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既给北加带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带来其他进步的民族主义思潮。(2)由于马来亚和北加同属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马来亚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必然给北加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3)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尼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异常迅猛,特别是独立之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印尼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殖斗争,这给北加的马来族影响很大,当时汶莱的马来族青年就接受了比较进步的民族主义思想。(4)抗日先辈们在战后的积极活动也大大促进了民族主义的思潮。

 

第二节 砂拉越解放同盟领导人民开展斗争

一、 向殖民者展开进攻

砂拉越解放同盟成立于1953年7月。在砂拉越解放同盟的领导下1955年3月30日的学生运动取得全面胜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北加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入,革命斗争蓬勃发展。于是英帝开始了一连串的镇压。他们首先向革命性较强的青年学生和教育界开刀,除剥夺学生和教师的种种权利之外,还制定了实施奴化教育的各项“白皮书”、“计划”,企图把各民族学校逐步完全“殖民主义化”。接着他们又抛出了其他一系列野蛮的压制性法令。压迫愈强,反抗愈烈,原来局限于学校的学生运动逐步向社会发展。砂拉越解放同盟领导人民奋起反对这些野蛮的法令。他们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呈递抗议备忘录,以一切可能利用的合法形式反对殖民当局反人民的措施。当时斗争的范围异常广泛,宣传相当深入,斗争内容和反帝反殖的思想几乎做到家喻户晓。砂拉越解放同盟领导的斗争在教育和政治两方面向殖民主义者展开了全面的进攻。从1955年的反对教育报告书和白皮书斗争开始,紧接着在教育方面有反对“教育津贴制”、“十年教育计划 ”等大规模的斗争,在政治方面有反对“印制法修正条例”、“社团修正法” 、“居住地限制法”、“职工会修正法”、“1962年公安法” 、“维持社会公安法”等大规模的斗争。这些斗争大大推动了北加的民族解放运动,使英帝惊慌失措。

二、 针锋相对的斗争

英帝着手考虑对付北加人民运动的全面战略措施。它首先提出了一个所谓“加强三邦联系”的建议。在英帝入侵北加里曼丹时,为了它的统治利益,它在北加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北加划分为三个邦(分别在沙巴以大商行管治的方式,在汶莱以保护国的方式,在砂拉越以私人王国的方式统治三邦),为了同样的目的,它又想实施“合而治之”的策略,想把北加三邦合成一个易于控制的地区。这是老奸巨滑的英帝对殖民地统治的手法,它们总是视其利益交替使用“分而治之”和“合而治之”的种种诡计对付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在提出这项建议时,当时的殖民当局就提出过这样的理由:加强三邦的联系对外可以加强军事和外交实力,对内可以加强警察的保安实力。这就明白无误地暴露了他们的阴谋,增加对外实力和加强保安实力,无非就是合法化和强化其镇压国内革命力量的暴行。在砂盟领导下通过舆论界公开的讨论,彻底揭露了英帝的这一阴谋,使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明确的方向。当时砂盟指出:三个邦的割裂是英帝“分而治之”的殖民策略造成的,现在提出“加强三邦联系”是“合而治之”的英帝加强殖民统治策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两种看起来不同形式的策略,要达到的却是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尽量延长其殖民统治利益。因此,砂盟争锋相对地指出,加强三邦联系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任何三邦联系的做法都不应违反人民的这一愿望,要提防殖民当局利用加强三邦联系来加强镇压革命运动,要提防它们利用地区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来阻延独立运动的发展,要提防它们挑拨离间各民族关系的手法等等。

三、 反对“马来西亚”计划

由于砂盟的正确领导,三个地区的反帝反殖进步力量紧密团结,一致采取各种公开合法的斗争形式,把独立运动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潮流冲向殖民主义的根基。英帝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加强三邦联系”或“三邦合并”都必将:a,在三邦掀起更强大的反殖民主义浪潮;b,使三邦反帝反殖力量更进一步团结起来,加速争取独立斗争的发展;c,由于三邦进步力量的紧密团结,必将使三邦取得独立后它无法保障其殖民利益。因此,英帝后来没敢实行它自己所提出的所谓“加强三邦联系”的建议,却转而加紧密谋策划“马来西亚”计划。这就是“马来西亚”计划出笼的真正原因。

