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州選舉:反抗霸權無分東西

Ka Mei 的照片
Ka Mei

在砂拉越州選期間,我與民間團體當今峇南(Baramkini)的成員,進入峇南內陸地區。峇南為外界所關注,始於砂州政府計劃在當地興建大型水壩,當地的原住民發動了超過兩年的佔領運動。

當今峇南在西馬組織義工團,在選舉期間奔走在長屋之間,把握關鍵時機,進行選舉教育工作。非為政黨站台,回歸基本,宣傳投票之重要,是要行使公民的政治權利,原住民在生活日常裡遇到的困難,無一不與政治有關。

當地的反水壩骨幹多次提醒,慷慨激昂的政治講座,不適用內陸,收起激烈的用詞,道理要慢慢講,討論要一步步來。

於是,我們就聊生活。村民們說起,河裡沒有什麼魚了、山豬和其他獵物越來越難找,有些長屋開始淹水、有的因為下雨不穩定,連基本用水也時會缺乏,他們再也 找不到婆羅洲鐵木來建屋了……從這些問題入手,討論背後的權力與政治,是誰剝奪了生活資源?我們這一代人借用了這片土地,將來如何歸還給子孫?

談起生活困境,村民都有共鳴,可是,問下去,才發現許多村民根本沒有登記成選民,有些上了年紀的村民更從來未投過票。他們有的是不知道如何登記,但也有的是曾多次申請,但名字還是未能成功出現在選民冊。

有一戶人家說:「我們交登記表格,交了七次,但還是登記不到,每次登記又要路途遙遠的跑到鎮裡去。」如果這些不是特殊例子,那就是政府部門故意在程序上留難,內陸地區的居民連投票的第一關──選民登記,也難以跨過。

別說選民登記,甚至,有的原住民連身份證也沒有。有一天,正要離開去另一個長屋村時,我們遇到一對年輕夫妻的求助。太太是印尼人,沒有居留簽證,護照也過期。丈夫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他們的一對子女始終無法申請到身份證。

孩子已經到了入學年齡,雖在本地出生,也有報生紙,但是因為申請不到身份證,所以很難找到學校願意收留,預見未來生活上將會碰到很多困難。夫妻在過去四年來,無數次的奔走在美里與民都鲁的註冊局,但都被官員以不同的理由拒絕。

政策不合情理,也無視人權,此舉無疑是讓這些無證的原住民,長期只能為了得到最基本的身份證明而苦苦掙扎。如果你連身份證都沒有,你又能怎樣捍衛自己的權利?

來到投票日當天,在我們身處的長屋村,因為選民人數不多,投票時間在中午12點結束,結果點算出來以後,卻發現較多的年輕選民支持執政黨,反過來,年長的卻支持反對黨。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年長的傾向支持執政黨,年輕的較為支持反對黨。政黨取向有明顯的世代分歧。但是,這裡的情況卻打破了我們過去的認知。後來,大家發現這個奇怪的現象,是與投票率有關,特別是在城市與外州工作的年青人,有否回鄉投票是勝敗的關鍵。

接待我們的一家,壯年的兄弟在投票日前的晚上,徹夜未眠,就是為了接載村民回來投票。早上,當我醒來時,看到他們還跟他們道早安,後來才知道他們根本沒睡 過,「昨晚我的朋友在路上趕路,因為太累了,所以遇到交通意外,整輛四驅車朝天翻,幸好沒出人命,但車裡的一家都得送醫院,無法投票。」

每一票都得來不易,在砂拉越的內陸裡,我們算是有更深一重的體會。面對難以撼動的體制,這些原住民朋友堅持一小步一小步的在走。這次選舉,東西馬的關係被 拿來炒作,執政黨以狹隘的拒絕西馬來召喚砂州自主的情感,但是,要改變目前困境,兩地的團體與公民也能聯手互補,就像是這次當今峇南的選舉教育工作,反抗 霸權無分東西。

文:劉嘉美 照片:当今峇南Baramkini