在英殖民当局的授意下,当时的马来 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于1961年5月27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建立“马来西亚”的设想,准备把砂拉越、汶莱、沙巴并入马来西亚,作为马来西亚的第十三、十四和十五州,说穿了就是让马来西亚并吞北加三邦。英帝可以借“马来西亚”计划达到:a,压制北加革命形势的发展;b,找到满意的代理人为它统治北加三邦;c,维护它在这个地区长远的政治与经济利益;d,保障它在这个地区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马来西亚”计划也满足了阿都拉曼之流的领土扩张野心,使他们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侵吞一个领士比马来亚还大的北加。

四、 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1962年12月8日,汶莱人民党在没有得到砂盟承诺支持的情况下被迫发动武装起义。武装起义总司令是阿凡提(Yassin Affendy),军事司令是柴士哈志卡林,他们宣布成立北加里曼丹国民军( Tentera Negara Kalimantan Utara -TNKU)总部设在汶莱市郊的沙礼里山上, 他们的行动计划是攻进苏丹皇宫,活捉汶莱苏丹奥玛阿里赛弗丁,占领所有的警署及油田。

由于事前他们进行军事训练,纷纷购买青布、刀、水壶、鞋和粮食等,而引起了哄动。12月6日,老越人民党的负责人砂米(Sami)被当地县官调去盘问后被捕,而泄漏了起义的机密,被破获约二百件军服和一百多支猎枪。7日上午,砂拉越第四省省长也接获密报,他立即呈报砂拉越殖民地政府当局,也呈报沙巴与汶莱的警察总监。三邦的保安当局立即采取必要的防备措施,以便应付可能面对的局面。

由于起义计划的秘密已被泄漏,起义被迫提前爆发。于是1962年12月8日清晨2时开始起义。起义军很快便成功占领汶莱的发电站,切断全市电流。300名起义军攻击警署,也分兵进攻苏丹皇宫、首相署及英专员署。汶莱各地区警署受到攻打,几天内有将近20个市镇被攻占,其中包括都东、石油重镇诗里亚及邦卡。这场由汶莱马来人领导的武装斗争波及砂拉越与沙巴。砂拉越第一省12哩的爪哇村、第二省的成邦江和第三省的拉佬都有他们的人蠢蠢欲动,他们还结合砂拉越第五省林梦起义军约200人占领林梦4天,同时,他们也结合在砂拉越第四省的实务地起义军占领实务地3天。沙巴的实必丹也有约200名马来人参加了起义斗争。

这场武装起义大大地震撼了英殖民政府,在澳洲和纽西兰的支持下,先后从新加坡空运三千多名军人去汶莱,驻在纳闽的英空军也派飞机赴沙巴,运载警察野战部队前往汶莱。后续部队也在增援中,向汶莱人民党及其北加国民军进行海陆空的反击。马来亚联盟政府也派出一支200人的特种警察部队参战,砂拉越也增援野战部队到美里。古晋辅政局于8日在总督同意下,依据“1962年公安法令”所赋予的权力,即日起生效,以应变,并宣布“1962年公安法令”第三条宵禁令在第四、五省内正式生效。

马来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即刻与保安首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局势与对策。东姑还煞有介事的声明说,汶莱的“叛变”与建议倡组的“马来西亚联邦”没有关系,并不断的声明,汶莱人民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大马。

12月20日,起义被全面的镇压。一批起义军,包括起义军司令,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另一批起义军被捕,只有小部分退到森林,坚持约半年也先后被捕和失散。人民党受到取缔,共有2300多名党员被逮捕。阿查哈里主席流亡到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在那儿他宣布成立“北加里曼丹合众国”(Negara Kesatuan Kalimantan Utara -NKKU),他为总理、外长和防长,并号召人民继续斗争,他还宣称,将率领代表团赴联合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新政府的案情,并要求给予承认,后来他流亡到印尼,在印尼政府协助下成立了北加里曼丹国民军(TNKU)。

英殖民政府对汶莱人民党的武装起义和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极为关注,除了全力镇压汶莱人民武装起义外,12月11日,它沾染人民鲜血的魔爪伸向砂拉越,悍然撕下“民主”的面纱,露出狰狞面目,展开全面的大逮捕、大搜查。几天内就有50多位人联党包括立法议员、各级领袖以及地下革命组织的成员被捕。在英殖民政府的镇压下,砂拉越许多革命者被迫转入农村,有的转入地
下,许多人联党的支分部呈现瘫痪停顿的状态,地下革命组织也受严重打击。

英殖民政府玩弄“议会民主”的骗局,死抱住政权不交回给人民,迫使汶莱人民勇敢的揭竿而起,他们进一步对砂罗越人民的蛮横镇压,也就宣判了“议会民主”的死亡,从而加速了砂拉越人民被迫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三节 汶莱人民党

一、 成立的历史背景

北加原本是一个政治实体,在1841年9月24日英国人JamesBrooke 开始侵占砂拉越,1882年8月英国婆罗洲公司(British Borneo Company)正式统治沙巴之后,才被瓜分为三个政治区域。汶莱成为英帝的保护国,砂拉越和沙巴分别成为英国“拉者”统治的私人王国和英国婆罗洲公司管治的私有属地。后两者名义上不是殖民地,实际上在政治上、经济上各方面和殖民地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是这样英帝还是不满足,二次世界大战后马上着手把这两个地区改为直接受其殖民部管辖的殖民地。自1946年,砂拉越各地人民就群起反对这一计划,以马来族为主的大规模的反对让渡(即反对把砂拉越让渡给英国殖民部管辖(民地))的示威游行不断发生,示威群众高举反对让渡的标语,高喊反对让渡的口号。但英帝无视这一公开反对,仍将砂拉越和沙巴变成英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汶莱马来族青年Yassin Affandy, Che’Gu HassanBin Muhammad Amin , H.M.Salah 和 Abdullah Jahfar等马来民族主义者倡导组织“青年阵线”(Barisan Pemuda 简称BARIP),其总部设在汶莱,支部遍及北加各地,组织成员数以万计。由于英帝采取了恐吓及逮捕等手段,“青年阵线”无法公开活动,只得转入地下,由于这个“阵线”的推动,在砂拉越的马来族中,反英活动浪潮不断高涨,在1949年达到最高潮。

1949年英帝委派来统治砂拉越的总督Duncan Steward 到诗巫巡视时遭刺杀后,立即被送去星加坡治疗,两星期后不治而亡。刺杀Duncan Steward的是两名马来青年,即Rosli (15岁)和Morshidi(16岁)。结果除他们两人外,还有大批马来民族主义者被逮捕,其中四人被判死刑,其他的被判10到16年不等的徒刑。

此后,马来族的民族主义活动便转移到汶莱。

1953年初具有民族意识的青年阿扎哈里(A.M.Azahari Mahmud)刚从印尼回来,即准备经营一个电影制片厂,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但政府当局指他有共产党嫌疑,封闭了该厂。他因此发动群众举行一个大规模集会,强烈谴责英国殖民主义当局。这次集会几乎酿成殖民主义军警和集会群众的暴力冲突。结果好几个青年领袖,包括阿扎哈里本人被逮捕。同年8月中旬,在汶莱Seria 地方附近发生了一起当地马来族警察暴动事件,更多人遭到逮捕。

1953年被捕入狱的一批青年陆续出狱后(阿扎哈里入狱6个月即获释),于1956年公开组织了人民党,其领导人大多不超过30岁,如它的主席阿扎哈里当时才28岁。他们中有些人和印尼共产党有密切关系,接受了进步思想,这对后来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党成立后即积极招募党员和进行宣传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万6千名党员的大党。当时人民党的党员占汶莱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它是受汶莱人民全力拥护的唯一的公开政党。

二、 汶莱人民党领导的宪制斗争

汶莱人民党初期的主要纲领是争取汶莱的自治和独立。

由于汶莱是英帝的保护国,外交和国防大权都落入殖民当局手中,因此为争取民族自决,人民党成立后的第二年,即1957年1月派代表团到英国和殖民大臣桑迪斯(Ministerof Colonial Affairs Duncan Sandys)谈判,要求英帝修改汶莱宪法,经长时间谈判,毫无结果,失败而归。接着阿扎哈里又于1959年率代表团到英国,直接提出让汶莱自治的要求,仍被拒绝。但迫于形势,1959年9月29日汶莱苏丹奥马阿里赛福鼎(Sultan Omar Ali Saiffuddin)和英殖民主义者协商后,颁布了一个半民主的新宪法,答应在两年内实行分层选举。基层于县一级的55个县议员全部由民选产生,属于全汶莱的立法议会则由17名官委议员和16名民选议员组成。但所有向立法议会提出的动议都必须预先获得官方批准才能讨论。就是这样的宪法,英殖民当局也不准备实施。在大选日期将届时,它宣布“由于某种未预见的情况”选举不能按时举行。

鉴于英殖民当局的无耻耍赖,人民党愤怒抗议,组织群众示威,迫使当局不得不于1962年7月21日举行选举。选举结果表明人民党得到绝对大多数汶莱人民的拥护,四个县的全部55个议席和立法议会的16个民选议席全部为人民党所获。选举获得全胜后,人民党准备在12月5日举行的第一次立法会议上提出反对“马来西亚”计划、要求建立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北加里曼丹统一邦的议案。上述两项议案的具体内容为:1)本届国会决定要求英国政府取消计划在1963年8月实现的“马来西亚”构想,因为英国政府的这一项行动构成对人类自决权的否定;2)本届议会决定要求英国政府归还汶莱苏丹殿下整个北加里曼丹的主权,确立苏丹为议会立宪君主;要求本国的政体为拥有百分之百领土完整的北加里曼丹统一邦;要求准予北加里曼丹统一邦在1963年内获得完全独立。这是人民党把局限于汶莱一个地区的斗争扩展到砂拉越和沙巴的第一次公开表态。

英殖民当局知道,人民党的影响不仅限于全部民选议员范围内,上述动议一经提出讨论,必将获得议会通过。他们怕得要死,以卑鄙的手段,对由苏丹委任,经殖民当局同意的官委议长施加压力,要他拒绝批准在立法议会上讨论这些动议。即便这样,殖民当局还是不放心,两次延迟议会召开的日期。

三、 汶莱人民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1962年2月19日英帝和马来西亚当局为了制造民意,曾委任一个“柯波德调查团”(Cobbold Commission)到北加“调查民意”。“调查团”抵达砂拉越首府古晋的当天,砂拉越人民联合党就举行了一个有一万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反对“马来西亚”计划;在诗巫、美里等地也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大会同声反对“马来西亚”计划。在“柯波德调查团”前来北加三邦进行所谓的调查之前的同一年1月间,由汶莱政府主持的一个民意调查中,当时约8万人口的汶莱,只有9个人表示赞成“马来西亚”计划。为了揭穿英帝的骗局,北加三邦和马来亚、星加坡等五个地区的七个左翼政党,也于1962年2月8日在星加坡举行联席会议,一致谴责“柯波德调查团”的活动。

英殖民当局在制造民意进行政治欺骗的同时,还采取恐怖的镇压手段来推行这一新殖民主义计划。从当时6月底开始,英殖民当局已开始在砂拉越逮捕革命领导人,并在汶莱一再推迟在议会上讨论人民党提出的反对“马来西亚”的提案。人民党认为这就是英帝决定强制推行“马来西亚”计划的信号,而且他们也已接到可靠消息,得知殖民当局将在1962年之内强行成立“马来西亚”。

于是人民党便决定在“马来西亚”成立之前举行武装起义。在决定起义的具体时间之前,人民党领导人阿扎哈里曾邀请砂拉越地下组织领导人文铭权到美里(Miri)与该党的三名代表秘密会晤,讨论武装起义问题。他们向文铭权透露,该党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举行武装起义。当时文铭权强调,1)起义应联合全北加里曼丹的进步力量一齐来搞,要和全北加各民族人民联合起来搞,由汶莱的马来族单独搞,成功的希望不大;2)武装斗争要有群众基础;3)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大搞山区民族的工作;4)要作长期打算,同时明确表示搞武装起义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他们表示人民党对武装起义的决心已下,势在必行,认为只要砂拉越左翼力量支持他们,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汶莱人民党在末得到“砂盟”正式承诺支持的情况下仍然于1962年12月8日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诗里亚(Seria)市及油田区、瓜拉马来奕(Kuala Belait)市以及汶莱首都大部分地区。在砂拉越和沙巴的一些地区也同时发生武装起义。开始几天起义军声势浩大,着实打得英国殖民当局措手不及。但英帝火速调动它驻扎在星加坡和香港等地的远东军前往镇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坚持奋战了两个多月,伤亡惨重,最后只得退入丛林,起义终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